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22小时
酷爱运动的孙教授一向身体都很健康,很少生病,可是在去年八月的一天,他却突然遭遇了一场由健康引发的生命危机……
2005年8月26日下午 甘肃省兰州市城市学院
疼痛突如其来,孙教授的身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闻讯赶来的同事和妻子赶忙把他送到了兰州第一人民医院。
腹痛在继续加重,急转之下,孙教授已疼的脸变得青恢,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然而,让医生始料不及的是,居然各种检查都查不出此时他腹痛的原因,这在普外科还是很少见的,医生只能暂时用药物先为他止痛。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徐凯东:病人有一个特点,腹痛和体征不太相符,再一个,有血压病史,来的时候血压比较高。
院方马上召集各科室专家当晚进行会诊,究竟会是什么病呢?这时,一名心外科专家的怀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百拇医药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徐凯东:那段时间我们接诊了两个病人,一个是夹层动脉瘤,最终确诊,一例没确诊,这个病人很快死亡了,症状上很相似,也有高血压病史,来的时候血压比较高。
夹层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疾病,很容易被误诊,孙教授是不是也得了这种病呢?此时,专家们最需要的是通过病人的心脏超声和螺旋CT检查做最后的确诊。
8月27日上午,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院方的怀疑被言中了,孙教授患的正是夹层动脉瘤。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原来,它是因动脉血管硬化引起了内膜层破裂,从而导致血液进入血管夹层流动,而没有流入血管腔,这种病发作急,很快就会导致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如不及时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将在95%以上。而孙教授情形更加凶险。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医生于涛:他瘤体已经达到60毫米以上,这种瘤体在急性期,48小时破裂的可能性很大,大部分的病人都是在这个阶段死亡的,而且他合并伴着主动脉的急性重度返流,心功能不全,病情会越来越恶化,不允许你去择期手术。
, 百拇医药
从发病到最后确诊,已经过去了近10个小时,摆在院方领导面前最大的难题是,目前这种病例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专科医院才具有手术的条件,作为省级医院,还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剩下的一天多的时间,只要能够安全迅速地赶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救治,一切都还来得及。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孙教授的家人决定马上赶往北京。
此时已经是27号的中午,到达北京最快的交通工具当然要数飞机,但医生却否定了这个选择。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医生于涛:主要害怕破裂,随着飞机的升降,气压会有变化,瘤体可能耐受不住压力变化,随时会有破裂的可能,气压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心脏功能,会导致心脏急剧走下坡路。
由于兰州没有水路,而汽车运输一是颠簸,二是没有火车快,既要安全又要迅速地把病人送到北京,最好的选择就是乘坐火车。好在由兰州到北京始发的火车是晚上6:58开车,时间还来得及,院方做了一系列紧张的安排和准备后,孙教授在家人、随行医生和护士的陪同下出发了。
, http://www.100md.com
此刻的孙教授已经被剧痛折磨了一天一夜,精神显得焦躁不安,血压一直不稳,一旦途中出现血压上升,随时都会引起血管的爆裂,因此降压和吸氧是此行最关键的保证。
27日18点,救护车赶到了76次列车的站台上。
终于能上火车了,只要能够在火车上坚持挺过这22个小时的长途旅行,到了北京,他就有救了!
18:20,兰州火车站。列车出发前的准备已工作基本就绪,担任此次76次乘务工作的是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车长石晨霞像往常一样进行最后的巡查。列车上运送病人是常见的事,就在大家帮着家属一起小心翼翼地把病人抬上车后,一个令站客双方同时感到惊讶的问题出现了。
孙教授妻子:氧气瓶是不能上火车的,我当时一下特别慌乱,乱了方寸,大家都特别紧张。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列车长石晨霞:列车正常情况下应该是900多人的定员,正值暑运期间,再超员,有1200人左右,氧气瓶是有压力的,到了列车上,经过颠簸,碰撞或者紧急制动,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 http://www.100md.com
此时,离发车只有20分钟的时间,维系病人生命的氧气瓶不能带上车,将意味着什么呢?
