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质”激发理论初探
摘 要: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过程是一个不可任意分割、生生不息的“过程流”,而调控这个“过程流”的就是在人体这个“黑箱”中存在着的、到目前为止尚不能用现代科学完全“破译”的巨大的“信息流”———元气(即由肾气激发的机体内在综合潜能);元气这种“暗物质”的激发作用,促进机体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随着“元气”之盛衰的调控,人体亦出现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轨迹。
关键词: 元气;暗物质;激发;调控
中医作为一门“观察的科学”,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流”,是一个不可任意分割的整体 〔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将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通过经络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中联系人体各部的“经络是运载气血、传导信息的特殊通路,它网络全身,分布周密,反应迅速灵敏,而且交通与传导有定向、有专线、有络属、有交接、有系统。于是经络便将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内脏与体表、脏腑与外界气候之间,联缀得十分紧密,将人体组成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 〔2〕 由于经络是一个特殊的功能系统,它通过信息传导将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信息反映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腠理,医家亦可以通过机体外在的症状或体征,推论内在脏腑的病变。这种“有诸内必形诸外”及“司外揣内”的思辨模式,被后人称之为“黑箱学说”。“黑箱中的黑系统是指人们对系统内部的要素、结构和机制尚一无所知的系统。” 〔1〕 这种系统经过中医先贤们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以混沌思辨模式建立起来的中医学体系蕴涵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整合该系统(脏腑、经络等)的物质就是“元气”。那么“黑箱”中存在着的这种到目前为止尚不能用现代科学完全“破译”的巨大的“信息流” 〔3〕 ———元气,便是这个“黑箱”中的“暗物质”。这种“暗物质”即由肾精蓄集诸脏潜能薄发、水谷精微滋养壮盛的“真元之气”,是三气(宗气、营气、卫气)产生的本原和机体产生内在潜能的基础。正如《医 碥·气》中所说:“气一耳,以其行于脉外,则曰卫气; 行于脉中,则曰营气;聚于胸中,则曰宗气。名虽有三,气本无二。” 〔4〕
脏腑功能的正常表达是通过气的不断运动来实现的,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其实就是体内“暗物质”通过三焦这个大的信息潜能传导通道及经络这个特定的信息潜能传导通路,流行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毛腠理的以物质和能量为载体的信息潜能交流过程。经肾气“激发” 〔5〕 元气(这里的元气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肾气)这种“暗物质”之潜能,使其进一步促进了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地进行,随着“元气”之盛衰的调控,人体方出现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轨迹。《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说明“元气”旺盛与否是人体生殖功能和形体盛衰变化的主导因素 〔4〕 ,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根本。而“元气”是肾精充盛产生的一种无形的、不断运动的、具有内在综合潜能的物质,故常“精气”并称。精气,乃气中之精粹,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管子·内业》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4〕 这充分证明“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脏腑(包括奇恒之腑)内在潜能集合体的一种“暗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讲的“味归形,形归气”也是这个道理。历代医家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也证实了“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喻昌在《医门法律·先哲格言》中认为“人之所赖,惟此气耳”。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元气”这种“暗物质”逐渐突显出了其临床及实验价值。陈晓霞 〔6〕 通过补肾气中药治疗卵巢早衰或席汉氏综合征,获得良效;马文侠等 〔7〕 用补肾健脾法治疗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总有效率达86.67%;张宇洲等 〔8〕 通过补肾法实验证明,补肾中药“填精补髓液”可促进阉割公鸡性征发育,并有生血作用;徐瑞荣等 〔9〕 应用补肾药物也可明显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症状;魏美娟等 〔10〕 通过实验发现补肾中药能使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RS)肾上腺皮质形态功能恢复正常,并有促进排卵的作用。另外,临床上出现的诸多慢性虚弱性病证及老年性病变,通过温补肾气的方药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延缓衰老,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说明补益肾气药具有“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延缓大脑衰老、提高DNA修复能力及调节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11〕 以上资料表明,“元气”是和调五脏,启迪六腑,协调气血,化生诸气,畅达气机的本原和动力,而补肾气药则是激发肾之“潜能综合体”的“激发能” 〔5〕 。正如《医贯》所说:脏腑的功能活动和气机升降运动“惟肾为根”。可见,脏腑功能及升降运动皆受其调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元气”这种“暗物质”便是机体内部的“能源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气凝聚而成。《素问·宝命全形论》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机体功能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气不断“升降出入”的“过程流”。