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0例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难以忍受的疼痛,以面颊、上下颌部为主,呈骤发、短暂、阵发,多为单侧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分钟,1日内可频繁发作,发作期与间歇期长短不定。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2001~2004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科专病》[1]确定诊断。
1.3 治疗方法
1.3.1 液体疗法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血塞通0.4 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加6542 2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加10%葡萄糖酸钙20 ml、维生素B6 0.2 g,静脉滴注,每日1次。
1.3.2 针灸理疗 选穴:①体穴取风池、头维、太阳、百会、颊车、下关、颧骨羽 人彡、翳风、合谷、列缺、外关、中渚、足三里、绝骨、对侧太冲穴。②耳穴取面颊、枕颞区;③手穴取偏头点、牙痛点、第2掌骨侧头穴。先按摩面部10 min,再针刺加特定电磁波(TDP,重庆硅酸盐研究所生产)]照射30 min,起针后拔罐10 min,最后取3~5个穴位,用当归注射液4 ml、维生素B1 0.1 g、维生素B12 0.5 mg穴位注射。疼痛严重者用曲安奈德40 mg、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1 0.1 g在三叉神经周围支进行穴位封闭。
1.3.3 中药疗法 治宜散寒除湿,祛风化痰,通经止痛。方用五白汤合牵正散加减。药物组成:白芍药30 g,刺蒺藜15 g,白附子10 g,白僵蚕10 g,白芷10 g,川芎30 g,当归20 g,羌活10 g,防风10 g,全蝎(冲)2 g,蜈蚣(冲)1条,天麻10 g,甘草10 g。风寒加制川芎、细辛、蜂房、藁本;郁久化热加蔓荆子、龙胆草、栀子、黄芩;血瘀重加香附、红花、乳香、川牛膝;寐差加钩藤、夜交藤、石菖蒲、龙骨、牡蛎。水煎3次兑匀,分3次饭后热服,药渣热敷面部20 min。
1.4 疗程 3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 疗效标准 痊愈:痛止,随访6个月无复发;显效:痛止,6个月后复发;有效:疼痛减轻,能忍受;无效:痛势不减。
2 结果
本组60例,痊愈16例,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多于男,其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三叉神经根部邻近血管压迫是主要原因。现代医学治疗以止痛为目的,常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B族维生素及镇静、止痛药等,疗效常不理想,副作用较多,且易反复发作。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满意。液体疗法用血塞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6542、葡萄糖酸钙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和对神经的压迫,有利于缓解疼痛。针灸取风池、百会、太阳、下关、颊车等疏调局部气血,疏经通络,活血止痛;合谷、列缺调理气血,通经止痛;外关、中渚为循经取穴,手少阳三焦经经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太冲疏肝理气,祛风止痛,为特效止痛经验穴;耳针面颊、枕颞以及手针偏头痛点、牙痛点、第2掌骨侧头穴为全息医学微针疗法,配合TDP照射对疼痛有特效。中药取白附子、白僵蚕、全蝎、蜈蚣、天麻祛风化痰,通经止痛;刺蒺藜、白芷、羌活、防风祛风除湿,引诸药直达面部;当归、川芎活血祛风止痛;白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三联疗法综合运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急性期祛除病因,通络止痛,缓解期调理脏腑,疏通气血,改善全身症状,避免复发。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与全身调理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取长补短,标本兼治,达到了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培新,刘茂才主编.神经科专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2217
(宁夏医学院药检系 银川 750021)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李俊中心卫生院 永宁 750100, 百拇医药(王建寰 虎成 王国军)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难以忍受的疼痛,以面颊、上下颌部为主,呈骤发、短暂、阵发,多为单侧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数秒至数分钟,1日内可频繁发作,发作期与间歇期长短不定。神经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2001~2004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年。
1.2 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科专病》[1]确定诊断。
1.3 治疗方法
1.3.1 液体疗法 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血塞通0.4 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加6542 20 mg,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加10%葡萄糖酸钙20 ml、维生素B6 0.2 g,静脉滴注,每日1次。
1.3.2 针灸理疗 选穴:①体穴取风池、头维、太阳、百会、颊车、下关、颧骨羽 人彡、翳风、合谷、列缺、外关、中渚、足三里、绝骨、对侧太冲穴。②耳穴取面颊、枕颞区;③手穴取偏头点、牙痛点、第2掌骨侧头穴。先按摩面部10 min,再针刺加特定电磁波(TDP,重庆硅酸盐研究所生产)]照射30 min,起针后拔罐10 min,最后取3~5个穴位,用当归注射液4 ml、维生素B1 0.1 g、维生素B12 0.5 mg穴位注射。疼痛严重者用曲安奈德40 mg、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1 0.1 g在三叉神经周围支进行穴位封闭。
1.3.3 中药疗法 治宜散寒除湿,祛风化痰,通经止痛。方用五白汤合牵正散加减。药物组成:白芍药30 g,刺蒺藜15 g,白附子10 g,白僵蚕10 g,白芷10 g,川芎30 g,当归20 g,羌活10 g,防风10 g,全蝎(冲)2 g,蜈蚣(冲)1条,天麻10 g,甘草10 g。风寒加制川芎、细辛、蜂房、藁本;郁久化热加蔓荆子、龙胆草、栀子、黄芩;血瘀重加香附、红花、乳香、川牛膝;寐差加钩藤、夜交藤、石菖蒲、龙骨、牡蛎。水煎3次兑匀,分3次饭后热服,药渣热敷面部20 min。
1.4 疗程 3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 疗效标准 痊愈:痛止,随访6个月无复发;显效:痛止,6个月后复发;有效:疼痛减轻,能忍受;无效:痛势不减。
2 结果
本组60例,痊愈16例,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多于男,其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三叉神经根部邻近血管压迫是主要原因。现代医学治疗以止痛为目的,常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B族维生素及镇静、止痛药等,疗效常不理想,副作用较多,且易反复发作。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满意。液体疗法用血塞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6542、葡萄糖酸钙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减轻组织水肿和对神经的压迫,有利于缓解疼痛。针灸取风池、百会、太阳、下关、颊车等疏调局部气血,疏经通络,活血止痛;合谷、列缺调理气血,通经止痛;外关、中渚为循经取穴,手少阳三焦经经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太冲疏肝理气,祛风止痛,为特效止痛经验穴;耳针面颊、枕颞以及手针偏头痛点、牙痛点、第2掌骨侧头穴为全息医学微针疗法,配合TDP照射对疼痛有特效。中药取白附子、白僵蚕、全蝎、蜈蚣、天麻祛风化痰,通经止痛;刺蒺藜、白芷、羌活、防风祛风除湿,引诸药直达面部;当归、川芎活血祛风止痛;白芍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散寒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之功。三联疗法综合运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急性期祛除病因,通络止痛,缓解期调理脏腑,疏通气血,改善全身症状,避免复发。中西医结合,局部治疗与全身调理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取长补短,标本兼治,达到了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培新,刘茂才主编.神经科专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2217
(宁夏医学院药检系 银川 750021)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李俊中心卫生院 永宁 750100, 百拇医药(王建寰 虎成 王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