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国内国外冰火两重天
在美国,人们生病了,不会直接上大医院排队、挂号、看病,而是第一时间找“自家”的医生——家庭医生。据了解,这个原名“全科医生”的工作,目前在美国医疗界相当有前途,已经成为医疗系统中重要的一环。而在中国,虽然也有全科医生,但从事这个专业的医生就业却成了问题。如何让国内的全科医疗发展起来?日前,美国的全科医学专家FUNK医生应虹桥医院之邀来杭,与杭州本地的医生、患者作了交流。
美国的全科医生为“家庭”服务
顾名思义,“全科医生”就是什么病都看,但在美国,他们不在大医院开诊,而是在各个社区为个人、家庭服务,因此他们又有了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家庭医生。
FUNK医生告诉记者,他们提供的其实是一种基层医疗保健服务,在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个小型诊所,里面有将近10个家庭医生,可以看门诊,也可以做手术;市民病了,首先会来找家庭医生,由于家庭医生都是全科医生,所以一般的疾病他们都能治疗,只有一些无法应付的疾病,他们才帮病人转介专科医院。“在美国,80%~90%的病人可以由家庭医生直接治愈,仅10%~15%需要转介,这种做法不仅方便了病人,也相对经济实惠。”
, http://www.100md.com
关于对自己的称呼,FUNK医生更喜欢人们称他“家庭医生”。他说,全科医生只是强调了在生物学方面的服务,而他作为家庭医生,不光要治疗病人生理上的疾病,同时也要提供社会学、心理学的服务。“病人来看病,我们不光问病情,也会了解一些其他情况,比如他家住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工作是什么等等,同时也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因为我们给病人提供的是全面的医疗服务,更是连续性的医疗服务,一个病人往往从小孩开始直到成人都由一个家庭医生负责,所以也要求我们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国内、国外“冰火两重天”
据了解,目前美国的家庭医生,每个人日常负责1000~2000位病人,是病人得到医疗服务的窗口,也是病人与大医疗机构联系的中枢。而在中国,虽然不乏全科医生的存在,却在尴尬的境地中生存着。
据FUNK医生介绍,从1969年建立全科医生机构后,家庭医生在美国的发展就一路上扬,仅收入来看,已经列在十大收入职业的第三位,全年收入至少10万美元,多的一年可高达近20万美元,其收入和社会信任度超过了律师。
, 百拇医药
在国内,全科医生虽然接受了和美国医生差不多的教育,可毕业后不仅遭遇到就业问题,收入也不可同日而语,不少人因此转了行。这个问题在杭州同样存在。据浙江大学医学院老师介绍,第一批毕业的全科医生,入学时有43人,最后只有33人毕业,其中10人在中途打了退堂鼓,而这33人中,只有1人最终成为全科医生,其他人则因为岗位问题、编制问题、收入问题等等转科做了别的工作。据悉,为了这,省卫生厅也曾要求一些大的综合性医院开设全科门诊,为这些医生提供合适岗位,但全科医生依然不怎么“吃香”。
要发展还得离百姓再近点
从1999年开始,FUNK医生就应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之邀来中国进行了6~7次全科医疗的学术交流,也帮助国内医疗机构培训过全科医生。对于全科医生目前的境遇,他认为除了要得到科学的培训外,也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
在美国,全科医生虽然不是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却在社区医疗系统中找到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他们提供的服务不仅要求医生有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还强调运用家庭动力学、人际关系学、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来提供服务,这种更为人性化、个体化的医疗服务,令全科医生在普通市民中赢得了高度的信任。这也是中国全科医生需要学习的。
据了解,目前杭州大部分全科医生还是进入大医院就职,很少选择社区医院,因为那里的待遇差、没编制。有人曾在杭州某城区做了调查,该城区社区医生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4%,大部分社区医院的设施都相对较差,无法赢得居民的信任,绝大多数市民看病,首先选择的还是大医院。
