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的遗传基因研究进展
肥胖症,,肥胖症;遗传学;基因;儿童,1肥胖的多基因遗传影响,2肥胖的候选基因研究,3神经-内分泌调控机制参与的致肥基因网络作用,4瘦素和瘦素受体基因,5瘦素抵抗,6
【关键词】 肥胖症;遗传学;基因;儿童近年来,伴随儿童肥胖的全球蔓延趋势,“儿童肥胖本质上是一种生活习惯病”的观点逐步在儿科临床和卫生领域占主导地位;膳食热量过多、体力活动不足、生活方式由“动”向“静”变化、不良饮食行为等,统称“肥胖易感环境”。群体遗传学也获得一些证据,如家系调查发现,双亲都肥胖、双亲之一肥胖、双亲都不胖者子女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75%,40%和15%;双生子研究判断肥胖遗传度约为60%。但这些遗传影响证据都因无法排除环境共线性影响(如子女的饮食和生活行为受父母的影响也很大)而相形见绌[1]。因此,近年来有关肥胖遗传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子遗传学领域。
1 肥胖的多基因遗传影响
大量研究证实,遗传是影响肥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肥胖作为一种复杂的基因表型,是各具较小作用的多对基因的作用相加结果,属多基因遗传。遗传基因决定的易感性,提示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出现肥胖。是否真的发生肥胖,还与该个体对环境作用的敏感性有关[2]。
目前有关肥胖遗传基因影响的研究思路,多从以下角度入手:(1)个体或群体存在哪些肥胖的生物学线索,即肥胖相关基因的表现;(2)确定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即DNA序列出现哪些变化,以此分析其引发肥胖的机制及对机体脂肪含量和分布的影响;(3)建立某候选基因的致肥胖作用假说,再利用基因敲除、转基因等方法加以验证;(4)克隆基因,作为肥胖治疗的靶点。正因为肥胖的发生、发展涉及饮食、代谢、基因、基因受体及它们的分化转录因子、中枢神经、内分泌激素等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因素都非孤立作用,而是交织成网,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故有关的基因-基因作用、基因-环境作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3]。有关肥胖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迄今尚在摸索阶段,但在一些方面已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
2 肥胖的候选基因研究
本类研究的基本构想是:(1)虽然肥胖属多基因遗传,但理应有一个或几个主基因在发挥作用;阐述这些基因(候选基因)及其突变和肥胖的关系,应成为研究重点。(2)先确认各种肥胖相关基因在影响体脂活性蛋白等方面的共同作用,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作用,再使用混合、分离等方法筛选主基因并获得相关证据。(3)通过双生子、人体测量学等研究获得的体脂率、身体不同部位的脂肪量及其分布状况,都应作为主基因作用的表型指标而受到重视。(4)可参照小鼠基因的发现方式,根据在肥胖者中筛选出的突变基因,通过验证来确立其肥胖相关作用[2]。目前已确认,与肥胖有关的负责体重调节的“主基因”非单个存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20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