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0762
『员工快乐,所以我快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6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48期(总第2302期 2006.04.26)
     ——拜耳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李希烈专访

    去年9月1日,李希烈,这个俊朗的韩国男子成为拜耳医药保健品公司的中国区总裁。在此之前,他自1997年就一直担任施贵宝公司的亚太区总裁,负责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业务。

    时隔数月,在拜耳公司举办十周年庆典的当日,上任半年多的李希烈接受了记者的访问。这个看上去颇有明星风范的韩国籍总裁,据说每周会花24小时学中文。他还自我打趣地说:“可能因为我长得像中国人吧,所以坐到了今天这个位子。”

    尽管李希烈不愿透露总部给他定下的具体目标,但可以想见的是,拜耳公司近年来高达30%的增长率,显然让他的履新也变得不那么轻松。如何维持这样的增长速度?除了必须不断在处方药领域推陈出新、在收购罗氏OTC业务后进行有效整合外,李希烈还将发展的“赌注”押在了“人”上,他认为首先要在员工管理方面做些工作,长期投入先得从员工身上做起。
, http://www.100md.com
    采访中,李希烈反复谈到员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提及频率之高,甚至会让听者产生一种“流于形式”的怀疑。但只有在了解了李之前的实际经历后,你就会意识到,李希烈对于员工管理的重视,并非仅仅浮于表面。早在施贵宝的那段时间,李希烈就曾因为在员工管理方面的“独到”举措而受人瞩目,一举成为施贵宝公司全球65个区域中最年轻的总裁,同时跻身制药业国际舞台上为数不多的亚籍领导群体中。“假如员工快乐,那么最终受益的还是公司。”这是李希烈坚持的原则。为此,在他过去的管理中,甚至一度打破关于员工服装和办公时间的规定,允许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上班,只要每周的总工作时间能达到规定时间。而且,与其他领导将焦点仅仅放在公司目标上不同,他经常关心的事情是如何为员工更新餐厅、提高福利等。

    但外界更关心的是,李希烈所崇尚的管理模式能否在拜耳、在中国的环境中成功复制。这个在访问中不时会有摸头等可爱小动作、颇显孩子气的韩国男子显然自信满满:“中国人非常聪明,怎样开发中国员工的才智,使他们的事业更加成功,是我希望在中国员工的发展方面能够做到的事情。韩国和中国的文化有很多共同点,我想这非常有利于我和中国员工进行沟通。”在本土化运营日益被跨国企业重视的当下,李希烈的出现也许意味着一个不一样的开始。
, 百拇医药
    对话

    OTC业务将后来居上

    记者:2005年,拜耳收购了罗氏的OTC业务。在中国市场上,拜耳的OTC业务占据着怎样的市场份额?对拜耳来说,OTC和处方药的比重是怎样的?在将来的规划中,拜耳希望OTC业务达到多大规模?

    李希烈:在完成对罗氏OTC业务的收购后,OTC业务成为拜耳四个业务部门中成长最快的,现在能够占到拜耳在中国业务的20%。拜耳希望在中国及其他市场上成为OTC业务领先的公司之一。

    记者:在中国,有多家外资公司在经营OTC业务(西安杨森、葛兰素史克等),拜耳目前处于怎样的位置?

    李希烈:与西安杨森和葛兰素史克的OTC业务相比,拜耳目前的规模还比较小。但是,我们的成长速度比较快,几年之后,我们希望OTC产品的市场份额能够与之相匹敌。
, http://www.100md.com
    记者:现在拜耳公司有多少产品在中国国内生产?拜耳在北京有一个生产基地,该工厂扩建以后会增加在这方面的投入吗?

    李希烈:我们的药品生产是在北京,同时也有计划将北京工厂的生产能力扩大到原来的4倍。另外,我们还会出口一些产品到澳大利亚和日本。至于是否本地化生产,这主要还是建立在公司对成本的考虑之上的。

    并购的目的是双赢

    记者:去年,业界盛传拜耳将与太极集团合作,不知情况是否属实?之前也有拜耳高层公开表示,会在中国医药保健品领域寻找合适的公司进行收购,不知道现在这方面的进展如何?您怎样看待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合作?

    李希烈:首先,我对与太极集团合作一事不太了解。其次,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在OTC业务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我们将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包括内部增长与外部合作两个方面。
, 百拇医药
    记者:拜耳需要的合作对象应当具备哪些潜质或条件?

    李希烈:我们所期望的并不仅仅是收购,而是一种双赢的合作。中国的制药企业很多,而且不乏实力强大者。我希望双方的合作能给彼此带来利益,比如进入一个新领域,或者从销售和市场两方面实现互补等。

    记者:您怎样看待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率的可持续性?拜耳向中国引进了很多新药,但中国消费市场的支付能力较为有限,拜耳是怎样看待可持续性增长这一问题的?

    李希烈:10年前,中国市场与韩国相比,要小很多,但是现在,中国医药市场已经是韩国的3倍。在药品消费方面,中国每人每年平均为50元人民币,韩国每人每年平均为800元人民币,日本每人每年平均是1600元人民币。从这个数字来看,中国医药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长期投入从员工开始”
, http://www.100md.com
    记者:作为拜耳在中国的新领导者,您怎样看待拜耳在中国近十年来的发展?

    李希烈:十年来,拜耳一直致力于为中国提供一流的、整合的健康解决方案,这其中我们最为自豪的就是在糖尿病领域,从研究、诊断、预防、治疗到对医生和患者的教育,拜耳的产品和服务都有涉及。另外,从我们的4个部门来看,医学诊断部门和消费保健部的OTC业务成长最为迅速,而且今后我们会有更大投入。

    记者:就目前来看,拜耳在中国的运作还有哪些不足?

    李希烈:我认为第一步是要在员工激励与管理方面多做工作。我们将用拜耳的方式来开发员工的潜力,同时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拜耳,使其成为中国最受尊敬、最受员工喜爱的企业之一。相信很多公司领导都会说员工是他们的最大财富,但员工却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拜耳公司将在员工身上有更大投入,如增加员工培训,让员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第二步,就是要让客户更加满意。在这两个基础上,我们的销售额才能持续快速增长。很多西方国家的企业领导者不太了解亚洲员工的想法,他们首先看到的是利润,往往是员工在企业待两三年就离开了。但我觉得,如果是想做长期投入,首先就要从员工开始。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48期, 百拇医药(康义瑶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