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艳 张冠群 汪保国 杨翌 陈思东 伍碧雯
单位:广东药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224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广东药学院学报000340
摘 要 为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选择了广州地区233例乙型肝炎多重感染作了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成员肝炎史、牙科手术史、输血史、血液接触史、外餐习惯等因素是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家庭成员肝炎类型与多重感染的联系表明,家庭成员“乙型肝炎”史是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图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83(2000)03-0253-03
, 百拇医药
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较单一感染来说,临床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对治疗效果反应较差,部分乙型肝炎重叠有丙型肝炎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起到协同作用,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2]。为了有效地防治乙肝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研究其危险因素成为当务之急。由于乙肝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诊断标准不一,感染及发病时间难以确定,各地学者对此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乙肝多重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与对照来源
病例均来自广州市各大医院收治的乙肝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233例,对照选择采用1∶1配比方式选取对照,每一乙肝多重感染病例选择一个同一医院的非肝炎患者作为对照,要求对照与病例入院时间相差不大于10 d,相同性别,年龄大小相差不大于5 a。
1.2 诊断标准
, 百拇医药
检测指标包括抗-HAV IgM、HAV-RNA,乙肝两对半指标 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以及HBV-DNA;抗HCV及HCV-RNA;抗-HDV及HD-Ag、抗-HEV IgM及HEV-RNA;抗-HGV及HGV-RNA。其中任何一项肝炎感染指标阳性者判为该型肝炎病毒感染(单独抗HBs阳性除外),两型或两型以上肝炎病毒感染判为病毒肝炎多重感染,其中重叠有乙肝者判为乙肝多重感染。
1.3 调查方法
培训调查人员,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调查员入病房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家庭成员肝炎史、注射史、输液史、牙科手术史、旅行史、输血史、血液接触史、家庭外肝炎接触史、外餐习惯、肝炎疫苗接种史、文身史、性病史、卖淫史、吸毒史等。
2 结果分析
2.1 乙肝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
, 百拇医药
233例乙肝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见表1。其中双重感染198例,占84.98%;三重感染35例,占15.02%。甲、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18.03%,31.33%、23.18%、30.47%、12.02%。
表1 233例乙肝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 型别
例数
百分比(%)
型别
例数
百分比/%
AB
31
13.00
, 百拇医药
ABC
2
0.86
BC
55
23.61
ABD
6
2.58
BD
42
18.03
ABE
, http://www.100md.com
3
1.29
BE
51
21.89
BCD
10
4.29
BG
19
8.15
BCE
10
, 百拇医药 4.29
BCG
3
1.29
BDE
2
0.86
BDG
1
0.43
BEG
5
2.15
合计
, 百拇医药
196
84.98
35
15.02
2.2 乙肝多重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乙肝多重感染的各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经χ2检验,婚姻状况、家庭成员肝炎史、输液史、牙科手术史、旅行史、输血史、血液接触史、家庭外肝炎接触史、外餐习惯等因素与乙肝多重感染有显著性相关(P<0.05),其联系强度OR值见表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与乙肝多重感染无显著性相关(P>0.05)。表2 乙肝多重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因 素
病例/对照
P值
, 百拇医药
OR
+/+
+/-
-/+
-/-
已婚
162
7
18
34
<0.05
0.39
未婚
, 百拇医药 34
17
6
164
<0.05
2.83
离婚或丧偶
0
1
1
219
>0.05
家庭成员肝炎史
, http://www.100md.com 2
44
3
171
<0.01
14.67
注射史
26
45
44
105
>0.05
输液史
, 百拇医药 11
46
24
120
<0.01
1.92
牙科手术史
0
33
7
178
<0.01
4.71
, 百拇医药 旅行史
11
40
23
140
<0.05
1.74
输血史
5
51
9
155
<0.01
5.67
, 百拇医药
血液接触史
0
18
4
193
<0.01
4.50
家庭外肝炎接触史
5
43
8
147
<0.01
, 百拇医药
5.38
外餐习惯
44
74
35
65
<0.01
2.11
甲肝疫苗接种史
0
5
9
201
, 百拇医药
>0.05
乙肝疫苗接种史
3
19
26
166
>0.05
文身史
0
4
0
217
>0.05
, 百拇医药
2.3 乙肝多重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经条件性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成员肝炎史、输血史、外餐习惯、牙科手术史、血液接触史等五个因素进入模型方程(P<0.05)。似然比分析见表3。
进一步分析家庭成员不同类型肝炎史与乙肝多重感染的关系。经χ2检验,家庭成员“乙肝”史与乙肝多重感染的关系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果见表4。将家庭成员“乙肝”史作为一个独立因素,作条件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此因素也能进入模型方程。故家庭成员“乙肝”史是乙肝多重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表3 乙肝多重感染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入选因素
