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医业 > 医家 > 正文
编号:10971617
超越自我 拼搏进取—— 记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支楠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里,几乎每天清晨一大早就能看到一位面容清秀的女士拄着拐来到中医科,一见到她的身影,很多熟悉她的病人便围了上去,有的搀扶,有的拎包,有的问候,呈现出一幕医患相知其乐融融的景象。这样的景象30年来每天都在同仁医院发生着,这位深受患者爱戴的医生就是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支楠。提起支楠,每位知道她的人都能说出一些有关她的事情,而真正了解她的人才知道,她走上从医这条道路经历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坎坷,而正是她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她对患者的病痛感同身受,身体力行实践了医者父母心的职业风范。

    做一名医生的初衷

    支楠生长于北京,父母是多年的共产党员,幼年时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一场大病夺去她健康的身体,导致她一条腿终身残疾。抱着一丝救治的希望,父母带着她遍访全国各大知名医院寻求救助,得到的回答都是无情的,残酷的现实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烙上痛苦的印迹,为了能够收到一点点效果,恢复一点点的功能,她的幼年、少年时期几乎每天都要来往于医院之间,耳闻目睹白衣天使救助病人的慈心义举,她由衷地羡慕和敬仰这种职业,立志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帮助那些像自己一样被病魔折磨的人,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她走上了漫长的学医之路。

    勤奋是成功的阶梯

    1978年,支楠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如愿以偿地进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医科工作,开始了中医师的生涯,从此在同仁医院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了近30年。在这几十年里她刻苦勤奋学习,踏踏实实工作,大量自学了中医浩如烟海的经典书籍,并且不断学习和更新着现代医学的技术知识,临床医疗水平逐日提高。由于她谦虚谨慎,自来院后,受到多位名老中医悉心培养和教诲,譬如她曾跟随翟济生(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大弟子)系统学习3年,尤其是1990年她有幸拜孔嗣伯专家(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三子)为师,潜心研习孔门独家中医临证诊疗经验,写出相关学习笔记20余万字,医术迅速提高。作为一个身体不便的残障人士,她身残志坚,长年坚持临床门诊工作,月门诊量800余人次,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妇科病、眼病等方面,疗效突出。为了将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保留下来,工作之余她笔耕不辍,在国家一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1篇,二类期刊上3篇,编辑了中医学有关书籍,并在相关学术组织担任一系列学术职务。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生的天职

    作为一名医生,除了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医德。这是一名医生能够全心全意服务病人的基石,也是一名医学专家实至名归的关键。支楠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她为人亲切和蔼,每次她出诊,病人都门庭若市。为了保证远地而来的病人都能就诊,她拖着自己病残的身躯很晚下班,但是无论多忙多累她都耐心细致地为病人诊治,她常说,病人患病身心上都很痛苦,尤其是外地病人对首都医院抱有很大的期望,我们医生的一句关怀可能胜过10剂良药,而对我们这只是尽作为一个医生的基本职责而已。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的一天晚上,支楠家的电话突然响起,支楠接完电话立即起身前往同仁医院南区的ICU病房,那里有一位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经过3天的治疗,腹胀、腹疼、高烧、呼吸困难,X线显示他的双肺被腹气压缩只剩下1/3,ICU的医生立即给他用上呼吸机以挽救他的生命,情急之下请支楠主任会诊。支楠看过病人后,为病人开了处方,因当时正是“十一”长假,病人又是外地人,对北京人生地不熟,当时已是晚上8点了,病人家属急得不知所措。于是支楠亲自带家属去了亦庄同仁堂药店,抓药配方,又请药店代煎汤药方便病人,病人服用汤药一天后能坐起来了,排气好了,体温下来了,炎症得以控制,持续用药后病人状态好转能下地行走,当病人家属再次见到支楠医生时,激动地泣不成声,连声说“谢谢”。类似这样的情况还很多,对这些支楠只是淡淡一笑。在这种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工作态度下,她得到了患者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这些年来她收到大量患者的表扬信和锦旗,也获得大量荣誉,1998年被评为“北京同仁医院先进个人”、北京同仁医院“十佳服务标兵”,1999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新闻媒体也对她的工作成绩做过多次报道。

    做好学科代言人,共创医坛新天地

    作为三级甲等大型医院的专家,支楠十分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除了完成每天大量门诊工作外,依凭同仁眼科优势,她和眼科合作对近年来发病率很高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中医药治疗的相关研究,在该病的防治方面走在了学科前沿。支楠认为临床医师进行科研工作不仅可以提高临床工作质量,而且对中医药的科学化发展以至中医药的国际推广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她也很重视卫生人才的培养,多年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5年制、7年制的中医和京华医科大学的教学任务,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式下,医护人员面对大量的诱惑,作为科室领导,支楠很重视团队的稳定性,特别关注年轻大夫的思想动态,从临床业务水平、医德医风方面对科室人员提出具体要求,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将职工自身发展和科室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她在科室开展专台门诊,根据每位医生的业务专长,分设不同专台,充分发挥医生的能动性,在提高个人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中医科的整体业务水平。她注重科室发展,在她任职期间开辟了同仁医院中医专家特需门诊,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医疗需要,聘请国内专科水平高超的中医专家前来坐诊,开发出120~320元的挂号档次,通过价格杠杆把最需要专家诊疗的疑难杂症分流到国内一流的专家那儿,客观上拔升了科室技术高度,加强了跨院技术合作,给年轻大夫提供了难得的学习锻炼机会。在过去的几年里,同仁医院有了很大的发展,支楠率领中医科抓住医院发展的契机,在同仁医院南区亦庄院区率先开设了中医针灸门诊,并不辞辛苦亲自前去出诊。在她的带动下中医科门诊由日门诊量几个人很快达到近100人次,为同仁医院在亦庄新区居民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医疗形象。支楠通过行业间的技术优势互补,拓展了科室业务范围,为个人发展提供空间,提高了科室凝聚力、向心力、综合实力,在她的领导下中医科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正在积极有序地开展和重点学科的医教研横向协作,体现出新时期下中青年中医专家的智慧和魄力。

    爱心奉献,回报社会

    支楠非常谦虚,她总觉得自己很幸运,社会给她的太多了,只要有机会她总希望能够回报社会,特别是帮助那些和她一样遭遇身体不幸的群体。2005年的夏天酷热无比,她出面召集多位与她一样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同仁,为东城区的残疾人义诊。在现场她亲自张罗,指挥若定,以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和游刃有余的工作能力鼓舞和激励在场诸多患者,义诊结束后大家纷纷围着她要联系电话和合影留念。她就是这么一个总能以她的精神感召和鼓舞别人的人。

    正是由于这些年来她自强不息的奋斗拼搏和无私忘我的默默奉献,在前段时间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与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北京地区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医评选活动中,她以全额全优被同事和患者推荐,这是她多年如一日默默耕耘的回报,也是社会对她顽强拼搏的肯定。(马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