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渐入主流——专家谈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进展
“大约有1%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精神分裂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但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其较轻的副作用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正逐渐取代传统抗精神病药物……”4月15日,近300位国内精神疾病专家聚集杭州,参加了“2006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高峰论坛”。其间,中国残联副主席、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张明园教授和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李凌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的进展。
■精神疾病中的重点疾病
精神分裂症为什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张明园教授开宗明义:“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率不低、有高致残率、可导致特殊的社会问题、高负担的慢性疾病,因此我国将其定为精神疾病中的重点疾病。
张明园教授向记者展示了一组相关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公认的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约为1%(即约有1%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精神分裂症);而年患病率在3‰~5‰;年发病率在17/10万。
, http://www.100md.com
今年上海市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病前没有工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只有9%的人就业。世界卫生组织历时14年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有48%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处于长期精神残疾状态。我国江西省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被检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83%的人处于精神残疾状态。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预期寿命比一般人群减少20%,即预期寿命平均缩短10年。有3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曾经有过自杀行为,其中10%的患者因此死亡。
在社会影响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犯罪”的是一般人群的5~8倍,而伴有酒精和药物依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事件的发生危险性更高。但张明园教授强调,虽然从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群来看其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但从整个社会人群的暴力“犯罪”来看,其发生暴力事件的比例并不高,仅占2%,只是其暴力事件的突发性,更容易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因此,社会更应该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功能恢复而不是简单的关起来,后者并非解决社会犯罪问题的有效途径。
, 百拇医药
■改善核心症状 提高治疗依从性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李凌江教授表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基因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还有学者通过影像学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存在病理性改变,如脑灰质和脑白质比正常人减少、患者的脑组织逐渐稀疏等。此外,胎儿期的感染,围产期、分娩过程中的损害以及社会心理压力等环境因素,也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但李凌江教授指出,这些学说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李凌江教授进一步解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存在多种神经递质如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功能失调。许多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与DA受体功能亢进有关,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与5-HT2A受体功能亢进有关。
那么,如何减轻精神分裂症给患者以及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张明园教授认为,关键是对该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该病有3个环节,即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它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再结合心理、社会干预,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病情的复发,并将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降低10%。该病治疗的根本目的是让患者回归社会,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百拇医药
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李凌江教授也指出,目前还没有治愈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方法,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结合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他介绍说,上个世纪50年代,氯丙嗪、氟哌啶醇等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作为DA受体拮抗剂,这些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遗憾的是这┮┪锒曰颊叩钠渌⒆?br>疗效较差,甚至会加重患者的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同时,传统药物还存在导致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静坐不能)和血浆催乳素的升高(可引起女性患者生理周期紊乱、生殖系统损害和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以及粒细胞缺乏和肥胖、抗胆碱能等副作用。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氯氮平、富马酸喹硫平等非典型(也称新型)抗精神病药相继进入临床。这些药物的药理特征是同时拮抗5-HT2A受体和D2受体,并能与D2受体快速解离。大量研究表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阳性症状的效果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当,对其阴性症状则更为有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对较佳。同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还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抑郁等症状。
李凌江教授特别指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优势,还在于其副作用比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大大减少。以其中副作用较小的富马酸喹硫平为例,它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中的D2受体而不影响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D2受体,因此在对精神分裂症发挥疗效的同时,不会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和催乳素升高,也不会引起患者体重的明显增加以及粒细胞的减少等。这不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其病情的复发,还有助于患者以相对正常的状态接受治疗并继续工作、学习,从而减少住院时间及看护费用。
本报记者 靖九江, 百拇医药
■精神疾病中的重点疾病
精神分裂症为什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张明园教授开宗明义:“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发病率不低、有高致残率、可导致特殊的社会问题、高负担的慢性疾病,因此我国将其定为精神疾病中的重点疾病。
张明园教授向记者展示了一组相关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公认的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约为1%(即约有1%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精神分裂症);而年患病率在3‰~5‰;年发病率在17/10万。
, http://www.100md.com
今年上海市开展的一项调查表明,病前没有工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目前只有9%的人就业。世界卫生组织历时14年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有48%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处于长期精神残疾状态。我国江西省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被检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83%的人处于精神残疾状态。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预期寿命比一般人群减少20%,即预期寿命平均缩短10年。有3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曾经有过自杀行为,其中10%的患者因此死亡。
在社会影响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犯罪”的是一般人群的5~8倍,而伴有酒精和药物依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事件的发生危险性更高。但张明园教授强调,虽然从精神分裂症患者人群来看其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较高,但从整个社会人群的暴力“犯罪”来看,其发生暴力事件的比例并不高,仅占2%,只是其暴力事件的突发性,更容易引起媒体和大众的关注。因此,社会更应该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功能恢复而不是简单的关起来,后者并非解决社会犯罪问题的有效途径。
, 百拇医药
■改善核心症状 提高治疗依从性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李凌江教授表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基因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还有学者通过影像学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存在病理性改变,如脑灰质和脑白质比正常人减少、患者的脑组织逐渐稀疏等。此外,胎儿期的感染,围产期、分娩过程中的损害以及社会心理压力等环境因素,也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但李凌江教授指出,这些学说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李凌江教授进一步解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存在多种神经递质如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功能失调。许多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与DA受体功能亢进有关,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与5-HT2A受体功能亢进有关。
那么,如何减轻精神分裂症给患者以及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张明园教授认为,关键是对该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该病有3个环节,即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它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再结合心理、社会干预,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病情的复发,并将精神分裂症的年发病率降低10%。该病治疗的根本目的是让患者回归社会,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百拇医药
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李凌江教授也指出,目前还没有治愈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方法,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结合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他介绍说,上个世纪50年代,氯丙嗪、氟哌啶醇等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作为DA受体拮抗剂,这些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遗憾的是这┮┪锒曰颊叩钠渌⒆?br>疗效较差,甚至会加重患者的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同时,传统药物还存在导致患者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静坐不能)和血浆催乳素的升高(可引起女性患者生理周期紊乱、生殖系统损害和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以及粒细胞缺乏和肥胖、抗胆碱能等副作用。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氯氮平、富马酸喹硫平等非典型(也称新型)抗精神病药相继进入临床。这些药物的药理特征是同时拮抗5-HT2A受体和D2受体,并能与D2受体快速解离。大量研究表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阳性症状的效果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相当,对其阴性症状则更为有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对较佳。同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还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及抑郁等症状。
李凌江教授特别指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优势,还在于其副作用比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大大减少。以其中副作用较小的富马酸喹硫平为例,它可选择性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中的D2受体而不影响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D2受体,因此在对精神分裂症发挥疗效的同时,不会引起锥体外系症状和催乳素升高,也不会引起患者体重的明显增加以及粒细胞的减少等。这不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其病情的复发,还有助于患者以相对正常的状态接受治疗并继续工作、学习,从而减少住院时间及看护费用。
本报记者 靖九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