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雌激素及其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雌激素类;,作用靶点;,雌激素受体,1雌激素受体,2植物雌激素,[参考文献]
[关键词]雌激素类; 作用靶点; 雌激素受体Progress in research on phytoestrogens and their effect targets
SHI ShuFang, YU ChaoQi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hai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KEY WORDS estrogens; effect target; estrogen receptor
自从Setchell和Adlercreutz首次发表异黄酮和木酯体与哺乳动物雌激素结构的相似性,并阐述它们可能具有防癌作用以来,植物雌激素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目前,运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雌激素有诱发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肺栓塞的危险。而植物雌激素的研究为人类寻觅有效而安全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展示了新的前景。本文就植物雌激素及其作用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雌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属于甾体激素受体大家族,以寡聚糖的形式位于胞浆内,一旦与雌激素结合即形成有活性的单体,迅速从胞浆转移至胞核内,与胞核内特异性DNA顺序上的雌激素反应元件结合,从而激活激素依赖性基因的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最终促进细胞的分裂、繁殖和生长[2]。ER有两个亚型,即ERα与ERβ。自1986年克隆出ERα,1996年Kuiper等[3]从大鼠卵巢和前列腺cDNA文库中成功地克隆出ERβ以来,人们对这两个ER亚型的结构及分布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1.1ERα与ERβ的结构 ERα和ERβ蛋白分子自N端起分为A、B、C、D、E、F区,其中A/B区是转录调控区,参与受体对靶基因的转录激活。ERα与ERβ的A/B区在不同种属间其长度变化较大,为高度可变区,是受体抗体的结合部位,并与受体作用的特异性有关;C区为DNA结合区(DNA binding domain, DBD),是受体与DNA结合的功能区域,而且是核受体家族中富含半胱氨酸的最保守区域; D区可与热休克蛋白结合,有稳定受体与DNA结合的功能,另外该区还有一核定位信号,是受体自核糖体上释放出来后定向地进入核内必需的肽段;E/F区前者为激素或配基结合区(hormone binding domain, HBD)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05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