因此,FUNK医生表示,他此行的目的除了帮助培训更多专业的全科医生外,也要向中国有关机构“推销”全科/家庭医疗的理念,让中国的全科医生离普通百姓再近点,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金萍), 百拇医药
美国的全科医生为“家庭”服务
顾名思义,“全科医生”就是什么病都看,但在美国,他们不在大医院开诊,而是在各个社区为个人、家庭服务,因此他们又有了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家庭医生。
FUNK医生告诉记者,他们提供的其实是一种基层医疗保健服务,在每个社区都会有一个小型诊所,里面有将近10个家庭医生,可以看门诊,也可以做手术;市民病了,首先会来找家庭医生,由于家庭医生都是全科医生,所以一般的疾病他们都能治疗,只有一些无法应付的疾病,他们才帮病人转介专科医院。“在美国,80%~90%的病人可以由家庭医生直接治愈,仅10%~15%需要转介,这种做法不仅方便了病人,也相对经济实惠。”
, http://www.100md.com
关于对自己的称呼,FUNK医生更喜欢人们称他“家庭医生”。他说,全科医生只是强调了在生物学方面的服务,而他作为家庭医生,不光要治疗病人生理上的疾病,同时也要提供社会学、心理学的服务。“病人来看病,我们不光问病情,也会了解一些其他情况,比如他家住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工作是什么等等,同时也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况,因为我们给病人提供的是全面的医疗服务,更是连续性的医疗服务,一个病人往往从小孩开始直到成人都由一个家庭医生负责,所以也要求我们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国内、国外“冰火两重天”
据了解,目前美国的家庭医生,每个人日常负责1000~2000位病人,是病人得到医疗服务的窗口,也是病人与大医疗机构联系的中枢。而在中国,虽然不乏全科医生的存在,却在尴尬的境地中生存着。
据FUNK医生介绍,从1969年建立全科医生机构后,家庭医生在美国的发展就一路上扬,仅收入来看,已经列在十大收入职业的第三位,全年收入至少10万美元,多的一年可高达近20万美元,其收入和社会信任度超过了律师。
, 百拇医药
在国内,全科医生虽然接受了和美国医生差不多的教育,可毕业后不仅遭遇到就业问题,收入也不可同日而语,不少人因此转了行。这个问题在杭州同样存在。据浙江大学医学院老师介绍,第一批毕业的全科医生,入学时有43人,最后只有33人毕业,其中10人在中途打了退堂鼓,而这33人中,只有1人最终成为全科医生,其他人则因为岗位问题、编制问题、收入问题等等转科做了别的工作。据悉,为了这,省卫生厅也曾要求一些大的综合性医院开设全科门诊,为这些医生提供合适岗位,但全科医生依然不怎么“吃香”。
要发展还得离百姓再近点
从1999年开始,FUNK医生就应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之邀来中国进行了6~7次全科医疗的学术交流,也帮助国内医疗机构培训过全科医生。对于全科医生目前的境遇,他认为除了要得到科学的培训外,也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
在美国,全科医生虽然不是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却在社区医疗系统中找到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他们提供的服务不仅要求医生有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还强调运用家庭动力学、人际关系学、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来提供服务,这种更为人性化、个体化的医疗服务,令全科医生在普通市民中赢得了高度的信任。这也是中国全科医生需要学习的。
据了解,目前杭州大部分全科医生还是进入大医院就职,很少选择社区医院,因为那里的待遇差、没编制。有人曾在杭州某城区做了调查,该城区社区医生具有本科学历的只有4%,大部分社区医院的设施都相对较差,无法赢得居民的信任,绝大多数市民看病,首先选择的还是大医院。
因此,FUNK医生表示,他此行的目的除了帮助培训更多专业的全科医生外,也要向中国有关机构“推销”全科/家庭医疗的理念,让中国的全科医生离普通百姓再近点,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金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