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通针法”对拟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血浆TXB2、6ketoPGF1α的含量影响
温通针法,,“温通针法”;血管性痴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1实验材料,2实验方法,3实验结果
摘 要:目的:探讨“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机理,为进一步推广本疗法奠定基础。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捻转针法组、温通针法组、药物组,采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再灌注造成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行相应处理。各组大鼠经过治疗,跳台实验结束后,利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温通针法”能使VD大鼠血浆中6KetoPGF1α含量显著升高,TXB2含量显著下降。结论:“温通针法”通过调整VD大鼠血浆中TXB2、6KetoPGF1α之间的平衡,增加VD大鼠脑血流量,改善脑功能。这可能是“温通针法”治疗VD取效的主要机制之一。关键词:“温通针法”;血管性痴呆;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血管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的总称,是在智能获得充分发展后,由于中风的损害造成退化的结果\[1\]。随着社会的日益老龄化,脑血管疾病成为人类的多发病、常见病,而血管性痴呆作为脑血管疾病的并发证之一,也日益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本实验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运用放射免疫学方法研究“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从而揭示“温通针法”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机理。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
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50±30 g(兰州军区总医院动物研究中心提供)。
1.2实验药物
尼莫地平片(由西安博爱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E035);2 %戊巴比妥钠、硝普纳(双鹤药业生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90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