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6年第19期
编号:10977698
原发性肝癌研究新进展——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会议论文综述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2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6年第19期
原发性肝癌研究新进展——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会议论文综述
原发性肝癌研究新进展——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会议论文综述

     原发性肝癌(绝大部分是肝细胞癌,HCC)在全球癌症死亡率中居第三位,在我国为第二位癌症死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进展,人们对癌症生物学有了进一步认识,HCC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现将2006年沪港国际肝病会议收到的论文中有关肝癌研究的相关进展予以综述,以飨读者。

    肝癌的发病情况、病因及预防

    (一) 肝癌的流行病学

    全球50%以上的HCC发生在我国。英国剑桥大学Pan等根据2006年公布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不同地域的调查报告,分析了中国67个县的HCC死亡率情况,发现不同地域的年龄分布明显不同,多数地区35岁以下HCC死亡率很低 (男性<0.5%),但江苏和广西部分县的男性HCC死亡率可达2%,35~69岁男性死于HCC的平均风险为4.3%。死亡率高的地区,发病年龄也较早。

    Goggins等的研究显示,美籍华人的HCC发病率高于白人和非裔黑人,但低于中国(大陆、香港)和新加坡华人。其他亚裔的肝癌发病率也较高,特别是越南人和韩国人。

    (二) 肝癌的病因与预防

    大多数HCC伴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的慢性肝病。HCV感染是西方国家终末期肝病的首位原因,而HCC是HCV慢性感染病人的首位死亡原因。HCV肝硬化病人的HCC年发病率为3%~5%,常发生于有进展期纤维化或硬化者,提示HCV本身有直接致癌能力。

    Mohamed等指出,在埃及,13%的人口HCV阳性,如无任何干预措施,今后20年中,HCC的死亡率将增长3.5倍。Williams等发现,亚洲地区HBV、HCV合并HIV感染的发生率快速增长,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部分地区与黄曲霉素B1的摄入,过量饮酒或血色病等代谢性疾病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预防措施包括:

    ① 接种疫苗,避免感染

    已证实HBV疫苗可降低HCC的发病率,HCC成为第一个可用疫苗预防的肿瘤。但迄今尚无HCV疫苗,主要通过避免接触可能污染的血液,防止HCV感染。

    ② 治疗慢性肝病

    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预防HCC,或者至少降低发病风险。应用干扰素(IFN)持久清除HCV RNA可降低HCC的发病率,但尚无充分证据证明出现肝硬化后抗病毒疗法或长期应用IFN可预防HCC。

    ③ 降低黄曲霉素B1的摄入量

    通过改善食品贮存条件等措施可有效降低黄曲霉素B1的摄入量。还可通过药物干预促进血液中黄曲霉素B1的清除。

    ④ 加强血色病的筛查

    应尽可能在其硬化前发现并予以及时治疗,避免进展为肝硬化和HCC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8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