陷入两难的乘务人员当下建议家属赶快到车站就近的药店和医疗所寻找氧气袋。
下午18:52,离开车还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
孙教授妻子:火车马上要开了,特别紧张,就近一个诊所里只有四个氧气袋,再多的也买不上了。
下午18:58,这趟载着希望和担忧的长途旅行开始了,而此时供患者用的只有这四个氧气袋,每一个氧气袋最多只能用20多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目前病人仅有可以维系一个多小时的氧气用量,从兰州到北京有漫长的22个小时,一旦一个多小时后氧气用完,剩下的20个小时该如何面对呢?情形变得十分危急。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列车长 石晨霞:夜间,哪一个环节稍微出了差错,都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威胁病人的生命,我们一直非常担心,他既然上了我们的列车,我们就应该全力保证他安全到北京站,但是,大家还是悬着一颗心。
, http://www.100md.com
晚19:10,此时离前方最近的车站――陇西站有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现有的氧气最大限度只能坚持到这一站,目前的最紧要的就是必须在这里设法补充上氧气,紧急之下,随行担任暑期列车添乘任务的客运段领导也投入了与前方车站的联络中。
然而,列车离开兰州站后,大部分路段都没有手机信号,一时根本与地面联络不上,眼看半个小时过去了,乘务人员虽然已对患者家属做了承诺,但此时他们心里还有一层深深的忧虑却不能说出口。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党委书记陶治宇:第一,到达陇西以后,陇西医院正好时间是下班时间,找人员找设备能不能找来,医院的氧气瓶有没有备用的氧气袋,第二,这么短时间内,能不能从医院送到车站,送到我们列车上。第三,停留时间短。
原来,前方的陇西站坐落在一个镇子上,是个不大的车站,列车在这里仅仅停留2分钟,而这里距离下一站天水还有2个小时的路程,如果陇西上不了氧气,这期间的两个小时的断氧对于此时虚弱的孙教授来说真是不敢想像。
, 百拇医药
为了保证下一站寻找氧气有足够的时间,列车人员决定要在陇西向下一站天水车站拟发电报。与此同时,电话终于打出去了。
晚19:40,最紧急的第一站送氧任务有了着落,车上所有的人都轻舒了一口气,此时,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们能不能在9点钟之前顺利找到氧气并送到站台呢?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医生于涛:病人出现病情不稳定的表现,很焦虑,出汗,四肢凉,血压也很高,如果这时候再断掉氧气的话,可以说雪上加霜,作为陪护病人的医生,我心里没有底。
孙教授妻子:我就一直守护在丈夫身边,看着一袋袋氧气越来越减少,我的心就越来越收缩,上不来氧气怎么办,我当时的心情特别紧张。就想氧气这个袋子,能不能多维持一段时间,怎么这么快,就是希望时间走得再慢一些。
离陇西站越来越近,眼看着氧气就要用完了,前方的情况到底怎样呢?
, 百拇医药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列车长石晨霞:21点左右,列车进站的时候,应该说大家是翘望盼望,看到氧气袋的时候,来了,来了,氧气送来了。大家的心算是落下来了,长出一口气。
孙教授妻子:我看到那氧气后,觉得这是救命的氧气。已经用语言无法表达了,心里就想,我丈夫有希望了。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冒锐:最难的一关过去了,去北京这是第一关,痛苦的第一关,最艰难的第一关过去了。
高兴之余,又一层担忧映在了车长的心里:陇西站上的这几袋氧气是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的,氧气袋是医院急救时的备用品,每家医院的储量都很有限,这也意味着每一站能够找到的氧气袋并不多,沿途这20多个小时里要求各站配合送氧成了一环套一环的任务,哪一站都不能出差错。此时送来的氧气因时间关系有些并没有充满,充其量能用3个多小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 http://www.100md.com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列车长石晨霞:进入了夜间行车,越是往前走,夜越深。虽说我们拍发了电报,但是由于人员不在、漏传,会不会间断,这也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时间已经到了夜里11多,天水车站能否准时送来氧气呢?
