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精神卫生构建和谐社会——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张孝娟
精神卫生工作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并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建设文明社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卫生部已把精神卫生列为今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搞好我国精神卫生工作?日前,记者采访了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张孝娟。
精神卫生现状严重滞后
来自卫生部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803所,病床11万张,精神科医生1.5万人,从事医学心理工作者3000多人。虽然我国四分之三的省和直辖市建立了省级精神病医院,但全国只有十分之一的县有精神病医院。我国每10万人口拥有精神科医生仅为1.2人,每万人口精神科病床仅为0.78张,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当大。
张孝娟介绍,广东省目前精神疾病患者达122.3万人,占全国的近1/10,每年新发重性精神病人约3万人,还有260多万抑郁障碍症患者以及600万各种神经症患者。在广东,每10万人只有1.41个精神卫生专业医生,仅有7%的重性精神病人能得到入院治疗,超过60%的精神疾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治疗,更多的心理疾病患者面临无处求医的困境。现有的一些精神病医院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全省仅有7000张精神专科病床,每万人口精神病床位数仅为1.24张。
, http://www.100md.com
2001年,我国精神病专科医院得到的财政补助仅占卫生财政拨款的2.3%。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精神卫生机构普遍存在房屋破旧,业务用房紧缺,仪器设备简陋、陈旧等问题。许多医院负债经营,难以为继。如此滞后的精神卫生现状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极不协调。
精神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张孝娟告诉记者,2006年3月,浙江省首次公布了全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这一历时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合作在中国促进精神卫生项目的一部分。该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15岁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为17.3%,其中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为心境障碍(8.6%)、焦虑障碍(4.3%)和物质使用障碍(3.0%);而最常见的特定精神疾病则为重型抑郁障碍(4.3%)、酒精使用障碍(2.9%)、心境恶劣障碍(1.6%)和特殊障碍症(1.2%)。从年龄分布看,40岁以下人群患病率均小于15%;40~50岁年龄层人群患病率明显增加,为24.3%;50岁以上又有所回落,但一直高于20%。
, 百拇医药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的2.7‰到70年代的5.4‰、80年代的11.1‰、90年代的13.47‰。这些病人的构成主体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的未治率很高,预后极不理想。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而且也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肇事、肇祸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精神病人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
精神疾病导使家庭经济负担沉重
精神疾病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尤为突出。张孝娟分析,精神疾病患者由于人格缺陷和社会歧视,相当一部分人失去了劳动就业机会,不少病人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难以支付住院费用不得不出院。精神疾病特别对农民构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一次住院费用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169%,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7.2%~51.6%。目前单靠病人家庭的力量,很难摆脱因病致贫和因贫致病的困境。
, 百拇医药
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仅精神分裂症一种疾病,每年损失约74亿元,抑郁症的损失更高达数百亿元,此外,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儿童和青少年约3000万人,因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占休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加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妇女、老年人和受灾群体等,每年我国有1~2亿人有各类精神和行为问题。随着各种心理障碍、毒瘾和精神病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中国的精神疾病负担已排在疾病总负担的第一位,约占全国疾病总负担的20%,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升至25%。
建立中国特色防治体系势在必行
张孝娟认为,中医心理学应用前景广阔。她说,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很早就注意到心理因素对机体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影响。中医疗法心身合一,蕴含哲理,治疗精神疾病的中药有数百种,方剂数千个,针灸和食疗处方数以千计。针对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癔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精神神经疾病以及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身疾病,综合运用以情胜情疗法、顺意从欲疗法、激情刺激疗法、言语开导疗法、移精变气疗法、物证释疑法、修身养性疗法、中医行为疗法、音乐疗法、导引吐故疗法、药物和针灸疗法等中医心理疗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既减少了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又消除了化学药品的副作用。
, 百拇医药
近几十年来,中医学界和世界心理学界对传统中国本土心理学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整理研究,多次召开了专题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和论著,研制开发了具有中医特色和心身调节功能的仪器、音像制品和五态人格量表,临床上在中风后的康复、SARS病人的中医心理干预、肝病的心理治疗、中医益智方药的研究、中医调神养生方法对治疗、预防精神疾病的作用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然而,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开展中医心理学科的研究与应用,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张孝娟提出,加强中西医专家的合作,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疾病防治体系势在必行。这样,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人民精神卫生保健的手段,为精神卫生事业做出新贡献。
