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241880
呼唤医学中的人文关怀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日 《家庭医生报》 2006年第18期(总第1055期 2006.05.01)
     20世纪医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现代医学已成为包括探索生命奥妙、防病治病以及增进健康的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现代医学技术为人类提供越来越多的保健需求的同时,人们却对医学越来越缺乏人性化服务的趋势产生疑惑并提出批评,呼唤人性化医学的回归。

    一分钟对话 心里装的全是不踏实

    一位朋友因怀疑自己有糖尿病,去某著名的大医院看病,先后一共两次。他仔细地回忆起当时的过程:第一次,医生一共接待了他10分钟左右,其中对话的时间大概30多秒,只是很简单地问了些问题,然后在剩余的近10分钟时间里,该医生共填了23张化验单,最后关照他怎么怎么去做这些化验!什么时候再来找他。第二次,求诊时间大约12分钟,医生用了近10分钟在一张张看化验单,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然后有约1分半钟在写处方,开了4种药,又用半分多钟简单介绍了服用方法,整个治疗便结束了。两次总共对话不过10来句,而费用却近2000元(不含药费,仅专家号加检测费)。在整个过程中,医生的态度虽平和却带有一种让人感到威严的冷竣。
, 百拇医药
    很显然,这位医学权威所做的,从一般眼光来看,非常符合某些规程规范。医学就是科学,既然要作出明确的疾病诊断,就需要充足的“证据”,自然需要尖端诊疗技术,需要尽可能多地检测。这在许多人眼里,似乎非常合理,无可挑剔。然而,我们总觉得,在这一过程中少了些什么,而这少了的也许正是医学的核心内容。至少,这位求医者就感觉到很不满意,他拿着处方离开诊室,心里装的全是不踏实。

    两月与两年之差 体现医学的人性本质

    笔者门诊时曾亲遇这么一个事例:一对中年夫妻前来求诊。丈夫是个晚期肝癌患者,来时神情沮丧,一言不发;妻子则啼哭不止,哽咽着说,他们刚刚挂了个名专家号,专家看了看他们带去的片子,说最多两个月时间,任何治疗都没有意义了,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吧。顿时,夫妇俩相拥痛哭。也许,这位专家并没有说错什么,从统计概率来说,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90%是在三个月以内,但在这种重视概率科学性的同时,似乎又掩盖了什么。这个病人在病友的推荐下,找到了我们,通过中医药的调治,有一定生存质量地整整生活了两年。两个月与两年之差,正凸现出只讲科学性与同时兼顾人性的医学之本质的差异所在。
, 百拇医药
    求生是人的本能,对于那些有难治之症的患者,是默认事实、消极应对还是有所作为,至少有所安慰,也正折射出医务工作者多一些人性服务的根本态度。如果因其必定要死就放弃治疗,那医学的任务就简单多了,因为谁都难免一死。但是,人之性,莫不喜生而惧死,莫不喜吉而恶凶。

    医学人文关怀 传统的断裂

    医学的端口连接着人的生命,医学的本质是一门“人”学,它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的、最需要关怀和帮助的人。因而医学被认为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

    我国古代将医学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并指出“医生应当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古代医生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手段,因此他们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措施的同时,更注重对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
, 百拇医药
    今天,如果你站在一家综合医院的门诊部,仅仅看内科,你就会发现有心内科、呼吸科、消化科、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等等。这样细致的分类在100年前绝对匪夷所思。医学的分工越来越细,研究的深度日益增加,但范围却日益缩小。因为一个“腰痛”,我们要转遍妇科、肾科、泌尿科、骨科,面对四个不同训练背景不同主张的医生。一个病人,如果他身上有不同系统的毛病,这时,他去看病时只能一个科一个科地转着看。事实上,我们似乎再也无法回到那个一个医生一个病人的时代了,情感也因为失去往日的专注而趋于冷淡。

    医学在本质上不是人与医疗机器、人与药物、人与生物检测数据等的问题,而是人与人的问题。人与人的问题反映在医学中,常常表现为人性中对生命平等、健康公平、医学公平的渴望与医学现实与之相距较远之间的矛盾。医学不应因以“治”为内容的临床技术的广泛发展与应用而遗忘自己从诞生之时起就以“关怀、安慰”为己任的责任。

    呼唤“大医精诚”的人性光辉
, http://www.100md.com
    提倡人文关怀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当前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大环境对医学提出的要求。遗憾的是,当前医务界人文精神的缺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市场导向的商业社会,这其实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过分技术化、过分商业化,而忽视了大写的“人”的存在,不能不说这是医学的尴尬。

    医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质上反映的是社会群体在经济状况、价值取向、文化修养、心理状态、道德水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矛盾与冲突。从一定意义上讲,医患矛盾是现实社会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反映。这就必须靠提升医院的文化管理层次,用文化的魅力影响人的内心世界,真正凸现“大医精诚”的人性光辉。

    医学是“人”学

    美国著名医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毫不隐讳地坦言:他对医生本人不患重症感到“遗憾”。因为如果那样,他就始终无法体验患者的恶劣处境,始终无法真切地感受一个人面临生命危难时的悲伤和恐惧,自然也就无法“亲同己出”、“感同身受”地去呵护与体恤对方。它提醒我们,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永远不能绕过病人的痛苦而直接楔入其躯体,他必须在对方的感觉里找到自己的感觉,在对方的生命里照见自己的生命,在对方的痛苦中认出自己的那份痛苦。然后,才能以最彻底最刻不容缓的方式去祛除这份痛苦。
, http://www.100md.com
    据调查:综合医院病人医疗过程中所遭遇的难题,有27%属于伦理问题;8%与法律有关;病人的医疗选择,受其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生活方式、审美偏爱、道德传统、宗教信仰以及心理特殊癖好影响者则高达47.5%。动物和人都会患病,野生动物患病只有依靠身体的自然恢复力,人患病,不管能否治疗,都需要情感关怀。可见,我们不能以“科学的满足”来取代“人性的满足”。

    医学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感情投入;不仅需要提供技术服务,更需要提供艺术服务。医生应该把病人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去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与病人交朋友。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生活的信心和战胜疾病的勇气,并且能积极配合治疗,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治疗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正如古罗马哲人曾经说过的:“医生给病人的,首先是心,然后才是药草。”

    医学是一门高尚的“人”学,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期待着医学的高尚纯洁、医学艺术和医学精髓能够重新再现。, http://www.100md.com(何裕民 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医肿瘤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