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19期
编号:10977714
多靶点抗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2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19期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和从细胞受体与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认识的进一步深入,针对细胞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靶点的治疗开始进入临床,人们称之为“分子靶向治疗”。这些领域包括具有靶向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阻滞剂、针对某些特定细胞标志物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某些癌基因和癌的细胞遗传学标志的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抗肿瘤疫苗和基因治疗等等,并在不到10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首先进入临床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的损伤修复、使细胞分裂阻滞在G1期、诱导和维持细胞凋亡、抗新生血管形成等。EGFR过度表达常预示病人预后差、转移快、对化疗药物抗拒、激素耐药、生存期较短等等。TKIs还可通过下调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因子以及抑制EGFR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信号传导,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两种信号传导通路的“交叉对话”,为临床同时抑制这两种传导通路提供了合理的依据。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多靶点抑制剂在治疗方面优于单靶点抑制剂,多靶点联合阻断信号传导是肿瘤治疗和药物开发新的发展方向。

    最近,美国FDA批准3种多靶点TKIs上市或进入快速通道,连同以前批准的3种单靶点TKIs共6种,其名称和适应证如下表。

    以下,我们扼要介绍新批准的3种多靶点药物:

    一、索拉非尼(sorafenib) 是一种新型多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它具有双重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通过抑制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受体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索拉非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疲乏、腹泻、皮疹、高血压、脱发、瘙痒和恶心、食欲不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5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