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21435
院长直击看病难 解决方法不难
http://www.100md.com 2006年5月31日 《北京现代商报》 2006.05.31
 			院长直击看病难 解决方法不难
 			院长直击看病难 解决方法不难

     提起北京同仁医院,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眼科水平堪称一流。如果去同仁看眼病,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挂不上号。提起武警总医院,人们有什么印象?你可能说不清,然而,它的肝移植研究所和眼眶病研究所的治疗水平在全国数一数二,这些百姓并不一定都知道。

    这恰恰反映了目前“看病难”的两个典型情况,我们采访了两个医院的院级领导,听听他们对解决“看病难”的见解。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有能力接诊比现在多一倍的患者

    王宁利

    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首席专家、眼科中心常务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门诊时间:周二、五上午
, 百拇医药
    河南新乡的小常抱着3个月大的儿子,站在北京同仁医院三楼大厅里,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自从得知儿子患有先天性青光眼那天起,他和妻子就开始为儿子的眼睛在各大医院之间来回奔波,他们不远千里从家乡赶到北京,希望能在中国最好的眼科医院里把儿子的眼睛看好。

    小常连续几天起大早,虽然还是没挂上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专家王宁利副院长的专家号,但他认为只要能挂上王院长的号,儿子的眼睛就有救了。所以,他一定要挂王院长的号,除了王院长,他不想挂任何其他专家的号……

    “像这样的病人,我们眼科有二十位大夫能看,而且看得很好,不必要第一次就诊就非得找到我不可。”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一级首席专家王宁利说:“每天从全国各地到同仁医院看眼病的患者达2000多人次,其中有八成患者要挂专家号,而且只认在社会上知名度较高的几位大专家,这势必造成了同仁医院眼科号难挂,尤其是名医号难挂的局面。其实,我们眼科整体水平都相对较高,很多年轻医生成长非常快,水平也不错,甚至并不比年长的专家差,完全有能力接诊病人。有的病人属疑难病症需找专家,但也有很多病人患的是常见病,找普通大夫就可以诊治,没必要非要专家来看病。日前,就有一位女青年只是配眼镜不合适,却非要挂我的号。还有一位患者就是普通的泪囊炎,但他非要我看。这其实大可不必,也可以说,造成了配比不合适,一部分专家闲置,另一部分专家看了简单的病,加剧了疑难病人的挂号难。”
, 百拇医药
    王宁利介绍说,上海五官科医院眼科有68位医生,我们医院眼科有150位医生,但两家医院眼科的接诊能力却相差无几。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上海人相对来讲盲目就诊的现象比较少,患者在看病之前都要经过详细咨询,哪一类的病应该找哪一级的医生,患者往往通过上网搜索、询问社区医生或亲朋好友等方式收集资料。患者基本上可以“找准”相应级别的专家,减少了一些盲目就医现象。如果病人在就诊前能够有意识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和专家的情况,同时医院也在挂号指导方面加强服务,甚至规定一些疾病由哪一级别的专家负责处理,同仁医院眼科完全有能力接诊比现在多一倍的患者。

    武警总医院:来我们医院就诊应该挑“强项”

    郑静晨

    武警总医院副院长、中国国际救援队副总队长兼首席医疗官、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 http://www.100md.com
    “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是医务界,尤其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日思夜想的问题。”武警总医院郑静晨副院长说,“一些患者为了治感冒,也要一早赶到大医院排队挂专家号,实在没必要。如果三级医院的医生整天量量血压、开开感冒药,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那些真正需要救治的重症病人。”

    郑院长说,“我们的‘强项’是肝移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在这个项目上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治疗水平方面均居北京第一的位置。如果让这样一支实力强大的移植队伍每天就只看一看慢性肝炎什么的慢性病,做简单的肝脏手术,那绝对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同样,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更是在全国处于“龙头老大”的地位。在眼科界,无人不知肖利华的名字,不管是哪个医院的大夫,遇到眼眶肿瘤、眼眶外伤、视神经损伤等棘手的问题,都会不约而同地向武警总院转病人,请求得到肖利华主任的帮助。在他的眼科病房,人们会惊讶,“难道眼眶肿瘤是多发病?怎么有这么多的病人。”殊不知,全国的病人都往这儿跑。眼眶病学介于眼科、神经科、耳鼻喉科,颌面外科、整形科、影像科等学科之间,病情复杂,诊断困难,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在这一领域形成了优势,超越其水平,并非易事。如果肖主任整天都在缝合眼皮的外伤,岂不是“大材小用”?同时,医院应该有责任将自己的特长不断向全社会进行宣传,解决病人信息不对称问题。
, 百拇医药
    郑院长说,一个合理的医疗资源结构是金字塔形的,社区医院是塔基,大型医院是塔尖。大病和疑难杂症进大医院,小病进社区。他建议,要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投入,要制定相应规范,确立小病、慢性病就近解决、大医院主攻疑难杂症的规则,引导患者理性就医。同时他还建议,通过价格杠杆,拉大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挂号费、诊疗费、治疗费等的差距,将不管小病大病都拥向大医院的患者进行分流。同时,通过调整医保报销比例的办法,将优惠的政策给予一级、二级医院,将有利于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矛盾。各大医院也要与社区医院开展多方共建合作,包括建立“双向转诊”制,“疑难重症向上转、康复护理向下转”,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商报记者 邢悦 刘锡潼,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