深夜11点,天水车站开始了又一轮氧气接力行动。
23:01,天水车站。
孙教授妻子:一下觉得,确实是一种希望,我更坚定了到北京给他治病的信心,这么多人在关心,在关注他,我想他一定能,能回来,当时这么想。
天水车站向前方宝鸡站发出救援信息。
凌晨1点,列车进入宝鸡车站,同样的接力行动仍然继续着。
, 百拇医药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冒锐:每到车站,看到救护车,或者是医护人员在车站等候我们的时候,我的心才放下来,这一站又平安度过了,我是数着分钟,数着秒过的。
氧气接力为每一个人都带来了信心,但当人们还没来得及舒口气时,又一个险情出现了,因为一路上病人的血压都比较高,药品用量大,此时备用的药品已经不多,如果用药中断,那么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而午夜时分,下一站西安能否及时找到降压药和氧气呢?
3:30,西安车站,氧气和药品准时送到了。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列车长石晨霞:我们的车一停,门一打开,正对着一个氧气瓶,半夜3:30,应该是进入梦想的时候,站台上静静的,一个医务人员站在那儿,一个氧气瓶,正正的对着我们的软卧车厢,哎呀,我感觉眼泪都快掉下来,真的挺激动的。
孙教授妻子:我一下子感觉到非常温暖,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激之情。我就想,这下有希望了,看到周围这么多人关心我们,我觉得他一定有救了。
整整一个漫长的夜晚后,病人的情况终于稳定了下来。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列车长石晨霞:天亮了,我们的希望就更大,充满信心,最难熬的夜间已经过去了。
列车从兰州站出发,经历了陇西、天水、宝鸡、西安,郑州、石家庄、保定等9个站点,在22个小时的旅途中,从黑夜到白天,沿途每到一个车站,车上车下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渡过了一个让他们终身难忘的不眠之夜……
孙教授在北京的手术进行的非常成功,目前正在康复之中。医生说,如此危重的病人能够这么安全的到达北京,真是个奇迹。, 百拇医药
2005年8月26日下午 甘肃省兰州市城市学院
疼痛突如其来,孙教授的身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闻讯赶来的同事和妻子赶忙把他送到了兰州第一人民医院。
腹痛在继续加重,急转之下,孙教授已疼的脸变得青恢,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然而,让医生始料不及的是,居然各种检查都查不出此时他腹痛的原因,这在普外科还是很少见的,医生只能暂时用药物先为他止痛。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徐凯东:病人有一个特点,腹痛和体征不太相符,再一个,有血压病史,来的时候血压比较高。
院方马上召集各科室专家当晚进行会诊,究竟会是什么病呢?这时,一名心外科专家的怀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 百拇医药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医生徐凯东:那段时间我们接诊了两个病人,一个是夹层动脉瘤,最终确诊,一例没确诊,这个病人很快死亡了,症状上很相似,也有高血压病史,来的时候血压比较高。
夹层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疾病,很容易被误诊,孙教授是不是也得了这种病呢?此时,专家们最需要的是通过病人的心脏超声和螺旋CT检查做最后的确诊。
8月27日上午,检查结果终于出来了,院方的怀疑被言中了,孙教授患的正是夹层动脉瘤。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原来,它是因动脉血管硬化引起了内膜层破裂,从而导致血液进入血管夹层流动,而没有流入血管腔,这种病发作急,很快就会导致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如不及时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将在95%以上。而孙教授情形更加凶险。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医生于涛:他瘤体已经达到60毫米以上,这种瘤体在急性期,48小时破裂的可能性很大,大部分的病人都是在这个阶段死亡的,而且他合并伴着主动脉的急性重度返流,心功能不全,病情会越来越恶化,不允许你去择期手术。
, 百拇医药
从发病到最后确诊,已经过去了近10个小时,摆在院方领导面前最大的难题是,目前这种病例在国内只有少数几家专科医院才具有手术的条件,作为省级医院,还没有十分的把握。这剩下的一天多的时间,只要能够安全迅速地赶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救治,一切都还来得及。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孙教授的家人决定马上赶往北京。
此时已经是27号的中午,到达北京最快的交通工具当然要数飞机,但医生却否定了这个选择。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医生于涛:主要害怕破裂,随着飞机的升降,气压会有变化,瘤体可能耐受不住压力变化,随时会有破裂的可能,气压的变化也可能影响心脏功能,会导致心脏急剧走下坡路。
由于兰州没有水路,而汽车运输一是颠簸,二是没有火车快,既要安全又要迅速地把病人送到北京,最好的选择就是乘坐火车。好在由兰州到北京始发的火车是晚上6:58开车,时间还来得及,院方做了一系列紧张的安排和准备后,孙教授在家人、随行医生和护士的陪同下出发了。
, http://www.100md.com
此刻的孙教授已经被剧痛折磨了一天一夜,精神显得焦躁不安,血压一直不稳,一旦途中出现血压上升,随时都会引起血管的爆裂,因此降压和吸氧是此行最关键的保证。
27日18点,救护车赶到了76次列车的站台上。
终于能上火车了,只要能够在火车上坚持挺过这22个小时的长途旅行,到了北京,他就有救了!
