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 2005年第7期
编号:10972696
腹膜后平滑肌瘤病误诊1例
http://www.100md.com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年第7期
     【关键词】 腹膜后;平滑肌瘤病;误诊

     1病理报告

    女,45岁,医务工作者. 200310入我院肿瘤科. 自述6 mo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隐痛,呈进行性加重,疼痛与体位变化无关,但咳嗽、活动时加重,并向腰、骶部放射,伴有乏力、全身不适. 无意中自己在腹部触膜到一5 cm×5 cm大小的包块,故要求住院进一步确诊. 患病后食纳尚可,二便正常,质量无变化. 查体:T 36.8℃, BP 17/11 kPa, P 72次/min,营养中等,精神欠佳,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脐上方可扪及一4.5 cm×5.0 cm包块,轻压痛、表面光滑、质中、活动度大,余无异常. B超提示右肾左侧、胰头及下腔静脉前方,靠近腹主动脉旁有3.5 cm×6.5 cm,2.5 cm×3.5 cm的两处异常回声区,边界欠清晰,且血供丰富,多考虑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 为了明确诊断,患者又在三家不同等级的医院进行B超、检查,结果除肿物大小不等、数量不一外,均考虑为腹膜后恶性病变. CT强化后提示:腹主动脉左前及下腔静脉之间有4.5 cm×3.0 cm×5.0 cm椭圆形及2.2 cm×2.0 cm×4.0 cm的圆形结节影,境界清,表面光整,密度与血管一致. 意见为:①肿大的淋巴结(多考虑为转移病灶). ②腹膜后原发性占位性病变. ③畸形血管、瘤样扩大. 其余;辅诊检查均正常. 诊断为腹膜后恶性肿瘤. 其后,患者又在外地一医院借肋B超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良性平滑肌瘤病.

     2讨论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来自腹膜后间叶组织,其组织类型繁多,包罗万象,病理类型复杂,因此病理学分类各家不甚统一,但按来源大体分为间叶组织、神经组织、泌尿生殖组织、胚胎残余组织、来源不明或不能分类这五类. 其中2/3的肿瘤为恶性[1]. 多个、大小不等的腹膜后肿瘤常多为恶性肿瘤转移灶或原发性恶性肿瘤. 多发性平滑肌瘤是女性常见的盆腔肿瘤,该肿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2]. 但是生长在腹膜后的病例少见,在缺乏病理组织学依据时,仅靠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辅助特检,误诊率极高. 本病例之错误疹断,其原因可能是: ①本病临床少见,医生经验不足,认识不够. ②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手段. ③忽视了病理组织学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对腹膜后肿瘤的良恶性诊断,不能仅靠症状、体征、影像学、流行病学资料和个人的经验,必须强调病理组织学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董郡,刘彤华,李志尚. 平滑肌瘤. 病理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37-938.

    [2] 李斌,刁小莉,张伟. 雄激素受体第一外显子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与子宫平滑肌瘤遗传易感性有关[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4;25(9):836-839.

    解放军451医院医务处,陕西 西安 710054

    编辑潘伯荣, http://www.100md.com(何录梅 周毅 刘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