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饮酒与健康
编号:11414436
心衰晚期治疗费比癌症贵一倍
http://www.100md.com 2006年4月28日 广州日报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广东大量病人受到它的威胁和折磨。过去10~15年间,心衰治疗模式发生很大变化,治疗目的从过去的改善血流动力学,转变为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和心脏重塑、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在有关心衰的诊疗指南中,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堪称“权威”。两个指南2005年推出修订版,对心衰诊疗的不少概念进行更新。我国的心衰治疗指南将以此为“参照物”,很快作出修订。

    文/本报记者卢文洁

    通讯员张玲玲

    医学指导/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姚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吴学思
, 百拇医药
     初次看诊:必询问患者饮酒及用药情况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初次看诊,在医生给出的临床评价建议中,两个指南增加了新的内容。更加重视病因和诱因,将“仔细询问患者目前和过去饮酒、违禁药物应用史和化疗药物的应用情况”新增为Ⅰ类建议。

    “需要解释的是,指南提出的治疗建议分成不同等级。”广东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副所长姚桦说,被列为Ⅰ类建议,表明这些操作或治疗已经得到证据证实,或者被医学界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

    同时,新指南将“对可疑的患者做类风湿性疾病、淀粉样变或嗜铬细胞瘤的检查,对特定的患者筛查睡眠呼吸障碍或HIV,对怀疑有影响治疗的特殊诊断的患者做心内膜活检,临床诊断尚未确定的急诊患者测定BNP”列入Ⅱa类建议。这表示以上操作以前虽然还不能得到证实,但现在有关医学证据、观念倾向于有用、有效。

, 百拇医药      预防和控制:更加重视心衰危险因素

    心衰的预防必须着手于控制“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有发展为心力衰竭的高度危险)应根据目前的指南控制血糖;对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病人,根据治疗指南进行二级预防”这些做法,目前已得到医学界一致公认,增加为Ⅰ类建议。

    在病情控制上,以前有医生建议那些有很强心肌病家族史或接受心脏毒性药物治疗的病人,采用无创检查来评价左心室功能,例如做左心室射血分数检查,但这些操作之前没有得到强有力的证明,因此没有大范围展开。但如今,新指南将它的重要性提高,上升为Ⅰ类建议。

    对一些特定患者,他们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史、糖尿病或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应该建议他们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有关医学证据、观念已经倾向于表示这种方法有用、有效。
, http://www.100md.com
     用药:

     两种药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用于治疗心衰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具有“老大哥”的江湖地位。但有些情况下,部分病人不适合这种药物。在新指南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这两种新药的地位大大提高,与ACEI“不相伯仲”。

    以前,不能耐受ACEI的病人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或者有中重度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都没有充分证实,因此医生给病人用得不多。但在新指南中,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降低,不能耐受ACEI的病人,应当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已经得到一致公认,增加为Ⅰ类建议。“不能耐受ACEI的病人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和“有中重度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都上升为Ⅰ类建议。
, http://www.100md.com
    而且,根据近年有关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临床试验结果,新指南对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具体应用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血肌酐男性低于2.5mg/dL、女性低于2.0mg/dL,且血钾低于5.0mEq/L的病人,在小心检测肾功能和血钾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在不能检测血钾和肾功能的情况下,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风险大于益处。”

    姚桦强调,新指南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于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以前“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人无论射血分数如何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更改为“近期或曾经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人无论射血分数如何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

     手术:

     重新划定起搏器植入的适应症

    双心室起搏器(ICD)的植入,是实现心脏再同步的有效手术手段。本次指南,对有关起搏器的应用作了较大调整,等于重新划定了起搏器植入的“适应症”。
, 百拇医药
    在什么情况下应植入起搏器呢?目前已被正式或得到一致认可的为:

    有心脏停跳、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病史的病人,植入ICD作为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后至少40天,经慢性最佳治疗而左心室射血分数≤30%、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预期可以较好的功能状态存活超过一年的缺血性心脏病病人,植入ICD作为一级预防,以降低猝死率;

    经慢性最佳治疗而左心室射血分数≤30%、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预期可以较好的功能状态存活超过一年的非缺血性心肌病病人,植入ICD作为一级预防,以降低猝死率。

    另外,有些情形下也可考虑起搏器植入,但尚存在观点分歧。例如心肌梗死后至少4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30%,经最佳治疗后心功能达到NYHAⅠ级,有希望维持较好生存状态超过一年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人,也可安置ICD。
, http://www.100md.com
    不难看出,新指南中ICD的植入有一个大前提,就是限于“预期可以较好的功能状态存活超过一年的病人”,更体现了因人而异,合理利用资源。

     干细胞移植是手术的新方向

    心衰进入中晚期,死亡率非常高,其治疗是个世界难题。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心脏、胸肺、血管外科专科医生李俊能说,晚期心衰患者一年存活率的可能性小于50%,晚期心衰治疗费用为癌症的两倍!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心脏移植机会非常渺茫的情况下,当前国际医学界正在探索干细胞移植这一医学前沿方法。

    干细胞在适当药物的引导下,在合适的环境中,可以朝心肌细胞的方向生长,从而具备心肌细胞的功能。“干细胞能成功代替心肌细胞,不仅在形态学上相似,而且要具备类似功能,例如收缩、电节律同步等,还能吸引周围血管形成,这样才能帮助人体心脏恢复机能。”李俊能的医学小组也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他们计划从五方面展开研究:
, http://www.100md.com
    1.取出干细胞,将之放在培养基上培养,在药物诱导和刺激下,向心肌细胞的方向生长。等到“生长成熟”,就可以打入心脏,代替那些坏死的心肌细胞,让心脏重现活力。

    2.尝试将干细胞放在微小纤维管里培养,这些管子模拟人体血管的环境,但比人体血管还细,干细胞在这里更容易附着生长,朝心肌细胞发展的可能性更大。目前研究小组研制出的微小纤维管已申请国际专利。

    3.取出骨骼肌的原细胞,诱导它朝心肌细胞生长。这样得出的细胞,已经在1例病人身上试验,但结果不佳,还需改进。

    4.骨髓原细胞诱导长成心肌细胞,这一研究进入临床,在6例患者身上尝试,经过1年多的观察没有不良反应,但还需要更多证据。

    5.还有一种研究方向则更“前景远大”,即心血管生物医学工程,从细胞中培育出人体所需的各种器官,如血管、心脏等。生物心脏不同于人工心脏,它不是器械的,具有人的心脏的较多特性。现在医学界已经成功在老鼠身上做细胞培育,使老鼠“长”出人的耳朵,但这耳朵只有形态上的意义而不具备功能。心血管生物医学工程到成功培育出可以用的生物心脏来代替人体心脏,还有非常遥远的路途。,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