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名称的英语翻译谈翻译中的“信”与“不信”
医学,,],医学,中国传统;,语言学;,翻译;,英语,1“信”的似是而非与似非而是,2“信”的内涵与外延,3“信”的约定与俗成,4“信”的表层
[关键词] 医学,中国传统; 语言学; 翻译; 英语On truthfulness in light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nomencl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IU ChuanYu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Center,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KEY WORDS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English
J Chin Integr Med, 2005, 3(3): 247251
白居易曾写有一首诗,名为《花非花》。这首诗并不是白居易的代表之作。然而在我与友人有关翻译的通讯中,这首诗却常常被提到,并被赋予了种种新的含义,借以阐述各自对于翻译中“信”的理解和认识。这首诗全文如下: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子木先生在谈到翻译中信息转换的灵活多变性时,曾引用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他说:“似是而非,似非而是,译理定数,游若鬼神。瞬息之际,乾坤倒转,分寸之间,雄兵百万。”翻译中信息的转换正如子木先生所言,常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中游移不定,但却并非虚无缥缈,也并非无“信”可守。
“信”是译事之根本。所以鲁迅先生在谈到“信”的问题时,有“宁信而勿顺”之说,用词虽可商榷,但对“信”的强调却是值得肯定的。如果所译之文不合原作之义,即便翻译得又“顺”又“达”,亦毫无意义。在时下的中医对外翻译工作中,最难保证的也是一个“信”字。这也是译界有识之士长期以来甚为担忧的问题。如果不能做到“信”,那么翻译中医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本文试从“中医”这个名称的英语翻译出发,谈一谈中医翻译中“信”的度与量。
1 “信”的似是而非与似非而是
从中医长期的对外翻译交流与目前的发展实际来看,“信”的要求的确有待加强。但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也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不能以点带面。我们说中医翻译中“信”的要求有待加强,这是就翻译的目的和标准而言的,并不是说中医翻译中一点“信”都没有。其实有时“信”与不“信”也是相对的。比如将“中医”翻译成Chinese medicine或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644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