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漏洞面前真的无能为力吗
记者手记
总行程近800公里的河南省实地调查,记者在药品市场上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面。据有关人士介绍,在这里报批一个“食准字”最多需要4000元,有了这个批准文号,产品就能在医药行业的流通环节畅通无阻。在“食准字”保护伞下,一些没有任何生产标准的仿药品产品大行其道,使得真正的药厂受到巨大打击。最终的恶果,是由老百姓来承担。
随着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的审批已经纳入药监系统,但食品类的产品仍由卫生系统来负责审批。为何生产标准、功效诉求本应明显区分开来的两类产品会在同一个市场上拼得你死我活?其中是不是有政出多头、监管法规不全的原因,又会不会有相关部门门槛大开,为了地方利益放松标准的原因?
如果遇到“食准字”冲击的企业都被迫同个产品,做两套批文,两种价格,能否成功保住自己的市场姑且不说,光是这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就足以扼杀市场的发展生机。更不用说堂而皇之在药店里销售的食字号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疾病延误的成本了。
与此类似的情况两年前也曾经出现过,江西省大量的保健食品一度充斥全国市场。在社会舆论和上级部门的关注下,自2005年10月份开始,江西省已经对于过去批准的保健食品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工作。河南的“食准字”问题其实只是当年的另一个翻版,通过食品的批准文号和药品的经销渠道,一些企业打“擦边球”的行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及时清理。涉及到两个主管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以及各地区的地方保护问题,正规制药企业只能“奈何从贼”,放下身架同样用“食准字”与小厂打野战。
一些企业反映,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药店GSP认证的规定中,并没有涉及到药店经营药品范围以外产品的规定,他们希望能够从这个方面堵住食字号产品的销售渠道。而从实践上来看,限制终端销售的做法,往往是成本最大,监管难度最高,监管效果最差的。如何能够在审批和渠道上防止权力寻租,规范企业进入门槛,才是正本清源的手段。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58期, http://www.100md.com(孙书博)
总行程近800公里的河南省实地调查,记者在药品市场上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面。据有关人士介绍,在这里报批一个“食准字”最多需要4000元,有了这个批准文号,产品就能在医药行业的流通环节畅通无阻。在“食准字”保护伞下,一些没有任何生产标准的仿药品产品大行其道,使得真正的药厂受到巨大打击。最终的恶果,是由老百姓来承担。
随着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的审批已经纳入药监系统,但食品类的产品仍由卫生系统来负责审批。为何生产标准、功效诉求本应明显区分开来的两类产品会在同一个市场上拼得你死我活?其中是不是有政出多头、监管法规不全的原因,又会不会有相关部门门槛大开,为了地方利益放松标准的原因?
如果遇到“食准字”冲击的企业都被迫同个产品,做两套批文,两种价格,能否成功保住自己的市场姑且不说,光是这种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就足以扼杀市场的发展生机。更不用说堂而皇之在药店里销售的食字号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疾病延误的成本了。
与此类似的情况两年前也曾经出现过,江西省大量的保健食品一度充斥全国市场。在社会舆论和上级部门的关注下,自2005年10月份开始,江西省已经对于过去批准的保健食品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工作。河南的“食准字”问题其实只是当年的另一个翻版,通过食品的批准文号和药品的经销渠道,一些企业打“擦边球”的行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及时清理。涉及到两个主管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以及各地区的地方保护问题,正规制药企业只能“奈何从贼”,放下身架同样用“食准字”与小厂打野战。
一些企业反映,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药店GSP认证的规定中,并没有涉及到药店经营药品范围以外产品的规定,他们希望能够从这个方面堵住食字号产品的销售渠道。而从实践上来看,限制终端销售的做法,往往是成本最大,监管难度最高,监管效果最差的。如何能够在审批和渠道上防止权力寻租,规范企业进入门槛,才是正本清源的手段。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58期, http://www.100md.com(孙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