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抗线粒体抗体在各种肝病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摘 要】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的检出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19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分别作对照。 结果 甲、乙、丙、戊病原未定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AMA阳性例数分别为5/32,7/29,8/20,61/67,3/18;乙型与丙型、乙型与丁型、乙型与戊型混合感染者血清中AMA阳性例数分别为5/13,3/6和5/8;正常对照组中AMA阳性例数为3/30。 结论 戊型肝炎中AMA阳性率不仅高于正常人,而且明显高于乙型、丙型肝炎。自身免疫可能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肝炎,病毒性,人;抗线粒体抗体;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在不同肝病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抗线粒体抗体(AMA)作为一种自身抗体,其对PBC的诊断特异性已有文献报道[1] 。因此,笔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了193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AMA,以探讨不同肝病患者AMA的检出率及其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223例受检者,男124例,女99例。其中30例本市血站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193例我院2001年8月~2003年10月门诊和收住的肝病患者为患者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病毒性肝炎诊断及病原学分型均符合2000年9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 。
表1 患者组患者一般情况(略)
1.2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MA,试剂由美国LIFEKEY试剂公司提供;Anti-HEV-IgG、Anti-HEV-IgM检测试剂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肝病患者血清中AMA检出情况 甲肝组、乙肝组、乙型和丁型肝炎重叠感染组、乙型和丙型肝炎重叠感染组、病原未定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戊肝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 =60.64,P<0.01);乙型与戊型混合感染组,丙型肝炎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χ 2 值分别为7.55、4.67,P值均小于0.05);乙肝组、丙肝组分别与戊肝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 值分别为 43.85、21.45,P值均小于0.01);乙肝组与丙肝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 2 =1.40,P>0.05)。见表2。
表2 各类肝病AMA的检出情况(略)
2.2 戊型肝炎IgM、IgG分别阳性及同时阳性时AMA的检出情况比较 三组AMA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 2 =2.30,P>0.05)。见表3。
表3 67例戊型肝炎IgM、IgG分别阳性及同时阳性的AMA检出例数比例 (略)
3 讨论
笔者对193例肝病患者血清中AMA进行了检测。结果,在67例戊型肝炎患者中有61例AMA阳性,阳性率高达91.04%,明显高于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和正常对照组。乙型和戊型重叠感染者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62.5%),提示戊型肝炎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笔者还将67例戊型肝炎分为3组进行比较,即抗-HEV-IgM(+),抗-HEV-IgG(-)组;抗-HEV-IgM(-),抗-HEV-IgG(+)组;抗-HEV-IgM(+),抗-HEV-IgG(+)。三组AMA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戊型肝炎中AMA的产生与戊肝抗体类别无关。HEV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在肝内复制,经肝细胞释放入血液和胆汁,然后经粪便排出体外。HEV感染的潜伏期为10~60d,潜伏期未和急性炎症早期在粪便中可检出HEV,抗-HEV-IgM和抗-HEV-IgG的检出,可作为HEV感染的临床标志。HEV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门脉区炎症,枯否细胞增生,肝细胞气球样变和形成双核,胞浆和毛细胆管胆汁淤积。肝细胞可表现为灶状,小片状或大面积坏死,特别集中在门脉周围区。引起这些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细胞免疫有关,但免疫损伤机制如何仍不清楚[1] 。线粒体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线粒体抗原位于线粒体的内膜和外膜,AMA作为一种自身抗体可进入细胞,并直接与线粒体抗原发生作用,从而导致组织细胞的免疫损伤。目前研究表明,许多肝病如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丙型肝炎等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但其发生机制仍不完全清楚。Covini等3] 认为病毒可能参与激活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自身抗体的产生。戊型肝炎患者中出现如此高的AMA阳性率,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戊型肝炎发病,也可能是戊型肝炎病毒抗原成份与线粒体抗原具有一定相似性(或共同抗原成份),从而激发了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叶维法,钟振义,主编.肝病免疫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78.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 Covini G,Von ulen CA,Pacchetti S,et al.Diversity of antinucle-ar antibody respons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Hepa-tol,1997,26:1255-1265.
