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儿童保健 > 健康成长
编号:10968374
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应及时矫治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24期
     哈尔滨市城乡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3.97%,其中城市检出率为11.38%,农村检出率为19.26%。刚刚主持完成这一调查结果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武丽杰指出,影响儿童行为的主要原因有:母亲孕期不良因素、幼儿期疾病、幼儿期生活变故、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婚姻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出生时是否有缺氧窒息及是否存在寄养关系等。

    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在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并引起抚养者烦恼的单个行为异常,如遗尿、挑食、咬指甲、发脾气、吸吮手指、摇摆身体、注意力不集中等,又可分为内向行为和外向行为问题等,前者表现为社交退缩、焦虑抑郁等,后者表现为违纪、攻击性和多动症等。尤其以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为最严重的行为问题之一,当事儿童往往伴有学习困难及认知、品行、心境和情绪等障碍。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发现和矫治,将会妨碍其身心的正常发展,学业和未来事业成就均将低下,进而带来成人期的社会适应不良。

    在长达2年多的研究中,武丽杰教授领导的课题组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在哈尔滨市城乡各选取2所小学,共调查了1~5年级的1961名学龄儿童。结果检出行为问题者243人,总检出率为13.79%。其中农村孩子行为问题检出率远高于城市,前者多动、攻击性问题、社交退缩、交往不良等异常率明显高出城市儿童。主要因素为,农村组儿童幼儿期曾患疾病的占30.16%,明显高于城市组12.95%;其父母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6.6%,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3%,明显低于城市组的49%。这说明孩子身体素质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均对儿童行为有直接影响。

    调查还显示,之所以有将近14%的孩子成为“问题儿童”,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家庭内部关系紧张,父母感情淡漠,家庭不和谐,而使他们常常缺乏安全感,行为发生偏离。在受调查的行为问题儿童中,有23.5%的人经历过父母经常吵架、父母离异、父母分居等恶性生活事件,而正常孩子仅有11.2%有过上述经历。另外,约有五分之一的寄养儿童存在心理和交际障碍,在对以上1961名儿童调查时,专家发现许多年轻的家长忙事业或图省事,将孩子往祖父母家一送了之,这些儿童占调查总数的8%;而已出现性格孤僻、交友困难等明显心理问题的,则占了所有寄养孩子的20%以上。

    武丽杰教授指出,学龄儿童一旦学习成绩下滑,父母或老师如不能循循善诱,往往采取不良方式加以管教,或在临考前对其施加压力,致使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将更高。尤其是二三年级的孩子年龄偏小,不能主动释放或调解内心的压力,因而问题更显多多。这就需要父母、教师、校医密切合作,掌握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及早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使其情绪和行为问题得到妥善矫治。, 百拇医药(衣晓峰 靳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