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 2006年第2期
编号:10972943
盛灿若教授针刺治疗胃系疾病临证经验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
胃系疾病,,针刺;,胃系疾病;,名医经验;,盛灿若,1慢性胃炎,2消化性溃疡,3胃下垂,4胃系疾病常见症状的针灸治疗
     【摘要】 盛灿若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载,对内、外、妇、儿各科多种疾病治疗均有其独到之处。本文主要介绍他在针刺治疗胃系疾病方面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 针刺; 胃系疾病; 名医经验; 盛灿若

    盛灿若教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导师,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针灸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盛教授从事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四十余载,博览群书,兼收并蓄,精益求精,师古训而不拘泥,尊大道而知变通,对内、外、妇、儿各科多种疾病治疗均有其独到之处。其中对胃系疾病的针灸治疗,取穴少而精,疗效卓而著。现将盛灿若教授针刺治疗胃系疾病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1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多见。其临床表现以胃部饱胀痞满、嗳气或疼痛为主症,病程缓慢,反复发作,可伴有呕吐、泛酸、消瘦无力,有时可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中医认为其与“胃脘痛”、“痞满”、“呕吐”等病症有密切的关系。《景岳全书》论胃痛的病因时指出:“惟食滞、寒滞、气滞者最多,其有因虫、因痰、因火、因血者,皆能作痛。”盛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外感于邪和饮食不节是引发胃病的重要原因,而肝脾功能的失常,是其基本病理。其病因变化,有虚有实,实者为肝气横逆犯脾胃的肝胃不和证,虚者则为脾胃虚弱,中亏不运之证,或脾胃阴伤,胃失濡养之证,因其中虚,则变生痰湿、郁热、瘀血,使证候更加复杂。虽然千头万绪,但是常见者只有肝郁气滞、脾胃虚寒、胃热伤津等病理变化类型。

    胃者,乃冲繁要道,无物不受,无物不入,故为患最易。然其又为五脏之本源,人身之根蒂,其所主经脉,多气多血,及其得病,以针灸调之,亦可获效。盛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针灸对于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改善症状作用。治疗上应该辨证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在临床上,即要牢牢把握病机,又能选择针对性的穴位,就可以明显的改善症状。对于肝郁气滞证,治疗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常选用中脘、肝俞、期门、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对于脾胃虚寒证,治疗宜健脾益气,温中和胃,方用脾俞、胃俞、章门、中脘、足三里为主,若见食积配天枢、中封。对于胃热伤津证,应以养阴益胃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9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