参数估计值
标准误
P值
, 百拇医药 OR值
OR95%CI
家庭成员肝炎史
3.30
0.87
<0.01
27.11
(4.93,149.19)
牙科手术史
1.57
0.57
<0.01
4.81
, 百拇医药
(1.57,14.69)
输血史
1.39
0.50
<0.01
4.01
(1.51,10.70)
血液接触史
1.73
0.84
<0.05
5.64
(1.09,29.27)
, http://www.100md.com
外餐习惯
0.83
0.29
<0.01
2.29
(1.30,4.05)
表4 家庭成员肝炎类型与乙肝多重感染的关系 因素
病例/对照
P值
OR
+/+
+/-
, http://www.100md.com -/+
-/-
家庭成员“甲肝”史
0
4
0
205
>0.05
家庭成员“乙肝”史
0
30
3
176
, 百拇医药
<0.01
10.00
家庭成员“丙肝”史
0
1
0
208
>0.05
家庭成员其它肝炎史
0
1
0
208
, 百拇医药
>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233例乙肝多重感染中,双重感染占84.98%。感染模式以乙丙型双重感染和乙戊型双重感染居多。郑齐超[3]报道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中乙丙型双重感染最多(占64%60%),而陈林芬[1]检测的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中,甲乙型占51%,是否存在地区差异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成员肝炎史、牙科手术史、输血史、血液接触史、外餐习惯等因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家庭成员肝炎史经进一步分析为家庭成员“乙肝”史。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各多重感染均重叠有乙肝之故。诸多研究均显示了乙肝的家庭聚集性[4]。另外,家庭成员“乙肝”史可能不仅仅是乙肝史。由于乙肝在我国发病率高,较为常见,一般人群对其认识较多,而对其它型病毒了解不多,可能将家庭成员的其它肝炎类型误认为“乙肝”。甲肝和戊肝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是病人的粪便污染食物或外环境,造成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尼泊尔在爆发流行时,观察戊肝家庭续发率为2.40%,甲肝为10%~20%[5]。Ideo和Kigosano曾报道丙肝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家庭传播[6,7]。
, 百拇医药
乙、丙、庚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肠道外传播。受病毒污染的血液及其它体液可通过易感者的受损皮肤或粘膜而传播。输血和血液接触是其高危因素,而牙科手术则极易造成皮肤或粘膜破损而导致病毒侵入。我国目前血液和血制品的污染状况不容忽视。李金星等[8]报道,对116袋合格血进行检测,HBV-DNA和HCV-RNA阳性率分别为17.24%和7.76%,Schmidt等[9]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获得了输血传播庚型肝炎的直接证据。另外,甲、戊肝炎病毒偶也可以通过输血传播。Hohson Z曾报道[10]一起输注第Ⅷ因子而引起的甲肝流行。Barzilai A等检测[11]188例血透析患者中,有16例(8.51%)抗HEV阳性。
甲、戊型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均可通过食物传播。甲肝和戊肝的食物型爆发也时有报道。本研究中外餐习惯为乙肝多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可能与甲、戊肝的这一共同传播途径有关。
, http://www.100md.com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乙肝多重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为确证这些因素与乙肝多重感染的关系,应分别分析各种感染模式,同时应用队列研究等流行病学方法加以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林芬,贺西征,张健民,等.兰州地区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情况[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5,9(1):81.
[2]左群,刘拥军,梁文同,等.HBV和HCV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病中协同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16(5):273.
[3]郑齐超,桂稀恩,骆各其,等.丙型肝炎病毒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及预后调查[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7,18(1):39.
[4]辛永梅,闵福援.36例男性乙肝炎患者家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分[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8,12(2):193.
, http://www.100md.com
[5]连志浩.流行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6]Ideo G,Bellati G Pedraglio E,et al . Intrafamili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C virus[J]. The lancet,1990,335:353.
[7]Kiyosawa K,Takeshi S, Eiji T,et al .Intrafamilial trasmiss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in Japan[J]. J Med Virol,1991,33:114.
[8]李金星,张彤,李华,等.合格库血中HBVM、抗HCV,HBV-DNA及HCV-RNA的检出率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1):58.
[9]Schmidt B,Korm K,Flekenstein B,et al. Molecular evidence for transmissionof hepatitis G virus by blood transfusion[J]. Lancet,1996,347:909.
[10]Johnson Z,Thornton L,Tobin A,et al. An outbreak of hepatitis A among irish haemophilia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95,24(4):821.
[11]Barzilai A,Schulman S,Karetnyi yv, et al.Hepatitis E virus infection in hemophiliaes[J]. J Med Virol,1995,46(2):153.