【作者单位】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236015, http://www.100md.com(邓庆梅)
【关键词】 肝炎,病毒性,人;抗线粒体抗体;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在不同肝病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抗线粒体抗体(AMA)作为一种自身抗体,其对PBC的诊断特异性已有文献报道[1] 。因此,笔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了193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AMA,以探讨不同肝病患者AMA的检出率及其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223例受检者,男124例,女99例。其中30例本市血站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193例我院2001年8月~2003年10月门诊和收住的肝病患者为患者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病毒性肝炎诊断及病原学分型均符合2000年9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 。
表1 患者组患者一般情况(略)
1.2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AMA,试剂由美国LIFEKEY试剂公司提供;Anti-HEV-IgG、Anti-HEV-IgM检测试剂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肝病患者血清中AMA检出情况 甲肝组、乙肝组、乙型和丁型肝炎重叠感染组、乙型和丙型肝炎重叠感染组、病原未定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戊肝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 =60.64,P<0.01);乙型与戊型混合感染组,丙型肝炎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χ 2 值分别为7.55、4.67,P值均小于0.05);乙肝组、丙肝组分别与戊肝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 值分别为 43.85、21.45,P值均小于0.01);乙肝组与丙肝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 2 =1.40,P>0.05)。见表2。
表2 各类肝病AMA的检出情况(略)
2.2 戊型肝炎IgM、IgG分别阳性及同时阳性时AMA的检出情况比较 三组AMA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 2 =2.30,P>0.05)。见表3。
表3 67例戊型肝炎IgM、IgG分别阳性及同时阳性的AMA检出例数比例 (略)
3 讨论
笔者对193例肝病患者血清中AMA进行了检测。结果,在67例戊型肝炎患者中有61例AMA阳性,阳性率高达91.04%,明显高于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和正常对照组。乙型和戊型重叠感染者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62.5%),提示戊型肝炎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笔者还将67例戊型肝炎分为3组进行比较,即抗-HEV-IgM(+),抗-HEV-IgG(-)组;抗-HEV-IgM(-),抗-HEV-IgG(+)组;抗-HEV-IgM(+),抗-HEV-IgG(+)。三组AMA阳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明戊型肝炎中AMA的产生与戊肝抗体类别无关。HEV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在肝内复制,经肝细胞释放入血液和胆汁,然后经粪便排出体外。HEV感染的潜伏期为10~60d,潜伏期未和急性炎症早期在粪便中可检出HEV,抗-HEV-IgM和抗-HEV-IgG的检出,可作为HEV感染的临床标志。HEV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门脉区炎症,枯否细胞增生,肝细胞气球样变和形成双核,胞浆和毛细胆管胆汁淤积。肝细胞可表现为灶状,小片状或大面积坏死,特别集中在门脉周围区。引起这些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细胞免疫有关,但免疫损伤机制如何仍不清楚[1] 。线粒体存在于各种组织细胞,线粒体抗原位于线粒体的内膜和外膜,AMA作为一种自身抗体可进入细胞,并直接与线粒体抗原发生作用,从而导致组织细胞的免疫损伤。目前研究表明,许多肝病如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丙型肝炎等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但其发生机制仍不完全清楚。Covini等3] 认为病毒可能参与激活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自身抗体的产生。戊型肝炎患者中出现如此高的AMA阳性率,提示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戊型肝炎发病,也可能是戊型肝炎病毒抗原成份与线粒体抗原具有一定相似性(或共同抗原成份),从而激发了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其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叶维法,钟振义,主编.肝病免疫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78.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3] Covini G,Von ulen CA,Pacchetti S,et al.Diversity of antinucle-ar antibody respons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J Hepa-tol,1997,26:1255-1265.
【作者单位】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236015, http://www.100md.com(邓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