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1072
京城药店中药撤柜悬疑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0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52期(总第2306期 2006.05.10)
     京隆堂4家分店撤掉中药饮片专柜,引发了一场中药饮片在药店究竟是赢利还是无利的大争论——

    想象一下,当你到药店买药时看不到熟悉的中药柜台,会有什么感觉?

    这不是假设。最近北京某媒体刊登了一篇题为《中药统一定价致价格优势丧失,京城药店纷纷停售》的文章,该文指出,由于中药饮片的统一定价,导致药店在与医院的竞争中不具价格优势,因而中药业务长期不能赢利。文章列举的例子是京隆堂的4家分店已经撤掉了中药饮片专柜,“其实早在京隆堂4店一举退出中药房之前,京城很多药店早就悄悄地撤出了此项业务”。

    该文发表后,相继被新浪网等转载,在业内引起一定的反响。然而,文中有一些说法值得商榷,如“最低限价的中药饮片就有148种”。近日,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调查。

    撤柜与“最低限价”有关?

, http://www.100md.com     “这是极个别的现象。”北京德威治大药房副总经理刘奇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否定了多数药店撤出中药业务的说法。他对记者称,中药在德威治的销售不错,大约占总销售额的30%。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医保全新的副经理张日景和嘉事堂的总经理许帅,他们都说中药的销售一直良好,并没有下滑的迹象。

    对于“中药饮片最低限价”的说法,刘奇峰向记者表示从没有收到过这样的通知。

    记者了解到,北京发改委在2005年3月18日发出了《关于印发2005年北京市政府定价中药饮片最高零售价格的通知》,下调了板蓝根等56个品种的价格,这份编号为“京发改〔2005〕820号”的通知自2005年4月5日起执行。京隆堂撤掉中药饮片专柜,是否与该规定有关呢?

    几经努力,记者终于与京隆堂的总经理杨继广取得了联系。杨继广承认确实有4家门店撤掉了中药柜台,也就是说,停止销售的不仅是中药饮片,还有参茸等名贵中药材。但他否认撤掉中药柜台与中药饮片的限价规定有关,而是另有原因:“国家不允许中医坐堂,所以中药饮片的销售一直上不去。医院流出的处方不规范,我们的店员看不懂,怎么抓?北京有的药店通过开诊所来解决处方的问题,但这一块业务我们并不擅长。参茸在南方比较畅销,在北方的销量较小。”
, 百拇医药
    虽然杨继广表示,京城撤掉中药柜台的目前只有他们一家,但许帅认为,撤掉中药饮片专柜有可能在新开的药店中成为一种趋势。他分析说,购买中药饮片的大多是中老年顾客,而他们比较认可的是历史悠久的药店。“中药饮片的利润高是事实,假如你一天的销售额只有100元,那么即使利润高达50元又有什么用?再说经营中药饮片对药店的内部管理和人员配备要求较高,经营成本的压力很大。”许帅还指出,近年来,购买中药饮片的消费群体呈下降的趋势。

    据了解,京隆堂撤掉中药柜台的4家店都位于商务区,而顾客多为白领,由于中药饮片的服用较为麻烦,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西药或中成药。杨继广告诉记者,京隆堂撤掉中药柜台后,加大了中成药的销售比例,目前中成药的销售不跌反升。

    中药饮片无利可图?

    几位接受采访的京城药店老总都表示,中药饮片最高限价对药店的销售几乎没有影响。记者还了解到,北京市发改委在今年4月12日发布了一份通知,明确指出,中药饮片不再由政府定价,而实行市场调节价,即由经营者自主定价。该通知同时规定“本市医疗机构和经营单位实行差率管理,即在采购价的基础上按不高于15%加价销售”。
, 百拇医药
    许帅认为,按照该规定,医院与药店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最受影响的是那些新开的药店,而老药店可从中受益,“因为新药店流失的顾客将会转移到老药店”。

    众所周知,中药饮片的利润一向较为可观。但近年来,各地都出台了一些对中药饮片实施最高限价的规定,例如去年南京下调了200种中药饮片的价格,其中大部分是老百姓日常用量较大的品种。以前的降价多以西药为主,不过今后将可能有更多的中药品种被列入降价名单。 开心人南昌总店的中药柜台占地30平方米,共有16名员工,利润可达20%。但该店凭借的是附近有中医院的优势。如果没有这个优势,结果就可能是持平或亏损。倘若中药饮片的价格一再下调,将增加药店经营的难度,一些实力弱小的药店,有可能被迫放弃中药饮片的销售。

    老百姓大药房在南方某分店的一位店长认为,即便中药柜台出现亏损,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因为品种齐全有利于吸引消费者进店消费,中药柜台对药店销售业绩的贡献要从总体上来衡量。

    而深圳的一位药店老总告诉记者,中药饮片在各地的销售差异很大,比如深圳的销量比东莞要高得多。在东莞工厂附近设立的药店,中药饮片的销量非常少。他对记者分析,即使是同一种中药饮片,由于产地、质量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而在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损耗。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对中药实施统一加价的操作性不强,况且正如医疗器械限价一样,经营者也可在出厂价上做文章。

    医药经济报2006年 药店周刊第17期, 百拇医药(陈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