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成本核算不应是糊涂帐
纵深分析
新闻:
历时一年、几经修改的广东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通过了省政府批准,本月将进行公布,预计年内推行。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新方案可令医疗服务价格下调2.61%,每年患者医疗总费用减少2.85亿元。
广东省卫生厅党组书记黄小玲昨日在广东“民生热线”节目中透露,全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已经获得省政府的通过,省物价局将联合卫生厅在本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最新调整后的方案。第一次公布的方案中有222个价格下调项目,127个项目价格上调。去年6月28日省物价局就价格方案召开了首次听证会,听证会大部分代表对上调项目提出反对意见。省物价局听取了多方意见,对方案做出调整,砍掉36项原本打算上调的项目,并降低另外19项的升幅。
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广东省卫生厅规材处在全省选取了46家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测算,结果得出一年的医疗费用可减少8164万元,医疗服务价格下调2.61%。这一方案推广至全省医院后,全年可节省医疗费用2.85亿元。
点评:
大型医疗器械检查费用又要降低了,那些前几年迫不及待地给医院里的大型医疗器械更新换代的院长们心里是否有些懊悔呢?如果千辛万苦投入的一台大型医疗器械竟然与更换前收费一模一样,那么撇开该器械给医疗诊断带来的便利,事实上更新换代并没有给医院多增加任何的经济利益,只是徒然加大了医院的投入。
但是,国家降低大型医疗器械检查费用的决心日见坚定。这或许将给那些热衷于换代的管理者们提个醒——有没有必要进行如此频繁的更新换代,医院每年投入那么大的资金用于购置大型医疗器械,哪些钱是花在刀刃上?哪些则纯粹打了水漂?如果在物价局的文件上看不到新购置的器械有价格优势,是否意味着又要开发更多的“大处方”来缓解大笔投入带来的资金压力呢?如果想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体验到医院检查价格的降低,降低检查费用似乎还不够,还应该对检查的阳性率进行监督,以防“大检查”再次加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怕就怕有些医院以增加检查量来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使降价实际上成为一句空话。
话又说回来,有位研究流通的专家曾经说:“中国医院管理根本缺乏成本核算意识,或者说,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界经常就是一笔糊涂帐。”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一直以来,医院总是抱怨某些收费过于低廉,根本不能反映医院的投入,更无法反映医生的价值,而国家则总为了避免“看病贵”,不停地降低某些检查的费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究竟哪个高了,哪个低了,哪个应该调高,哪个应该调低,其中的成本如何核算?如果能够有一笔透明的帐,在实行听证的时候就可以明明白白摆在桌面上,又何至于像目前一样,听证之后,相关行政部门还要再“论证”一年呢?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21期, 百拇医药(江沂)
新闻:
历时一年、几经修改的广东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通过了省政府批准,本月将进行公布,预计年内推行。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新方案可令医疗服务价格下调2.61%,每年患者医疗总费用减少2.85亿元。
广东省卫生厅党组书记黄小玲昨日在广东“民生热线”节目中透露,全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已经获得省政府的通过,省物价局将联合卫生厅在本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最新调整后的方案。第一次公布的方案中有222个价格下调项目,127个项目价格上调。去年6月28日省物价局就价格方案召开了首次听证会,听证会大部分代表对上调项目提出反对意见。省物价局听取了多方意见,对方案做出调整,砍掉36项原本打算上调的项目,并降低另外19项的升幅。
根据调整后的方案,广东省卫生厅规材处在全省选取了46家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测算,结果得出一年的医疗费用可减少8164万元,医疗服务价格下调2.61%。这一方案推广至全省医院后,全年可节省医疗费用2.85亿元。
点评:
大型医疗器械检查费用又要降低了,那些前几年迫不及待地给医院里的大型医疗器械更新换代的院长们心里是否有些懊悔呢?如果千辛万苦投入的一台大型医疗器械竟然与更换前收费一模一样,那么撇开该器械给医疗诊断带来的便利,事实上更新换代并没有给医院多增加任何的经济利益,只是徒然加大了医院的投入。
但是,国家降低大型医疗器械检查费用的决心日见坚定。这或许将给那些热衷于换代的管理者们提个醒——有没有必要进行如此频繁的更新换代,医院每年投入那么大的资金用于购置大型医疗器械,哪些钱是花在刀刃上?哪些则纯粹打了水漂?如果在物价局的文件上看不到新购置的器械有价格优势,是否意味着又要开发更多的“大处方”来缓解大笔投入带来的资金压力呢?如果想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体验到医院检查价格的降低,降低检查费用似乎还不够,还应该对检查的阳性率进行监督,以防“大检查”再次加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怕就怕有些医院以增加检查量来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使降价实际上成为一句空话。
话又说回来,有位研究流通的专家曾经说:“中国医院管理根本缺乏成本核算意识,或者说,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界经常就是一笔糊涂帐。”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一直以来,医院总是抱怨某些收费过于低廉,根本不能反映医院的投入,更无法反映医生的价值,而国家则总为了避免“看病贵”,不停地降低某些检查的费用。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究竟哪个高了,哪个低了,哪个应该调高,哪个应该调低,其中的成本如何核算?如果能够有一笔透明的帐,在实行听证的时候就可以明明白白摆在桌面上,又何至于像目前一样,听证之后,相关行政部门还要再“论证”一年呢?
医药经济报2006年 医院周刊第21期, 百拇医药(江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