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青霉素
“才上幼儿园的孩子感冒,医生也要给打50多块钱一支的‘先锋必’,真的有这个必要吗?”全国人大代表、民盟青海省委专职副主委程苏的一番话引起代表们的共鸣。
“现在呀,一般医院很难见到青霉素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不光是医院,就是药厂也少有生产。廉价的青霉素不见了踪影,高价抗生素却花样翻新。
药品无限“升级”价格一路攀升
青霉素是人类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第一个武器,它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光明的时代。但如今,青霉素却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一些高价的抗生素药品取而代之。
“我们小的时候,感染发炎了,打一支青霉素管用得很。可现在一个小小的感冒去医院,医生却常常给配上几百块钱的药。”来自农村的傅企平说,每次去医院,他总会主动要求医生换掉那些据称“很灵光”的抗生素。
, http://www.100md.com
“在西部牧区的很多地方,既便宜又有效的青霉素依然是广大牧民的救命药。”程苏说,“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医院放着既便宜又有效的抗生素不用,偏偏要无限升级?”
“作为第一代抗生素,一支青霉素针剂的价格仅0.6元~0.7元;而一剂最好的抗生素却可以花掉上千元。”全国人大代表、浙医二院眼科专家姚克说,尽管它们彼此的抗菌效果有所区别,但无论对生产企业还是医院而言,高价药意味着高利润。
那些不断花样翻新的到底是些什么药呢?一位从事30多年医疗工作的医院院长介绍说,一种核心成分为青霉素的针剂,成本仅6角钱,加入一点其他药品成分后,价格狂升到150~600元;几元钱的氟哌酸成分不变,换个包装就变成了100多元一盒的新药。药厂和药商将一些廉价而疗效好的药品改头换面,按“新药”重新定价,在医药界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在目前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中,97%以上属于超过知识产权保护期的仿制药。化学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对同一种药品,药监部门通常给几十家企业发放批准文号。如单单一个阿司匹林,全国就有30多家企业生产,恶性竞争由此开始,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在旧药中加入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堂而皇之成为新药后,身价立刻就翻了几番。
, 百拇医药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高强说,目前,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的成本都需要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虽然国家已经实行了17次药品降价,所涉品种多达万余,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感受到实际的效果,这与药品生产企业大量生产替代药品分不开。“国家降这个药品的价格,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就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
医院以药养医推动药价上涨
时至今日,青霉素仍然是物美价廉的抗生素。青霉素虽然少见了,而比青霉素售价高出许多的“兄弟姐妹”却多了。医院正是这些高价药物畅销的另一推手。目前医院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如此一来医院当然不愿去进低价药。兼具卫生部长和全国政协委员双重身份的高强感叹:“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那么到老百姓那里价格就不可能低下来。”
姚克代表介绍,在大医院,药品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50%~60%;在小医院,药品收入可占到收入总数的60%~70%;而乡村医疗机构的收入则100%来自药品。他说,中国90%以上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在目前国家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的前提下,以药补医成为一种必然。
, 百拇医药
运行机制的不合理,使公立医院普遍存在逐利倾向。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邦良透露,医院方面获得的利润一般是药品生产企业利润的2倍以上。也就是说,如果生产一个药品企业赚到的利润是1块钱,那么医院至少能赚两块。
“公立医院的创收机制不转变,很难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高强坦言,“以药养医”的机制诱导医院和医生开贵重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加成15%~20%作为补偿。这一机制曾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弥补医院的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越来越多,价差越来越大,同类疗效的药品价差可达十几倍。“以药养医”机制的弊端就显得日益突出。
斩断操纵黑手推动药价回归
与普通商品的市场竞争通常采用大打价格战的手段相反,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依靠独特生物链生存的药品生产企业却出现了一种逆调节的现象,即“价格越高、回扣越大、销量越大”。
, 百拇医药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孟庆跃说,药品的特殊属性在于,它的自主选择权基本掌握在医生而非作为终端用户的患者手里,大多数患者对于用药的专业性没有研究,而多数听从医生的建议。这使得药厂意识到,只要打通医生或者医院这个环节,药品就有了市场。在高度同质化的药品当中,要让医生选择自己药厂的药,惟有以回扣来影响和说服医生。而只有“高报价”,才有“高回扣”的可能。
“人们对收受回扣者和医药代表深恶痛绝,但法律对他们,尤其是医药代表,却少有约束。”姚克说,如今社会上常有医药代表自爆回扣内幕的新闻,究其原因,是他们无须承担法律的风险和责任。“违法成本太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高额回扣的滋生。”
双重利益驱动下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院,成为在背后操纵药价不断攀升的真正黑手。伴随着药品的无限升格,药价不断上涨,青霉素那样普通、便宜又好用的药被“淘汰出局”,看病贵难题由此凸现。
代表委员们呼吁:药价高、看病贵问题关系到所有百姓的切身利益,已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他们希望有关部门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减少流通环节,打击非法暴利;同时,改革药品定价机制,有效控制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收益水平,使药价回归“理性”;改革“以药养医”机制,通过加大政府投入,调整医疗收费价格,完善补偿机制,切断药品销售与医院收入的经济联系;同时,遏制医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政府对医院收支实施有效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作者:◆张乐吕雪莉田雨, 百拇医药
“现在呀,一般医院很难见到青霉素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不光是医院,就是药厂也少有生产。廉价的青霉素不见了踪影,高价抗生素却花样翻新。
药品无限“升级”价格一路攀升
青霉素是人类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第一个武器,它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光明的时代。但如今,青霉素却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一些高价的抗生素药品取而代之。
“我们小的时候,感染发炎了,打一支青霉素管用得很。可现在一个小小的感冒去医院,医生却常常给配上几百块钱的药。”来自农村的傅企平说,每次去医院,他总会主动要求医生换掉那些据称“很灵光”的抗生素。
, http://www.100md.com
“在西部牧区的很多地方,既便宜又有效的青霉素依然是广大牧民的救命药。”程苏说,“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医院放着既便宜又有效的抗生素不用,偏偏要无限升级?”
