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无症状性脑梗死,,],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发病机制,1ACI发生率,2ACI影像学特点,3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4预防和治疗,[参考文献]
[关键词] 无症状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无症状性脑梗死(ACI),也称为静止性脑梗死(SCI),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的神经系统症状和定位体征,由影像学(头颅CT或MRI)检查或尸检发现的脑梗死。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无卒中史人群中存在的脑梗死灶,二是卒中病人存在的不能解释其症状、体征的梗死灶(非责任灶)。一些研究认为,脑卒中伴有ACI与不伴有ACI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而另一些研究表明,这两类病人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1990年美国脑血管疾病分类Ⅲ(NINDS)将ACI列为脑梗死的一个类型,同时也将其列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本文对ACI的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1 ACI发生率
目前国内外报道ACI发生率结果不一。比较保守、公认的发生率是10%~21%,比有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高5倍。通过颅脑MRI检查,普通人群中ACI发生率约为11%;而在65岁以上人群中ACI发生率为28%。荷兰VERMEER等[1]报道ACI发生率为20%,是有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率的5.2倍。KASE等[2]对Framingham地区5 184例志愿者进行34年追踪观察,结果表明ACI发生率为10%。而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及老年人群中ACI发生率则更高,分别为70.6%、42.0%、30.0%、33.0%。上述结果的差异可能是由于观察对象及检测方法不同(如CT和MRI精确度不同)所造成的。目前国内尚缺乏大样本研究报告。
2 ACI影像学特点
一般认为,对ACI的检出率CT为50%,MRI为70%,以MRI更为敏感。ACI病灶在MRI表现为T2加权高信号,T1加权低信号。腔隙性脑梗死在ACI中占首位,有报道约为79%,梗死部位主要位于基底核、放射冠区、豆状核、丘脑及内囊、脑桥和半卵圆中心的白质,偶尔发生在小脑、大脑回和脊髓,在大脑表面的灰质、视放射和胼胝体中非常罕见。这种病灶部位较深,病灶较小,直径<1.5 cm,主要由高血压导致的微小血管病变所引起。另外,非腔隙性ACI多累及大脑皮质或皮质下,通常病灶较大,多由心源性栓子所引起。分水岭区梗死多位于大脑中、后动脉交界区,发生率较小。对于一些较小的病灶,特别是直径<5 mm的病灶,要与其他一些情况相鉴别,如:血管周围腔隙扩大(亦称筛孔状态)、胶质增生、血管畸形和脱髓鞘等。
3 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3.1 一般因素
3.1.1 年龄 有研究资料显示,ACI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通常认为ACI发生率在65岁以下为16%~29%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4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