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西化/现代化
编号:10975372
“近代模式”与当代中医基础学科体系的局限性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31期
     “近代模式”影响下的中医基础学科群规范化过程,无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以西医学作为取舍传统理论与方法的标杆,使中医理论逐渐失去了自我,许多重要理论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基础学科群“近代模式”的代表。

    以脏腑学说为例,虽然以《内经》脏腑理论为主,但对《内经》中脏腑功能的概括却并不全面。因为《内经》脏腑系统,除五脏系统外,还有九脏系统、十一脏系统、十二脏系统等不同学说。

    在脏腑辨证方面,存在着重五脏、轻六腑的现象。例如三焦辨证理论,早在宋代的《圣济总录》中论述就颇为丰富,证型达10余个,涉及内外各科疾病证治。只有在对既往的三焦辨证理论进行整理的基础上,与清代吴瑭的温病三焦辨证学说相结合,三焦辨证体系才能基本完备。

    其实,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中医脏腑学说与西医学基于解剖学的器官功能活动的“不符”所导致的概念混乱,使得中医基础理论陷入“中医的脏腑不是解剖的脏腑是什么”这样的概念陷阱,不仅使学生易于陷入中医是否“科学”的困惑之中,更严重地影响到中医学思维方式的确立。
, 百拇医药
    中药学理论体系构建成绩主要体现于《中药学》。

    在“近代模式”影响下构建的《中药学》教材,其体例结构、项目设置、药物分类、内容阐述等,均突出地表现了“西化”格局。传统中药学主要是按自然属性对药物进行分类,如《本草纲目》即按“物以类从,目随纲举”的原则分类,体现了其“天然”特点,强调“因性得效”,“据性而用”。徐灵胎说:“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或取其色,或取其形,或取其质,或取其性情,或取其所成之时,或取其所生之地,各取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而模仿西药采取的按功效进行分类的方法,掩盖了中药药性的丰富内容,“据效而用”的思维方式,则限制了用药思维的灵活性。

    临床疗效是中医学存在与发展的根本,中医药文献是中国医学两千余年临证实践经验的动态记录。

    在古代文献中,“五脏中风”学说曾影响甚广。如果忽视了这些学说,就有可能将中风的辨证理论简单化,既不能圆满解释中风的临床表现,也不能更深入地发掘中风病的治疗方药。证的规范化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如果不能对“证”的文献作出全面整理与系统分析,简单的或者人为的分型有可能掩盖疾病的复杂性、多变性,引导医者的思维趋向单一和片面,即病-证-方的线性模式,使中医证治思维的灵活性优势完全化为劣势,妨碍着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
, 百拇医药
    中医药文献是中医药学术的载体与宝库,也是继承与发扬中医学术的基础与借鉴。基于传统研究方法,完整把握文献信息,对中医基础学科群架构进行优化是中医文献研究的历史责任。

    以传统规范为依据,运用现代语言和治学方法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阐释和研究是建立中医理论现代规范的基础和前提。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是对立统一的,任何现代理论或现代文化都发轫于传统,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地解释和再解释之中。建立中医理论现代规范的目的是用现代语言和方法对中医理论在不失其本来特色的基础上“螺旋”发展。

    以传统规范为依据,建立中医理论的现代规范,涉及到用现代语言对中医理论进行阐释和运用现代治学方法对中医理论体系进行“返朴归真”研究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对经典著作和历代典籍的校勘、注释和整理只是建立中医理论现代规范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基础上,以传统规范为依据,以基础理论为突破口,从概念、理论一项项学说入手,将它们回置于其产生、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放在其得以产生、发展的哲学、文化、宗教、伦理道德等具体历史环境背景下去研究和再现其形成过程。
, 百拇医药
    以中医药文献研究为前提,对中医基础学科群的理论体系进行优化构建的条件已经成熟。

    继承与创新是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双重任务,离开了对传统理论的继承,也就不可能有所创新。中医临床的突破亟待中医基础理论的创新,而实现对古代文献信息的完整把握,借鉴现代科学方法对古典文献进行分析、提炼,揭示出其学术精髓,恰恰是中医理论体系创新的基础。

    以脏腑学说研究为例,可以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现有体系,在全面搜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以及史学、文字学、哲学、社会学、逻辑学、发生学等综合方法,并移植、嫁接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脏腑功能逐一进行从“源”到“流”的考察和辨析,首先找到其原始出处,弄清楚其本意是什么;西医传入之前,历代医家是如何论述和运用的;其次考察自近代以来是如何将其与西医学相“会通”或“衷中参西”,直至建国后被编入教科书的历史过程;再次是从中医学的固有认知模式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出发,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对其是否符合中医理论原旨作出判断和辨析;最后对那些经过考察和辨析证明是正确的脏腑功能,利用发生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原理作出说明。进而进行理论范畴梳理、理论概念考证、理论内涵阐发,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形成和演变,从发生学的角度作出客观而确实的诠释;探索建构能够全面、系统、准确地阐明脏腑学说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便于现代人理解、把握、交流、运用的新体系;为脏腑学说现代研究提供可靠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辨证论治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中医理论现代规范的建立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需要在现代信息科学高度发展的条件下,在更多专家的参与下,完整、准确地学习、继承、研究历史上成功的规范,作为重新规范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中药复方“消癌根”是广东省化州市人大代表、丽岗镇尖岗岭董草原中医诊所所长董草原医生历经30余年研究探索、临床应用总结出来的纯中药方剂。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该方剂治疗肿瘤有效。为了科学求证本方剂的作用机理,董草原医生先后委托南方医科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生化教研室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 百拇医药(王振国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