18:20,兰州火车站。列车出发前的准备已工作基本就绪,担任此次76次乘务工作的是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车长石晨霞像往常一样进行最后的巡查。列车上运送病人是常见的事,就在大家帮着家属一起小心翼翼地把病人抬上车后,一个令站客双方同时感到惊讶的问题出现了。
孙教授妻子:氧气瓶是不能上火车的,我当时一下特别慌乱,乱了方寸,大家都特别紧张。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列车长石晨霞:列车正常情况下应该是900多人的定员,正值暑运期间,再超员,有1200人左右,氧气瓶是有压力的,到了列车上,经过颠簸,碰撞或者紧急制动,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 http://www.100md.com
此时,离发车只有20分钟的时间,维系病人生命的氧气瓶不能带上车,将意味着什么呢?
陷入两难的乘务人员当下建议家属赶快到车站就近的药店和医疗所寻找氧气袋。
下午18:52,离开车还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
孙教授妻子:火车马上要开了,特别紧张,就近一个诊所里只有四个氧气袋,再多的也买不上了。
下午18:58,这趟载着希望和担忧的长途旅行开始了,而此时供患者用的只有这四个氧气袋,每一个氧气袋最多只能用20多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目前病人仅有可以维系一个多小时的氧气用量,从兰州到北京有漫长的22个小时,一旦一个多小时后氧气用完,剩下的20个小时该如何面对呢?情形变得十分危急。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列车长 石晨霞:夜间,哪一个环节稍微出了差错,都可能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威胁病人的生命,我们一直非常担心,他既然上了我们的列车,我们就应该全力保证他安全到北京站,但是,大家还是悬着一颗心。
, http://www.100md.com
晚19:10,此时离前方最近的车站――陇西站有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现有的氧气最大限度只能坚持到这一站,目前的最紧要的就是必须在这里设法补充上氧气,紧急之下,随行担任暑期列车添乘任务的客运段领导也投入了与前方车站的联络中。
然而,列车离开兰州站后,大部分路段都没有手机信号,一时根本与地面联络不上,眼看半个小时过去了,乘务人员虽然已对患者家属做了承诺,但此时他们心里还有一层深深的忧虑却不能说出口。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党委书记陶治宇:第一,到达陇西以后,陇西医院正好时间是下班时间,找人员找设备能不能找来,医院的氧气瓶有没有备用的氧气袋,第二,这么短时间内,能不能从医院送到车站,送到我们列车上。第三,停留时间短。
原来,前方的陇西站坐落在一个镇子上,是个不大的车站,列车在这里仅仅停留2分钟,而这里距离下一站天水还有2个小时的路程,如果陇西上不了氧气,这期间的两个小时的断氧对于此时虚弱的孙教授来说真是不敢想像。
, 百拇医药
为了保证下一站寻找氧气有足够的时间,列车人员决定要在陇西向下一站天水车站拟发电报。与此同时,电话终于打出去了。
晚19:40,最紧急的第一站送氧任务有了着落,车上所有的人都轻舒了一口气,此时,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们能不能在9点钟之前顺利找到氧气并送到站台呢?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医生于涛:病人出现病情不稳定的表现,很焦虑,出汗,四肢凉,血压也很高,如果这时候再断掉氧气的话,可以说雪上加霜,作为陪护病人的医生,我心里没有底。
孙教授妻子:我就一直守护在丈夫身边,看着一袋袋氧气越来越减少,我的心就越来越收缩,上不来氧气怎么办,我当时的心情特别紧张。就想氧气这个袋子,能不能多维持一段时间,怎么这么快,就是希望时间走得再慢一些。
离陇西站越来越近,眼看着氧气就要用完了,前方的情况到底怎样呢?
