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院临床用血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
输血,,输血;管理;临床,1加强医师培训,2规范输血科内部管理,3积极推行科学合理用血,参考文献
关键词 输血;管理;临床随着输血医学的飞速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情况监督力度的加大,临床用血规范化的程度显著增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科学合理临床用血的认识有明显提高[1~3]。然而,传统的输血观念、严峻的输血风险对临床用血规范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临床输血管理制度很不健全,需要加强医院临床用血安全管理,我们结合工作实践体会谈几点看法。
1加强医师培训
医师是确定临床用血的主体,对临床用血是否合理、用血程序是否规范、血用品种是否确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医院临床用血水平的高低,与临床医师对用血知识的认识、对输血反应的处理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应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知识培训。
1.1输血基本制度的培训
1.1.1 用血基本原则[1~4]:(1)缺什么,补什么:要求临床医师准确地了解患者血液中缺乏哪一种血液成分,是需要补充红细胞提高血氧饱和度,还是需要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改善凝血功能,抑或是其它血液成分。(2)能不输的就不输,能少输的不多输:人体具有较强自稳定功能,在失血不多的情况下(600mk)通过自身调节功能将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以内。失血在1000mk以内,可以通过输注晶体溶液或胶体溶液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以内。失血在1000~2000mk之间可以通过输注红细胞制品和晶体溶液维持机体各项生理机能,而不需输注全血。(3)能输自体血的,不用异体血。(4)能用成分血的,不用全血:除了大出血,少于2000mk的出血一般不需要输注全血。目前,大多数血站能够向临床提供红细胞制品、去白细胞制品、血小板、凝血因子和新鲜冰冻血浆。(5)掌握输血适应症:对外科或急性失血,>25~30%血容量,或失血量低于600mk或Hb<90g/L不需输血,低于1000mk只输成分制品,超过2000mk可考虑使用部分全血;对内科或慢性失血,Hb<60g/L,才需输血,60~90g/L可输可不输;失血量低于2000mk输悬浮红细胞,如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增输血浆类制品。对于一些特殊病种,如地中海贫血、新生儿溶血病的用血指征,请参考相关专业参考书进行。
1.1.2 签署受血同意书
输血前经治医师须向病员或其亲属讲明输血的必要性以及输异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包括传染病的潜在危险),取得病员及亲属的理解,帮助病员选择输血方式,征得病员或其亲属同意并签名。
1.1.3 输血前检测
经治医师在输血前须为病员检测ALT、HBsAg、抗HCV、抗HIV、RPR(梅毒)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63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