她建议,应尽快出台“精神卫生法”,加大政府投入,建立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和宣传教育等,不断健全覆盖全国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改变精神卫生的落后状况,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百拇医药(周颖)
精神卫生现状严重滞后
来自卫生部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精神卫生医疗机构803所,病床11万张,精神科医生1.5万人,从事医学心理工作者3000多人。虽然我国四分之三的省和直辖市建立了省级精神病医院,但全国只有十分之一的县有精神病医院。我国每10万人口拥有精神科医生仅为1.2人,每万人口精神科病床仅为0.78张,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相当大。
张孝娟介绍,广东省目前精神疾病患者达122.3万人,占全国的近1/10,每年新发重性精神病人约3万人,还有260多万抑郁障碍症患者以及600万各种神经症患者。在广东,每10万人只有1.41个精神卫生专业医生,仅有7%的重性精神病人能得到入院治疗,超过60%的精神疾病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治疗,更多的心理疾病患者面临无处求医的困境。现有的一些精神病医院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全省仅有7000张精神专科病床,每万人口精神病床位数仅为1.24张。
, http://www.100md.com
2001年,我国精神病专科医院得到的财政补助仅占卫生财政拨款的2.3%。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精神卫生机构普遍存在房屋破旧,业务用房紧缺,仪器设备简陋、陈旧等问题。许多医院负债经营,难以为继。如此滞后的精神卫生现状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极不协调。
精神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张孝娟告诉记者,2006年3月,浙江省首次公布了全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这一历时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合作在中国促进精神卫生项目的一部分。该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15岁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为17.3%,其中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为心境障碍(8.6%)、焦虑障碍(4.3%)和物质使用障碍(3.0%);而最常见的特定精神疾病则为重型抑郁障碍(4.3%)、酒精使用障碍(2.9%)、心境恶劣障碍(1.6%)和特殊障碍症(1.2%)。从年龄分布看,40岁以下人群患病率均小于15%;40~50岁年龄层人群患病率明显增加,为24.3%;50岁以上又有所回落,但一直高于20%。
, 百拇医药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从20世纪50年代的2.7‰到70年代的5.4‰、80年代的11.1‰、90年代的13.47‰。这些病人的构成主体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的未治率很高,预后极不理想。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而且也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肇事、肇祸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精神病人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
精神疾病导使家庭经济负担沉重
精神疾病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尤为突出。张孝娟分析,精神疾病患者由于人格缺陷和社会歧视,相当一部分人失去了劳动就业机会,不少病人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之后,由于难以支付住院费用不得不出院。精神疾病特别对农民构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一次住院费用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169%,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7.2%~51.6%。目前单靠病人家庭的力量,很难摆脱因病致贫和因贫致病的困境。
, 百拇医药
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约1600万人,仅精神分裂症一种疾病,每年损失约74亿元,抑郁症的损失更高达数百亿元,此外,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儿童和青少年约3000万人,因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占休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加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妇女、老年人和受灾群体等,每年我国有1~2亿人有各类精神和行为问题。随着各种心理障碍、毒瘾和精神病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中国的精神疾病负担已排在疾病总负担的第一位,约占全国疾病总负担的20%,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升至25%。
建立中国特色防治体系势在必行
张孝娟认为,中医心理学应用前景广阔。她说,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很早就注意到心理因素对机体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预后的影响。中医疗法心身合一,蕴含哲理,治疗精神疾病的中药有数百种,方剂数千个,针灸和食疗处方数以千计。针对神经症、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癔症、更年期综合征等精神神经疾病以及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身疾病,综合运用以情胜情疗法、顺意从欲疗法、激情刺激疗法、言语开导疗法、移精变气疗法、物证释疑法、修身养性疗法、中医行为疗法、音乐疗法、导引吐故疗法、药物和针灸疗法等中医心理疗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既减少了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又消除了化学药品的副作用。
, 百拇医药
近几十年来,中医学界和世界心理学界对传统中国本土心理学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整理研究,多次召开了专题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不少学术论文和论著,研制开发了具有中医特色和心身调节功能的仪器、音像制品和五态人格量表,临床上在中风后的康复、SARS病人的中医心理干预、肝病的心理治疗、中医益智方药的研究、中医调神养生方法对治疗、预防精神疾病的作用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然而,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开展中医心理学科的研究与应用,仍然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张孝娟提出,加强中西医专家的合作,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疾病防治体系势在必行。这样,可以进一步丰富我国人民精神卫生保健的手段,为精神卫生事业做出新贡献。
她建议,应尽快出台“精神卫生法”,加大政府投入,建立贫困精神病患者救助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和宣传教育等,不断健全覆盖全国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改变精神卫生的落后状况,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百拇医药(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