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西南军医》 > 2006年第1期
编号:10969644
浅析心血管内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与健康维护方法
http://www.100md.com 《西南军医》 2006年第1期
     关键词 心血管护士;心理压力;护理工作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城乡居民首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心血管病房又是整个医院护理工作中心理压力较大、护士心理易紧张疲劳的病区。为探索预防和调节心血管病房护士心理失衡的原因与对策,本文结合工作体会谈几点看法。

    1原因分析

    近年来,美国和日本等国的学者通过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心身衰竭综合征”的概念,指出因心理能量的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我国也有调查显示职业性应激可导致部分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失衡,曾有人对历次护理差错事故作出分析,发现护理人员情绪不稳定及生物周期低潮时差错的发生率为60%~70%。此外,护士的职业心态偏差、失衡、人格异常、患身心疾病等屡见不鲜。显然,这与全新护理模式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1]影响心内科病房护士的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如下:

    1.1烦杂的工作环境

    心血管病房有多种先进的电子诊疗仪器(包括除颤、起搏、监测等)及其发出的警报声、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的痛苦呻吟声,各种管道,导联线(输液、输氧、吸痰、心电监护)等监测治疗手段。心血管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可能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实施抢救多。护士在这种环境中,心理高度紧张,特别是夜班,担心病人发生意外。护士巡视观察不及时,病人发生猝死的教训。这既是造成心理压力的因素。由于护士缺编,护理工作超负荷运转,长期处于复杂多变且责任重大的病房中,易使护士群体中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增高。出现习惯性便秘、经前综合征等,甚至产生疾病。[2]

    1.2 紧张的脑力劳动

    这是护士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主要应激源。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使护理工作从单纯执行医嘱转变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身心全面照顾的整体护理是复杂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但目前国内护士严重缺编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的状态。现代医疗仪器设备不断更新,进口设备增多,有的护士不能尽快地掌握新技术,知识老化,难以胜任高新临床护理需要,加之技术技能的熟练程度欠佳,都易造成紧张和疲劳。国外研究报道,职业紧张影响智力活动、情感状态、高强度的脑力紧张可引起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情绪障碍与自杀[3]。

    1.3 多变的人际冲突

    护理工作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处理不好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尤其是护患冲突,它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双方的权益问题、健康和经济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在原则上,即使遇到歪曲现实、情绪激动、甚至痛骂护士的患者,护士也必须保持平和冷静,理解的心情并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作出精神妥协[3]。其次是管理与人际关系问题,当管理者和期望值之间存在差异时,管理者的批评和医生的不满意都会使护士感到不被接纳,降低了其归宿感,出现心理压力[4]。

    1.4 事业与家庭不协调

    护士在职业家庭中所处的地位,特别是30岁以后的女性,同时承担多种角色,极易发生角色冲突,加之频繁的倒班,尤其是夜班搅乱了人的正常生理节律,对其家庭生活、社交活动都有不良影响。[5]

    1.5 不相称的社会地位

    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使护士认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认可和肯定,造成心理不平衡。再加上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的不合理,使护士产生失落、自卑、失望等不良情绪。

    2维护方法

    2.1择优调配人员

    根据心血管病房工作的特点和病人需求,挑选工作三年以上,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责任心强、业务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的护士从事专科护理工作。年龄选择在20岁以上45岁以下,能满足工作量和劳动强度的需要。

    2.2 加强技能培训

    严格管理,加强业务技术训练。由于心血管病房病人抢救用药品种多,剂量复杂,护士应及时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加强专科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疗法、总结经验、更新知识,从而减少工作中的被动局面,降低心理紧张的压力。

    2.3 合理安排工休

    根据个人习惯及生理特点,合理安排适当休息,尽量保证心血管病房护士编制年纪大的护士可以上长白班,减少夜班的频率,以进行心理及生理机能的恢复,减少心理紧张疲劳的产生。由于护士职业的工作性质及心血管病房特殊环境,护士夜班工作量与白班相同,而夜间人少,最易疲劳,生活节律被破坏,易出现心理疲劳及行为偏差。因此,应合理调配人力,保证足够休息及睡眠,在工作之余开展休闲活动,以便消除疲劳,恢复旺盛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2.4改善工作环境

    尽量改善工作条件,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对各种监护仪定期检查维修,减少不必要的噪音。护士应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消除或减少工作中噪音干扰,做到抢救器材和药品定位,使抢救中应用顺利,以减少护士工作中的慌乱及紧张恐惧情绪。

    2.5做好心理准备

    超前心理准备是预防不良心理反应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广泛开展,以及我国医疗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提前作好思想准备,提高对专业环境和各种变化与挫折的承受能力,以稳定的心态看问题,这是减少心理创伤,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6]同时应对自身的优缺点有一个正确评价。并时刻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和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并注意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紧跟科学技术发展,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病人需求。如果看不到这种变化和压力存在的必然性,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将很难适应未来,难以有效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2.6 融洽人际关系

    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减少护理人员产生不良反应的有效保证。护理管理者必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舞会、演讲、技术比赛、外出旅游等。护士在这些活动中不但精神放松,而且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发展,减少了相互间的心理紧张,为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创造良好条件。

    2.7 争取领导支持

    专家认为获得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7]如改善工资及福利待遇,增加晋升机会,合理编制,减轻工作量,创造良好的护患、医护沟通途径,营造一个各级人员平等,轻松交流,工作互助,共同协作的工作环境。并根据护士职业生涯发展的心理需要,从实习护士到专家级护士分为期盼、生存关注、环境关注、病人关注四个心理阶段,有针对地满足其需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利于护理人员成长的环境。[8]

    参考文献

    1李春花,余雨枫谈谈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8

    2何贵蓉,李小妹,顾炜等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压力程度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01,16(11):700~701

    3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81~82

    4戴琴,冯正直,谢刚敏.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490

    扬鸿芳.护理人员不良心理状态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J].河北护理杂志.2002,7(1):30~31

    6李荣琴,张金秋.精神科护士心理疲劳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杂志,2002,8(1):54

    7张敬悬,翁正,邹春英等.精神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2):60

    8戴琴,王开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3):16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324中心医院心内科(重庆 400020), http://www.100md.com(谭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