(收稿日期 1999-01-03),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东药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224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广东药学院学报000340
摘 要 为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选择了广州地区233例乙型肝炎多重感染作了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成员肝炎史、牙科手术史、输血史、血液接触史、外餐习惯等因素是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家庭成员肝炎类型与多重感染的联系表明,家庭成员“乙型肝炎”史是乙型肝炎多重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图号 R5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83(2000)03-0253-03
, 百拇医药
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较单一感染来说,临床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对治疗效果反应较差,部分乙型肝炎重叠有丙型肝炎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起到协同作用,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2]。为了有效地防治乙肝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研究其危险因素成为当务之急。由于乙肝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诊断标准不一,感染及发病时间难以确定,各地学者对此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乙肝多重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与对照来源
病例均来自广州市各大医院收治的乙肝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233例,对照选择采用1∶1配比方式选取对照,每一乙肝多重感染病例选择一个同一医院的非肝炎患者作为对照,要求对照与病例入院时间相差不大于10 d,相同性别,年龄大小相差不大于5 a。
1.2 诊断标准
, 百拇医药
检测指标包括抗-HAV IgM、HAV-RNA,乙肝两对半指标 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以及HBV-DNA;抗HCV及HCV-RNA;抗-HDV及HD-Ag、抗-HEV IgM及HEV-RNA;抗-HGV及HGV-RNA。其中任何一项肝炎感染指标阳性者判为该型肝炎病毒感染(单独抗HBs阳性除外),两型或两型以上肝炎病毒感染判为病毒肝炎多重感染,其中重叠有乙肝者判为乙肝多重感染。
1.3 调查方法
培训调查人员,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调查员入病房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一般情况、家庭成员肝炎史、注射史、输液史、牙科手术史、旅行史、输血史、血液接触史、家庭外肝炎接触史、外餐习惯、肝炎疫苗接种史、文身史、性病史、卖淫史、吸毒史等。
2 结果分析
2.1 乙肝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
, 百拇医药
233例乙肝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见表1。其中双重感染198例,占84.98%;三重感染35例,占15.02%。甲、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率分别为18.03%,31.33%、23.18%、30.47%、12.02%。
表1 233例乙肝多重感染的感染模式 型别
例数
百分比(%)
型别
例数
百分比/%
AB
31
13.00
, 百拇医药
ABC
2
0.86
BC
55
23.61
ABD
6
2.58
BD
42
18.03
ABE
, http://www.100md.com
3
1.29
BE
51
21.89
BCD
10
4.29
BG
19
8.15
BCE
10
, 百拇医药 4.29
BCG
3
1.29
BDE
2
0.86
BDG
1
0.43
BEG
5
2.15
合计
, 百拇医药
196
84.98
35
15.02
2.2 乙肝多重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乙肝多重感染的各因素分析结果见表2。经χ2检验,婚姻状况、家庭成员肝炎史、输液史、牙科手术史、旅行史、输血史、血液接触史、家庭外肝炎接触史、外餐习惯等因素与乙肝多重感染有显著性相关(P<0.05),其联系强度OR值见表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程度与乙肝多重感染无显著性相关(P>0.05)。表2 乙肝多重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因 素
病例/对照
P值
, 百拇医药
OR
+/+
+/-
-/+
-/-
已婚
162
7
18
34
<0.05
0.39
未婚
, 百拇医药 34
17
6
164
<0.05
2.83
离婚或丧偶
0
1
1
219
>0.05
家庭成员肝炎史
, http://www.100md.com 2
44
3
171
<0.01
14.67
注射史
26
45
44
105
>0.05
输液史
, 百拇医药 11
46
24
120
<0.01
1.92
牙科手术史
0
33
7
178
<0.01
4.71
, 百拇医药 旅行史
11
40
23
140
<0.05
1.74
输血史
5
51
9
155
<0.01
5.67
, 百拇医药
血液接触史
0
18
4
193
<0.01
4.50
家庭外肝炎接触史
5
43
8
147
<0.01
, 百拇医药
5.38
外餐习惯
44
74
35
65
<0.01
2.11
甲肝疫苗接种史
0
5
9
201
, 百拇医药
>0.05
乙肝疫苗接种史
3
19
26
166
>0.05
文身史
0
4
0
217
>0.05
, 百拇医药
2.3 乙肝多重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经条件性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成员肝炎史、输血史、外餐习惯、牙科手术史、血液接触史等五个因素进入模型方程(P<0.05)。似然比分析见表3。
进一步分析家庭成员不同类型肝炎史与乙肝多重感染的关系。经χ2检验,家庭成员“乙肝”史与乙肝多重感染的关系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果见表4。将家庭成员“乙肝”史作为一个独立因素,作条件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此因素也能进入模型方程。故家庭成员“乙肝”史是乙肝多重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表3 乙肝多重感染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入选因素
参数估计值
标准误
P值
, 百拇医药 OR值
OR95%CI
家庭成员肝炎史
