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1012835
天人之“神”辨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549期
     《黄帝内经》论“神”,承继了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其将“神”纳入医学范畴过程中,阐述了“神”的基本概念、理论系统及研究方法,是中医学精神活动理论之源。然“神”论之玄,难以实证,又时涉虚妄,足以令人却步,故古今医家阐发甚少,现代教材仅附之于五脏内容之末,其概念多有望文生义之嫌,其理论又零乱而不成系统,特别是对于中医研究精神活动的方法学,多有误解乃至鄙视,从而制约了人们学习、掌握和运用中医神志理论,至今仍有人孜孜于心脑神明是非之辨,并热衷于创中医“脑主神明”理论。

    中国文化“天之神”

    “神”,其原始含义是指天神。许慎《说文解字》:“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灏注:“天地生万物,物有主元者曰神”,即天地万物的主宰。随着认识理性的发展与提高,人们从哲学上对“神”引申出新内涵。《易传》中的“神”,除有神灵及对道理有深刻领悟二义,如“天生神物,圣人则之”、“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外,主要指事物的变化神妙莫测,如《系辞》说:“神无方而易无体”、“阴阳不测之谓神”。进一步深入研究,又把“神”看成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规律,虽然仍不出“主宰”之义,但已脱离天神,而证明自身运动是变化的依据,故《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朱伯昆释云:“神,最初指主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的天神,后来经过《易传》和历代易学家、哲学家的解释,到张载和王夫之,演变为用来说明物质世界运动变化性质的范畴,成为内因论者反对外因论的理论武器。”
, http://www.100md.com
    《内经》医学“人之神”

    1.神机与神明 《内经》“天之神”已脱离天神的含义,但保留了“主宰”内涵,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此言自然本身固有主宰,即《素问·天元纪大论》所称作为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的“五运阴阳”。《内经》将自身固有“主宰之神”的含义,移植到医学中来,创造性地提出“神机”这个概念。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机,《庄子·至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成玄英疏:“机者,发动,所谓造化也。”神、机相连,即造化之机,乃万物生命过程的内部主宰,故《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天下至数,道在于一,神回不转,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讲万物造化之理在于和谐有序,否则“神”去机息,轻者病重至死,从而成功地确立了医学中生物体内部运动主宰的“神”的内涵。以此为据,《内经》又常将“机”字省去,单以“神”代表人体内生命造化之机,如《灵枢·天年》:“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以胚胎的生命能力为“神”,决定胎儿生死及其发育;《素问·汤液醪醴论》:“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神不使也。”以脏腑气血正气为神,正气衰败则治疗失据而无能为力,均不离“神机”本义。
, 百拇医药
    “神明”一词,《素问》14见、《灵枢》2见,共16次。《易传·系辞》:“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则彰著显明之义。神、明相连,《内经》已无神灵之义,此有《素问·五脏别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可证,而其内涵仍与主宰有关,言造化主于内,其象彰于外,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称阴阳为“神明之府”,又云“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流)于四脏”;《灵枢·刺节真邪》:“此刺之大约,针之极也,神明之类也”,均为此义。

    2.心主神明《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这里“神”明的内涵仍从上作主宰解,并含有作用神妙彰明之义。今人以本篇为据,将神明解释为精神活动、以心为精神活动之主,值得商榷。

    以国论身,将人和谐有序的生命活动喻为封建王朝官僚体制的有效运作,尊心为“君主之官”,以确立其主宰地位;“神明出焉”则言其主宰之功,诸官各司其职而又分工合作。君主并不必诸事躬亲,张介宾说是“禀虚灵而含造化”,然其治功彰著,即所谓“不见其事而见其功。”但如果以单纯的精神活动来界定此处神明的内涵,则十分勉强,故下文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均讲整个生命活动而不限定精神范围,且主明、主不明也是论君主决策正确与否,不能释为神志清明。
, 百拇医药
    以心为身之主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物。《史记·天官书第五》有云:“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於斗。”言北极星位于中央以制四方,是天下主宰,为以中为尊、为重的思想奠定了基础。在人体之中,心在中央,故尊为主,如《文选·四子讲德论》引汉王子渊论:“君者中心,臣者外体。”而《说文解字·释心》则说:“人心,土脏,在身之中。”《荀子·天论》的结论是:“心居中虚,以治五脏,夫是之谓天君。”许翰注《太玄·玄数》更附会说:“肺极上以复,肾极下以潜,心居中央以象君德,而左脾右肝承之。”张介宾《类经·藏象类一》说得更明白:“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几,藏府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能,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经过这样的理性思辨,终于演化成以心为主导、五脏六腑分工合作的生命活动系统,在诸脏腑生理活动模式中独成体系。

    心为生命活动的主宰,当然也包括精神活动。但心对精神活动的控制作用是夹杂于心对人形神主宰之中的。如《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客)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这段话常被误作“心主神明”的证据。其实,“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句无可争议讲心为人一身之主宰;而“精神之所舍”句,精与神二字联用,《内经》很少用以独表精神活动,而是形神并主,因而“神志总属于心”之说没有实际意义,倒是“五脏藏神论”中的心藏神之说更具理论与临床价值。, 百拇医药(烟建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