《素问·六微旨大论》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说明,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由气的正常流通维系的,气的流通一旦停止,生命活动也就终止了。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实际上就是气的定向流通。从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气的“升降出入”就是信息或潜能的定向流通和输出输入的“过程流”。这样,气就是一种信息 〔3〕 ,而控制这种信息潜能的枢机之脏为肾。那么,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通过补肾气中药向人体输入“激发能”,可以振奋肾气,使真元之气即“暗物质”的综合势能生机勃发,达到调整人体病理状态下的信息及机体内在潜能紊乱状态之作用,让人体回归“内稳态”状态———“阴平阳秘”;从而保证了机体中的物质、能量、信息及内在潜能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中的互换交流,使人体由病理质态向生理质态过渡。因此,补肾气中药是一种“激发能”,而体内的“暗物质”则是由此激活的一种由肾蓄集脏腑潜能的综合性物质,而这种物质并不是现代生化意义上所讲的cAMP和cGMP,而是更深一个层面上的物质,这种奥妙就像中药复方作用不同于单味药物的药效一样或是经络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之神经一样,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符合中医思辨规律,具有中医特色的“暗物质”信息潜能激发调控体系,并通过现代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使其不断地成熟完善起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根据吴氏“激发”原理 〔5〕 及中医生理病理规律与气(特别是元气)的关系,提出“暗物质”激发理论,以期与同仁商榷,并为中医研究思路启一开端。
参考文献:
〔1〕张宗明,赵峰.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20,187.
〔2〕朱祝生.试述藏象学说的科学内涵.北京:中华医学会·青年中医论文集[C],1998,(11):1.
〔3〕高亮,高德.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24,557.
〔4〕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10,43,57.
〔5〕吴昌国.初论中医激发理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7):5.
〔6〕陈晓霞.论中医肾与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关系[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3):226.
〔7〕马文侠,李翠萍.补肾健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0例报告[J].中医正骨,2003,15(9):32.
〔8〕张宇洲,阮可才.填精补髓液的药效学研究[J].新疆中医药,1999,17(3):35.
〔9〕徐瑞荣,杨向东,刘朝霞,等.补肾生血方结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5):361-362.
〔10〕魏美娟,俞瑾.补肾中药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肾上腺皮质形态学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2):736-738.
〔11〕邱德文.中医治法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218-219.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百拇医药(王亨飞,秦 钟,杨 珂)
关键词: 元气;暗物质;激发;调控
中医作为一门“观察的科学”,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流”,是一个不可任意分割的整体 〔1〕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将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通过经络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中联系人体各部的“经络是运载气血、传导信息的特殊通路,它网络全身,分布周密,反应迅速灵敏,而且交通与传导有定向、有专线、有络属、有交接、有系统。于是经络便将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内脏与体表、脏腑与外界气候之间,联缀得十分紧密,将人体组成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 〔2〕 由于经络是一个特殊的功能系统,它通过信息传导将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信息反映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肤腠理,医家亦可以通过机体外在的症状或体征,推论内在脏腑的病变。这种“有诸内必形诸外”及“司外揣内”的思辨模式,被后人称之为“黑箱学说”。“黑箱中的黑系统是指人们对系统内部的要素、结构和机制尚一无所知的系统。” 〔1〕 这种系统经过中医先贤们千百年来的临床实践,以混沌思辨模式建立起来的中医学体系蕴涵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整合该系统(脏腑、经络等)的物质就是“元气”。那么“黑箱”中存在着的这种到目前为止尚不能用现代科学完全“破译”的巨大的“信息流” 〔3〕 ———元气,便是这个“黑箱”中的“暗物质”。这种“暗物质”即由肾精蓄集诸脏潜能薄发、水谷精微滋养壮盛的“真元之气”,是三气(宗气、营气、卫气)产生的本原和机体产生内在潜能的基础。正如《医 碥·气》中所说:“气一耳,以其行于脉外,则曰卫气; 行于脉中,则曰营气;聚于胸中,则曰宗气。名虽有三,气本无二。” 〔4〕
脏腑功能的正常表达是通过气的不断运动来实现的,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其实就是体内“暗物质”通过三焦这个大的信息潜能传导通道及经络这个特定的信息潜能传导通路,流行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毛腠理的以物质和能量为载体的信息潜能交流过程。经肾气“激发” 〔5〕 元气(这里的元气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肾气)这种“暗物质”之潜能,使其进一步促进了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地进行,随着“元气”之盛衰的调控,人体方出现了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轨迹。《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泻。”说明“元气”旺盛与否是人体生殖功能和形体盛衰变化的主导因素 〔4〕 ,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根本。而“元气”是肾精充盛产生的一种无形的、不断运动的、具有内在综合潜能的物质,故常“精气”并称。