, 百拇医药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列车长石晨霞:21点左右,列车进站的时候,应该说大家是翘望盼望,看到氧气袋的时候,来了,来了,氧气送来了。大家的心算是落下来了,长出一口气。
孙教授妻子:我看到那氧气后,觉得这是救命的氧气。已经用语言无法表达了,心里就想,我丈夫有希望了。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冒锐:最难的一关过去了,去北京这是第一关,痛苦的第一关,最艰难的第一关过去了。
高兴之余,又一层担忧映在了车长的心里:陇西站上的这几袋氧气是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的,氧气袋是医院急救时的备用品,每家医院的储量都很有限,这也意味着每一站能够找到的氧气袋并不多,沿途这20多个小时里要求各站配合送氧成了一环套一环的任务,哪一站都不能出差错。此时送来的氧气因时间关系有些并没有充满,充其量能用3个多小时,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 http://www.100md.com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列车长石晨霞:进入了夜间行车,越是往前走,夜越深。虽说我们拍发了电报,但是由于人员不在、漏传,会不会间断,这也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
时间已经到了夜里11多,天水车站能否准时送来氧气呢?
深夜11点,天水车站开始了又一轮氧气接力行动。
23:01,天水车站。
孙教授妻子:一下觉得,确实是一种希望,我更坚定了到北京给他治病的信心,这么多人在关心,在关注他,我想他一定能,能回来,当时这么想。
天水车站向前方宝鸡站发出救援信息。
凌晨1点,列车进入宝鸡车站,同样的接力行动仍然继续着。
, 百拇医药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冒锐:每到车站,看到救护车,或者是医护人员在车站等候我们的时候,我的心才放下来,这一站又平安度过了,我是数着分钟,数着秒过的。
氧气接力为每一个人都带来了信心,但当人们还没来得及舒口气时,又一个险情出现了,因为一路上病人的血压都比较高,药品用量大,此时备用的药品已经不多,如果用药中断,那么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而午夜时分,下一站西安能否及时找到降压药和氧气呢?
3:30,西安车站,氧气和药品准时送到了。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列车长石晨霞:我们的车一停,门一打开,正对着一个氧气瓶,半夜3:30,应该是进入梦想的时候,站台上静静的,一个医务人员站在那儿,一个氧气瓶,正正的对着我们的软卧车厢,哎呀,我感觉眼泪都快掉下来,真的挺激动的。
孙教授妻子:我一下子感觉到非常温暖,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激之情。我就想,这下有希望了,看到周围这么多人关心我们,我觉得他一定有救了。
整整一个漫长的夜晚后,病人的情况终于稳定了下来。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北京车队第三包乘组列车长石晨霞:天亮了,我们的希望就更大,充满信心,最难熬的夜间已经过去了。
列车从兰州站出发,经历了陇西、天水、宝鸡、西安,郑州、石家庄、保定等9个站点,在22个小时的旅途中,从黑夜到白天,沿途每到一个车站,车上车下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渡过了一个让他们终身难忘的不眠之夜……
孙教授在北京的手术进行的非常成功,目前正在康复之中。医生说,如此危重的病人能够这么安全的到达北京,真是个奇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