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技杂志》 > 2006年第3期
编号:11006985
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处理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3期
     心脏病手术已由先天性心脏病,逐渐向后天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等)拓宽手术范围。手术后的监护及心律失常的及时处理是手术后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4年7月心脏病术后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加以总结。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0年5月至2004年7月共做各种心脏病手术75例,先天性心脏病5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14例,室间隔缺损14例,法乐氏三联征12例,法乐氏四联征6例,心内膜垫缺损4例;后天性心脏病25例,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1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置换8例,冠状动脉搭桥5例。男性45例,女性30例,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

    2 手术后常见心律失常

    本组75例术后经严密心电监护,其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00%,其中室性早搏为55人次(55/75),其发生率为73.33%房性早搏为25人次(25/75),发生率为33.33%;窦性心动过速75例(75/75),发生率为100.00%;室上性心动过速为15人次(15/75),发生率为20.00%;心房纤颤10例(10/75),发生率为13.33%;心室扑动5例(5/75),发生率为6.67%;窦性心动过缓18人次(18/75),发生率为24%。Ⅰ°AVB 9例(9/75),发生率为12.00%;Ⅱ°一型AVB 6例(6/75),发生率为8%;Ⅲ°AVB 3例(3/75),发生率为4.00%。

     3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心脏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诸多,常见原因有:低心排血量、心包填塞、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心脏抑制性药物的应用、心力衰竭等。

    4 术后心律失常的处理要点

    各种早搏:在去除诱因的同时作如下处理:偶发室性早搏多为一过性,应严密观察,必要时应用镇静剂,若上述处理无效,可选用利多卡因;频发性室性早搏可选用利多可因或心律平静脉滴注;房性早搏若无传导阻滞可用β受体阻滞剂;Ⅰ°AVB、Ⅱ°一型AVB房室传导阻滞选用阿托品静脉点滴;Ⅱ°二型、Ⅲ°AVB应安装心脏起搏器;快速心房纤颤选用快速洋地黄制剂;心室扑动或颤动应进行电除颤。

    5 讨论

    心脏及心脏血管手术,包括多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包剥离术、室壁瘤切除术、冠状动脉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术等,心脏及心脏血管手术都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心脏传导系统,而发生一 过性或永久性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分支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动过速等。其机制系不同类型的心脏病,因手术操作部位不同,可造成不同部位的血管和传导系统损害,导致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右房切口可损害窦房结及周围组织,术后出现窦房传导阻滞;心内手术时可损伤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双束支出观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另外,由于术后心肌炎症、水肿亦可造成不同部位的传导阻滞或交界性心律失常。心脏手术后快速心律失常如各种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短阵性室速、室颤等,主要由于两方面原因所致。其一是某些麻醉药物,尤其是吸入性麻醉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迷走神经兴奋现象和交感神经兴奋现象,可诱发心动过速、传导阻滞或各种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其二是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由于心脏病术后病人存在不同程度脱水,轻度脱水对心电图无影响;中度脱水及低血钾可造成心动过速及心律失常。高碳酸血症除作用于颈动脉化学感受器外,可直接作用于血管运动中枢,酸中毒时H+竞争抑制Ca2+,与肌蛋白结合,易诱发心室颤动;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引起高钾血症,导致各种心律失常。

    综上所述,心脏病手术后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为诸方面的,及时监测、识别及早期处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莱阳中心医院,山东 莱阳 265200, http://www.100md.com(孙向丽,胡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