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盛战车熄火”拷问并购目的
近日,来自云药集团内部的消息显示,由于无力履行当初向云南省政府许下的诺言,国药工业已退回其在云药集团50%的股份。资本高手郭家学驾驶的“东盛战车”最终没能逾越云药集团这个庞然大物,戛然而止。
而仅仅就在一年前,郭还在为亲手导演了这起2004年医药界最大的并购案而踌躇满志,那是何等的风光。然而,从高兴到失落在一瞬间就已完成,如今郭家学只能黯然接受败局,“希望媒体能够让东盛安静地发展几年吧”,就连对他一向钟爱的媒体口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人们对这起并购案迅速落败寻找的原因中,有两个主因不可忽视:一是这桩买卖其实并不划算,曾被专业人士判定为溢价过高,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净资产评估为7.50亿元(含评估溢价),在此基础上增资扩股,国药工业动用7.50亿元认购云药集团增资扩股的股份,持股新云药集团50%的股权,另外云南省政府索要了1.90亿元作为政府的“改革准备金”,因此,国药工业共计支付了9.40亿元,这还不包括其他费用。二是为了击败华源和复星等竞争对手,国药工业许下了令业界不可思议的诺言:到2007年,新云药集团销售收入要达到120亿元,税收11亿元,净利润3.4亿元,否则,云南省国资委将从国药工业的出资(7.5亿元)中扣除,并重新选择合作伙伴。这犹如给自己预先设计好了一个“陷阱”。
, 百拇医药
虽然,现在无从知道当时东盛接受这个条件的真实想法,现在回过头来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为了并购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把云药从目前的30亿元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做到120亿元这样的神话也敢承诺,再大胆一点设想,200亿元的估计也敢接。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目前国内医药产业并购的盲目性,很多的并购都是在一心做大的心态下完成的,先拿下来再说,对于以后的整合鲜有考虑。这样的结果造成并购效率低下,为今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所以,任凭云南省政府在云药集团受到狂热追捧的情况下开出这么苛刻的条件,也能引得投资方义无返顾,实在是值得深思。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表明了国内医药企业核心能力的模糊,很多企业都将追求规模作为目标,规模扩张的最佳途径就是并购、不断地并购。并购本身不是核心能力,反观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就显得相当谨慎,尤其是那些大型的跨国药企并购的主要诱因是为了弥补新药研发,或者是为了争夺某个专业领域的主导权,比如辉瑞和法玛西亚、葛兰素和史克,也就是说他们的并购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
, 百拇医药
在这种背景下,从去年以来,包括华源、东盛在内的在国内医药资本市场纵横捭阖的几大资本巨头纷纷因为资金链的问题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有的甚至面临崩盘。
资金链为什么频频出现问题,说到底就是赢利能力出现了问题,而赢利能力又是考核并购绩效的关键指标,所以这种绩效低下的并购其实一直都是危机重重,自身没有造血功能,完全靠银行和其他融资渠道来输血,哪一天外界输血停止,巨头就会轰然倒下。以东盛集团为例,东盛集团的一座座丰碑是用金钱堆砌而成的,今天资金成本已经成为东盛集团的沉重负担。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郭家学近年来用在并购扩张方面的资金总额在14亿元左右,资金成本按8.00%计算,每年支付的资金利息就高达1.2亿元。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57期, 百拇医药(陈国东)
而仅仅就在一年前,郭还在为亲手导演了这起2004年医药界最大的并购案而踌躇满志,那是何等的风光。然而,从高兴到失落在一瞬间就已完成,如今郭家学只能黯然接受败局,“希望媒体能够让东盛安静地发展几年吧”,就连对他一向钟爱的媒体口吻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人们对这起并购案迅速落败寻找的原因中,有两个主因不可忽视:一是这桩买卖其实并不划算,曾被专业人士判定为溢价过高,云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净资产评估为7.50亿元(含评估溢价),在此基础上增资扩股,国药工业动用7.50亿元认购云药集团增资扩股的股份,持股新云药集团50%的股权,另外云南省政府索要了1.90亿元作为政府的“改革准备金”,因此,国药工业共计支付了9.40亿元,这还不包括其他费用。二是为了击败华源和复星等竞争对手,国药工业许下了令业界不可思议的诺言:到2007年,新云药集团销售收入要达到120亿元,税收11亿元,净利润3.4亿元,否则,云南省国资委将从国药工业的出资(7.5亿元)中扣除,并重新选择合作伙伴。这犹如给自己预先设计好了一个“陷阱”。
, 百拇医药
虽然,现在无从知道当时东盛接受这个条件的真实想法,现在回过头来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为了并购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把云药从目前的30亿元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做到120亿元这样的神话也敢承诺,再大胆一点设想,200亿元的估计也敢接。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目前国内医药产业并购的盲目性,很多的并购都是在一心做大的心态下完成的,先拿下来再说,对于以后的整合鲜有考虑。这样的结果造成并购效率低下,为今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所以,任凭云南省政府在云药集团受到狂热追捧的情况下开出这么苛刻的条件,也能引得投资方义无返顾,实在是值得深思。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表明了国内医药企业核心能力的模糊,很多企业都将追求规模作为目标,规模扩张的最佳途径就是并购、不断地并购。并购本身不是核心能力,反观跨国公司的并购行为就显得相当谨慎,尤其是那些大型的跨国药企并购的主要诱因是为了弥补新药研发,或者是为了争夺某个专业领域的主导权,比如辉瑞和法玛西亚、葛兰素和史克,也就是说他们的并购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
, 百拇医药
在这种背景下,从去年以来,包括华源、东盛在内的在国内医药资本市场纵横捭阖的几大资本巨头纷纷因为资金链的问题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有的甚至面临崩盘。
资金链为什么频频出现问题,说到底就是赢利能力出现了问题,而赢利能力又是考核并购绩效的关键指标,所以这种绩效低下的并购其实一直都是危机重重,自身没有造血功能,完全靠银行和其他融资渠道来输血,哪一天外界输血停止,巨头就会轰然倒下。以东盛集团为例,东盛集团的一座座丰碑是用金钱堆砌而成的,今天资金成本已经成为东盛集团的沉重负担。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郭家学近年来用在并购扩张方面的资金总额在14亿元左右,资金成本按8.00%计算,每年支付的资金利息就高达1.2亿元。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57期, 百拇医药(陈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