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1116
“洋医械”告别寡头游戏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12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53期(总第2307期 2006.05.12)
     以代理为主的商业公司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进口医械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

    “看着吧,那些做二三级代理的好日子没几天了。”黄凯掏出一根烟,点上,吸了一口。在闭幕不久的深圳医博会上,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就开始关注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的某医疗器械杂志副主编黄凯不经意地对记者说。

    医械行业中大部分以代理为主的商业公司生存空间正不断被压缩。业内从去年一直传闻至今的“大洗牌”,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显山露水。进口医疗器械的冬天来临了吗?

    曾经水深

    医疗器械行业的利润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相当惊人的。“卖方市场时期,从国外进口一个芯片,加个壳子,一台检测设备就能赚十几万。”黄凯说。一段时间内,国内95%的医疗器械全是进口产品,这对中国医疗器械代理商的养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医院通过高额的检查费用增加经济增长点,天价的医疗仪器本身也是医院地位的象征。
, 百拇医药
    拥有如此之高的利润率,一方面原因是市场对进口医疗器械的推崇和跟风,另一方面来源于行业腐败度的影响。一个潜台词是,购入的设备价值越高,中间人所获得的利益越高。在此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商业单位采用非正常手段来推销医疗器械形成风气,结果造成一个恶性循环,代理商给出回扣的数额越来越大,相应地,医疗器械本身价格又由于竞争无法提高,为保证销售,只好再度提高回扣点数,进口医疗器械的利润率随之轰然跌落。

    两个政策

    两个政策的出台,令有的行业人士猜测,国产医疗器械的春天即将到来,而进口医疗器械将步入销售困局。

    “去年底到今年国家出台了大型医疗器械设备收费不得区分国产和进口的规定,加上近期反商业贿赂风潮,降价看来不可避免。原来悬挂在进口医械头上的高价光环逐渐黯淡。”据黄凯透露,跟他熟悉的一些代理商甚至在考虑转行了。

    2005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制订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指导意见的通知》中,首次表态要扭转使用国产设备、进口设备收费标准不一致的局面。通知里明确规定医院检测项目中进口医疗器械检测收费要实施“国民待遇”,这样一来,医院购入进口医械的欲望会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买入国产设备,节省开支的考量。
, 百拇医药
    今年4月13日,SFDA在“全国治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商业贿赂工作会议”上宣布将重点治黑,以打击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商业贿赂为工作重点。这一举措给了依靠回扣推销产品的进口医械代理沉重打击。

    寻找突破点

    对于一些早有准备的企业来说,业内人士所说的寒冬,却正是他们的春天。一些国内企业经历短暂的代理生涯之后,将重心转移到了研发和生产上。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吴安昭告诉记者,转型后企业已拥有专利180多项。在电子监护产品,迈瑞国内市场销售金额超过通用、飞利浦等跨国医疗器械巨头。2005年迈瑞产品市场销售额为11.5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市场占43%,国内市场占57%,出口金额达5700万美金,在中国所有电子监护类产品出口中,迈瑞产品占62%的份额。

    另一些企业,则把目光转向了社区基层和农村市场。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总裁郑全录说,东软最近推出了专门针对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医疗器械,相信会有助于加强基层的设备装备水平。据了解,东软将推出5大医疗器械产品,包括X射线机、生化分析仪、低档B超等,以满足基层基本医疗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此外,东软还提出了建设社区和中心医院的网络共享系统概念,将在福建作试点工作,尝试实现远程的诊断。
, http://www.100md.com
    尽管试图从待开发的社区基层和农村市场寻找突破,但国内企业仍有可能在低端市场与进口产品短兵相接。西门子中国医疗集团总裁范伯龙说,西门子其实已经向中国介绍了很多低端产品,比如经济型CT产品有SOMATOM Smike和SOMATOM Spirit经济型核磁产品有MAGNETOM C等。范伯龙表示,“今后西门子会致力于向中国市场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且这些产品是在中国研发的,也在中国制造,同时投放到中国市场上。”

    范伯龙透露的信息显示出国外医疗器械公司并非对国家新政无所应对。他们的策略是通过国产化来绕开政策限制,同时在高品质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跨国企业近年纷纷在国内建立生产基地,并将原来需要进口的大型医疗器械的生产纷纷转移到了国内。如飞利浦联合东软、通用合资航卫等。西门子此次在深圳生产基地生产5月开始对国内供货的1.5T超导磁共振,据称价格比同类型的“原装进口”产品要低。

    一位从业人士说,进口产品的质量优势到目前为止还是相当明显,试图对其作出“冬天来了”的判断为时过早,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进口产品特权的逐步丧失,进口医械暴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53期, 百拇医药(刘正午 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