3.30
0.87
<0.01
27.11
(4.93,149.19)
牙科手术史
1.57
0.57
<0.01
4.81
, 百拇医药
(1.57,14.69)
输血史
1.39
0.50
<0.01
4.01
(1.51,10.70)
血液接触史
1.73
0.84
<0.05
5.64
(1.09,29.27)
, http://www.100md.com
外餐习惯
0.83
0.29
<0.01
2.29
(1.30,4.05)
表4 家庭成员肝炎类型与乙肝多重感染的关系 因素
病例/对照
P值
OR
+/+
+/-
, http://www.100md.com -/+
-/-
家庭成员“甲肝”史
0
4
0
205
>0.05
家庭成员“乙肝”史
0
30
3
176
, 百拇医药
<0.01
10.00
家庭成员“丙肝”史
0
1
0
208
>0.05
家庭成员其它肝炎史
0
1
0
208
, 百拇医药
>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233例乙肝多重感染中,双重感染占84.98%。感染模式以乙丙型双重感染和乙戊型双重感染居多。郑齐超[3]报道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中乙丙型双重感染最多(占64%60%),而陈林芬[1]检测的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中,甲乙型占51%,是否存在地区差异有待进一步探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成员肝炎史、牙科手术史、输血史、血液接触史、外餐习惯等因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多重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家庭成员肝炎史经进一步分析为家庭成员“乙肝”史。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各多重感染均重叠有乙肝之故。诸多研究均显示了乙肝的家庭聚集性[4]。另外,家庭成员“乙肝”史可能不仅仅是乙肝史。由于乙肝在我国发病率高,较为常见,一般人群对其认识较多,而对其它型病毒了解不多,可能将家庭成员的其它肝炎类型误认为“乙肝”。甲肝和戊肝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是病人的粪便污染食物或外环境,造成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尼泊尔在爆发流行时,观察戊肝家庭续发率为2.40%,甲肝为10%~20%[5]。Ideo和Kigosano曾报道丙肝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家庭传播[6,7]。
, 百拇医药
乙、丙、庚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肠道外传播。受病毒污染的血液及其它体液可通过易感者的受损皮肤或粘膜而传播。输血和血液接触是其高危因素,而牙科手术则极易造成皮肤或粘膜破损而导致病毒侵入。我国目前血液和血制品的污染状况不容忽视。李金星等[8]报道,对116袋合格血进行检测,HBV-DNA和HCV-RNA阳性率分别为17.24%和7.76%,Schmidt等[9]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获得了输血传播庚型肝炎的直接证据。另外,甲、戊肝炎病毒偶也可以通过输血传播。Hohson Z曾报道[10]一起输注第Ⅷ因子而引起的甲肝流行。Barzilai A等检测[11]188例血透析患者中,有16例(8.51%)抗HEV阳性。
甲、戊型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均可通过食物传播。甲肝和戊肝的食物型爆发也时有报道。本研究中外餐习惯为乙肝多重感染的危险因素可能与甲、戊肝的这一共同传播途径有关。
, http://www.100md.com
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乙肝多重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为确证这些因素与乙肝多重感染的关系,应分别分析各种感染模式,同时应用队列研究等流行病学方法加以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林芬,贺西征,张健民,等.兰州地区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情况[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5,9(1):81.
[2]左群,刘拥军,梁文同,等.HBV和HCV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病中协同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7,16(5):273.
[3]郑齐超,桂稀恩,骆各其,等.丙型肝炎病毒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及预后调查[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1997,18(1):39.
[4]辛永梅,闵福援.36例男性乙肝炎患者家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分[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8,12(2):193.
, http://www.100md.com
[5]连志浩.流行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6]Ideo G,Bellati G Pedraglio E,et al . Intrafamili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C virus[J]. The lancet,1990,335:353.
[7]Kiyosawa K,Takeshi S, Eiji T,et al .Intrafamilial trasmiss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in Japan[J]. J Med Virol,1991,33:114.
[8]李金星,张彤,李华,等.合格库血中HBVM、抗HCV,HBV-DNA及HCV-RNA的检出率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1):58.
[9]Schmidt B,Korm K,Flekenstein B,et al. Molecular evidence for transmissionof hepatitis G virus by blood transfusion[J]. Lancet,1996,347:909.
[10]Johnson Z,Thornton L,Tobin A,et al. An outbreak of hepatitis A among irish haemophilia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1995,24(4):821.
[11]Barzilai A,Schulman S,Karetnyi yv, et al.Hepatitis E virus infection in hemophiliaes[J]. J Med Virol,1995,46(2):153.
(收稿日期 1999-01-0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