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 2005年第3期
编号:10969442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
糖皮,,],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成骨细胞;破骨细胞,1糖皮质激素治疗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数据,2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参考文献]
     [摘要] 长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迅速导致骨质疏松,其严重性依赖于剂量和治疗时间,它引起的骨副作用并没有安全的界限。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其损害肠道的钙吸收,严重抑制成骨形成,刺激骨细胞的凋亡。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最近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指出,内科医生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1];加拿大风湿病学专家的调查发现,预防性措施的选择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而治疗性措施的选择则依据患者骨矿物含量(BMP)[2] 。因此,医生掌握病人信息的程度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起着重要作用。近期的研究引发了关于该症发病机制新的讨论,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1 糖皮质激素治疗导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数据

    长期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导致骨量丢失,增加了骨折的发生率,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原因。骨量丢失程度随着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最初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6个月里,骨量丢失最严重(5%~15%),接着以每年2%的速率丢失,骨小梁比皮质骨更受影响。最明显的丢失通常发生在每日7.5mg或者更高的剂量,并且治疗时间至少3个月以上。van Staa等[3] 最近报道,根据对英国250000名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的非脊柱骨折的相对发生率为1.33%(95%可信区间,1.29~1.38),其中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为1.61%(95%可信区间,1.47~1.76)。骨折的发生率与激素剂量呈依赖性关系。重要的是,当剂量少于7.5mg·d -1 时,髋和脊柱骨折发生的危险性依然增加。在停止激素治疗后,脊柱骨折的发生率从第1年的2.4%下降至第2年的1.8%,随后与对照组的发生率相同。近期的研究数据[4] 表明,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仅导致骨量丢失,而且改变骨的质量,其作用大于雌激素缺失的结果。Carbonare等[5] 发现,绝经后妇女和男性病人使用糖皮质激素后骨超微结构发生定性改变,即骨小梁穿孔的增加与骨小梁连接性的丢失相关联。这些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增加骨吸收。

     2 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作用于骨组织的机制很复杂,至今尚不清楚。大型动物模型例如猪和羊[6] 都要比大鼠模型更类似于人类疾病发展过程,这有助于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理解。现就近年来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病理生理学发病机制的3个方面作一论述。

    2.1 对钙和磷酸盐代谢的作用

    经典的理论认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16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