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网评:“纯天然”食品“不天然”开国际玩笑
议题:颇受追捧的“纯天然食品”到底有多纯?据报道,我国目前并无“纯天然食品”认证标准,但不少食品生产商为吸引消费者而擅自标榜“纯天然”。食品专家指出,“纯天然”并不等同于“绿色食品”,一些“纯天然”食品甚至可能因其滥用农药、化肥而产生毒害,建议市民慎买这类食品。
为啥不早说
这不是跟广大消费者开了一个国际玩笑吗!既然没有天然食品一说,为啥不早说?害得广大消费者一直蒙在鼓里。而且为什么不是相关职能部门出来表态,而是由专家道破?
当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商家缺乏自律意识,配合生产企业做虚假宣传是水货天然食品成功忽悠消费者的直接原因。但是笔者认为,“纯天然食品”可以轻易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还与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监管失职不无关系。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可能不逛超市、商场,他们不可能对商家乱打“天然牌”的欺诈行为不知情。既然天然食品并没有得到论证,为什么食品监督部门对生产厂家与商家忽悠消费者不闻不问呢?专家撕下了“纯天然食品”的伪装,还提醒群众慎重购买食品,可仅靠消费者的肉眼技术和掌握的食品安全常识肯定不足以对付花花绿绿的食品大市场。天然食品有毒,没有任何标志的食品让人更不放心。究竟什么食品才是安全的呢?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多到市场中走走看看,随时掌握商家的生产、经营动态,制止商家拿虚假信息宣传欺骗消费者。
该不该“迷信”认证?
盖在各色食品袋上的“纯天然”这个戳子显然走的是“偶像路线”,瞄准的是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乱象中越发脆弱越发依赖信用的普遍心理认同,打一个“漂亮”的法律擦边球,让你买得心安理得吃得自然就不会惊心动魄。值得思考的,是“纯天然”综合症背后隐喻的认证迷局。假如“纯天然”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怪只怪在触目惊心的食品事件后我们过于迷信认证的权威,而权威一旦和销售业绩攀上亲戚,没有约束的话语权就会寻租认证的暴利。于是,要么是有资历的认证也游走在合法和非法的边缘,就像“全国牙防组”;要么是没有资历的组织或企业在认证狂热的风暴里心照不宣地自圆其说,自己贴个QS标志或者弄个莫须有的近义词,比的是看谁把这个圈画得圆而已。
尽管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实施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违规者将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但问题是,满大街的“纯天然”,有几家被罚了款呢?, 百拇医药
为啥不早说
这不是跟广大消费者开了一个国际玩笑吗!既然没有天然食品一说,为啥不早说?害得广大消费者一直蒙在鼓里。而且为什么不是相关职能部门出来表态,而是由专家道破?
当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商家缺乏自律意识,配合生产企业做虚假宣传是水货天然食品成功忽悠消费者的直接原因。但是笔者认为,“纯天然食品”可以轻易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还与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监管失职不无关系。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可能不逛超市、商场,他们不可能对商家乱打“天然牌”的欺诈行为不知情。既然天然食品并没有得到论证,为什么食品监督部门对生产厂家与商家忽悠消费者不闻不问呢?专家撕下了“纯天然食品”的伪装,还提醒群众慎重购买食品,可仅靠消费者的肉眼技术和掌握的食品安全常识肯定不足以对付花花绿绿的食品大市场。天然食品有毒,没有任何标志的食品让人更不放心。究竟什么食品才是安全的呢?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请多到市场中走走看看,随时掌握商家的生产、经营动态,制止商家拿虚假信息宣传欺骗消费者。
该不该“迷信”认证?
盖在各色食品袋上的“纯天然”这个戳子显然走的是“偶像路线”,瞄准的是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乱象中越发脆弱越发依赖信用的普遍心理认同,打一个“漂亮”的法律擦边球,让你买得心安理得吃得自然就不会惊心动魄。值得思考的,是“纯天然”综合症背后隐喻的认证迷局。假如“纯天然”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怪只怪在触目惊心的食品事件后我们过于迷信认证的权威,而权威一旦和销售业绩攀上亲戚,没有约束的话语权就会寻租认证的暴利。于是,要么是有资历的认证也游走在合法和非法的边缘,就像“全国牙防组”;要么是没有资历的组织或企业在认证狂热的风暴里心照不宣地自圆其说,自己贴个QS标志或者弄个莫须有的近义词,比的是看谁把这个圈画得圆而已。
尽管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实施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违规者将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但问题是,满大街的“纯天然”,有几家被罚了款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