“作为第一代抗生素,一支青霉素针剂的价格仅0.6元~0.7元;而一剂最好的抗生素却可以花掉上千元。”全国人大代表、浙医二院眼科专家姚克说,尽管它们彼此的抗菌效果有所区别,但无论对生产企业还是医院而言,高价药意味着高利润。
那些不断花样翻新的到底是些什么药呢?一位从事30多年医疗工作的医院院长介绍说,一种核心成分为青霉素的针剂,成本仅6角钱,加入一点其他药品成分后,价格狂升到150~600元;几元钱的氟哌酸成分不变,换个包装就变成了100多元一盒的新药。药厂和药商将一些廉价而疗效好的药品改头换面,按“新药”重新定价,在医药界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在目前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中,97%以上属于超过知识产权保护期的仿制药。化学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对同一种药品,药监部门通常给几十家企业发放批准文号。如单单一个阿司匹林,全国就有30多家企业生产,恶性竞争由此开始,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在旧药中加入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堂而皇之成为新药后,身价立刻就翻了几番。
, 百拇医药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部长高强说,目前,全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8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还有12万家药品零售企业。这些企业的成本都需要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虽然国家已经实行了17次药品降价,所涉品种多达万余,但是老百姓却没有感受到实际的效果,这与药品生产企业大量生产替代药品分不开。“国家降这个药品的价格,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就马上停产这种药,再生产新药,结果还是高价药。”
医院以药养医推动药价上涨
时至今日,青霉素仍然是物美价廉的抗生素。青霉素虽然少见了,而比青霉素售价高出许多的“兄弟姐妹”却多了。医院正是这些高价药物畅销的另一推手。目前医院实行的是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如此一来医院当然不愿去进低价药。兼具卫生部长和全国政协委员双重身份的高强感叹:“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那么到老百姓那里价格就不可能低下来。”
姚克代表介绍,在大医院,药品收入占到医院总收入的50%~60%;在小医院,药品收入可占到收入总数的60%~70%;而乡村医疗机构的收入则100%来自药品。他说,中国90%以上的医院都是公立医院,在目前国家对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的前提下,以药补医成为一种必然。
, 百拇医药
运行机制的不合理,使公立医院普遍存在逐利倾向。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邦良透露,医院方面获得的利润一般是药品生产企业利润的2倍以上。也就是说,如果生产一个药品企业赚到的利润是1块钱,那么医院至少能赚两块。
“公立医院的创收机制不转变,很难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高强坦言,“以药养医”的机制诱导医院和医生开贵重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加成15%~20%作为补偿。这一机制曾在计划经济时代对弥补医院的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越来越多,价差越来越大,同类疗效的药品价差可达十几倍。“以药养医”机制的弊端就显得日益突出。
斩断操纵黑手推动药价回归
与普通商品的市场竞争通常采用大打价格战的手段相反,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依靠独特生物链生存的药品生产企业却出现了一种逆调节的现象,即“价格越高、回扣越大、销量越大”。
, 百拇医药
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孟庆跃说,药品的特殊属性在于,它的自主选择权基本掌握在医生而非作为终端用户的患者手里,大多数患者对于用药的专业性没有研究,而多数听从医生的建议。这使得药厂意识到,只要打通医生或者医院这个环节,药品就有了市场。在高度同质化的药品当中,要让医生选择自己药厂的药,惟有以回扣来影响和说服医生。而只有“高报价”,才有“高回扣”的可能。
“人们对收受回扣者和医药代表深恶痛绝,但法律对他们,尤其是医药代表,却少有约束。”姚克说,如今社会上常有医药代表自爆回扣内幕的新闻,究其原因,是他们无须承担法律的风险和责任。“违法成本太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高额回扣的滋生。”
双重利益驱动下的药品生产企业和医院,成为在背后操纵药价不断攀升的真正黑手。伴随着药品的无限升格,药价不断上涨,青霉素那样普通、便宜又好用的药被“淘汰出局”,看病贵难题由此凸现。
代表委员们呼吁:药价高、看病贵问题关系到所有百姓的切身利益,已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他们希望有关部门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减少流通环节,打击非法暴利;同时,改革药品定价机制,有效控制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收益水平,使药价回归“理性”;改革“以药养医”机制,通过加大政府投入,调整医疗收费价格,完善补偿机制,切断药品销售与医院收入的经济联系;同时,遏制医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政府对医院收支实施有效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作者:◆张乐吕雪莉田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