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982876
发展中药材产业 服务新农村建设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45期
     甘肃中医学院王引权博士谈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

    近年来,甘肃中医学院药学系王引权博士对甘肃省几个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如何发展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进一步服务新农村建设形成了自己的思路和看法。笔者日前就此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笔者:王博士,您对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作了许多调查研究,您认为目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王引权(以下简称王):甘肃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之一,中药材年产量与位居全国前列的四川、吉林、广东等省份不相上下。据统计,甘肃省内已采集到的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类中药总计1527种,其中植物类为1270余种,占83%;动物类214种,占14%;矿物类43种,仅占3%。另外,还有藏药材500多种。目前甘肃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00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20%,年产量超过30万吨。近年来,甘肃省许多县区将中药材产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如甘肃省渭源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中,仅药材种植一项就有422.5元,约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40%。由此看来,发展甘肃省中药材产业,服务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大有可为。
, 百拇医药
    笔者:您认为发展甘肃省中药材产业还有那些主要问题有待解决?

    王:我们认为,目前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和中药材良种选育工作严重滞后;二是中药材种苗产地不明,缺乏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三是雨水分布与作物生长发育进程不相协调,导致根(块)茎发育受阻、腐烂,直接影响中药材产量和质量;四是中药材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危害严重,防治方法不当;五是农家肥腐熟程度差,偏施氮肥现象普遍;六是轮作制度不尽合理,重茬和迎茬时有发生;七是贮藏加工水平低,中药材质量难以保证;八是中药材流通渠道既不通畅又不稳定;九是市场信息反馈准确性和时效性差;十是中药材基地建设严重缺乏科技支撑,难以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质量管理(GAP)。

    笔者:刚才您谈了关于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今后解决这些问题,您有那些思路或建议?

    王:对于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一是建立长期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产业生产基地,保证大宗中药材种源供应充足。二是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建立检测中心,从中药材生产的源头上把好质量关。三是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四是建立规模化、规范化的种植基地,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药材生产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中药材生产朝着优质、高产、质量稳定、可控的方向发展,实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五是积极推行中药材无公害栽培技术,如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防治虫害的方法。六是培育和建立当地技术信息服务网,抓好中药信息市场建设。七是引进和开发中药材贮藏新技术、新型包装材料和深加工技术,改进中药材的贮藏包装及深加工技术的开发。八是综合各学科的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加大中药材基地建设中的科技支撑力度。

    人物链接

    王引权,男,生于1963年8月,甘肃中医学院副教授。2005年7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作物耕作与栽培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年入选甘肃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生理生态、植物试管快速繁殖及栽培研究。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农垦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被SCI收录1篇。参编专著1部。现主持甘肃省生物技术重点项目1项。, 百拇医药(郑访江 梁希晨 甘肃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