精气,乃气中之精粹,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管子·内业》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4〕 这充分证明“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人体脏腑(包括奇恒之腑)内在潜能集合体的一种“暗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讲的“味归形,形归气”也是这个道理。历代医家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也证实了“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喻昌在《医门法律·先哲格言》中认为“人之所赖,惟此气耳”。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元气”这种“暗物质”逐渐突显出了其临床及实验价值。陈晓霞 〔6〕 通过补肾气中药治疗卵巢早衰或席汉氏综合征,获得良效;马文侠等 〔7〕 用补肾健脾法治疗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总有效率达86.67%;张宇洲等 〔8〕 通过补肾法实验证明,补肾中药“填精补髓液”可促进阉割公鸡性征发育,并有生血作用;徐瑞荣等 〔9〕 应用补肾药物也可明显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症状;魏美娟等 〔10〕 通过实验发现补肾中药能使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RS)肾上腺皮质形态功能恢复正常,并有促进排卵的作用。另外,临床上出现的诸多慢性虚弱性病证及老年性病变,通过温补肾气的方药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延缓衰老,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说明补益肾气药具有“抗自由基损伤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延缓大脑衰老、提高DNA修复能力及调节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11〕 以上资料表明,“元气”是和调五脏,启迪六腑,协调气血,化生诸气,畅达气机的本原和动力,而补肾气药则是激发肾之“潜能综合体”的“激发能” 〔5〕 。正如《医贯》所说:脏腑的功能活动和气机升降运动“惟肾为根”。可见,脏腑功能及升降运动皆受其调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元气”这种“暗物质”便是机体内部的“能源库”。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气凝聚而成。《素问·宝命全形论》有:“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机体功能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气不断“升降出入”的“过程流”。《素问·六微旨大论》说:“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这说明,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由气的正常流通维系的,气的流通一旦停止,生命活动也就终止了。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实际上就是气的定向流通。从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气的“升降出入”就是信息或潜能的定向流通和输出输入的“过程流”。这样,气就是一种信息 〔3〕 ,而控制这种信息潜能的枢机之脏为肾。那么,中医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通过补肾气中药向人体输入“激发能”,可以振奋肾气,使真元之气即“暗物质”的综合势能生机勃发,达到调整人体病理状态下的信息及机体内在潜能紊乱状态之作用,让人体回归“内稳态”状态———“阴平阳秘”;从而保证了机体中的物质、能量、信息及内在潜能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中的互换交流,使人体由病理质态向生理质态过渡。因此,补肾气中药是一种“激发能”,而体内的“暗物质”则是由此激活的一种由肾蓄集脏腑潜能的综合性物质,而这种物质并不是现代生化意义上所讲的cAMP和cGMP,而是更深一个层面上的物质,这种奥妙就像中药复方作用不同于单味药物的药效一样或是经络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之神经一样,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符合中医思辨规律,具有中医特色的“暗物质”信息潜能激发调控体系,并通过现代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使其不断地成熟完善起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根据吴氏“激发”原理 〔5〕 及中医生理病理规律与气(特别是元气)的关系,提出“暗物质”激发理论,以期与同仁商榷,并为中医研究思路启一开端。
参考文献:
〔1〕张宗明,赵峰.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20,187.
〔2〕朱祝生.试述藏象学说的科学内涵.北京:中华医学会·青年中医论文集[C],1998,(11):1.
〔3〕高亮,高德.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24,557.
〔4〕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10,43,57.
〔5〕吴昌国.初论中医激发理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7):5.
〔6〕陈晓霞.论中医肾与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关系[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3):226.
〔7〕马文侠,李翠萍.补肾健脾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0例报告[J].中医正骨,2003,15(9):32.
〔8〕张宇洲,阮可才.填精补髓液的药效学研究[J].新疆中医药,1999,17(3):35.
〔9〕徐瑞荣,杨向东,刘朝霞,等.补肾生血方结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30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5):361-362.
〔10〕魏美娟,俞瑾.补肾中药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肾上腺皮质形态学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2):736-738.
〔11〕邱德文.中医治法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218-219.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百拇医药(王亨飞,秦 钟,杨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