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007724
糖尿病高凝血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6年第6期
     【摘要】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高凝状态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参数、血浆D-二聚体、Fbg、TT、PT、APTT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糖尿病两组PLT、MPV、PDW、Fbg、D-二聚体、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TT、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糖尿病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组比较MPV、PDW、Fbg、D-二聚体、APTT差异有显著性(P<0.01),TT、PT、PL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高凝状态;血小板;D-二聚体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病。常有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及高脂血症等代谢紊乱,这些病理改变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导致高凝和血淤倾向,易发生血栓形成。因此,控制高凝状态是防治血管并发症的重要一环。本文对我院6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16例患者并发视网膜或肾病等微血管病变),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照组60例健康体检者,均无心血管病、肾脏病、糖尿病及其他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3岁。糖尿病组2005年1~11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5岁,其中16例并发视网膜或肾病等微血管病变,诊断均符合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

    1.2 检测方法 (1)采用日本sysmex Kx-21血球仪及配套试剂进行PLT、MPV、PDW的测定。用TECO Coatron IV型血凝仪和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血凝检测试剂盒测定Fbg、TT、PT、APTT。采用Mycocard 金标法D-二聚体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以x±s表示,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和各实验组的PLT、MPV、PDW、Fbg、D-二聚体、TT、PT、APTT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

    2.1 各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糖尿病两组的PLT、MPV、PDW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比较PLT降低,但不明显(P>0.05),MPV、PDW均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

    2.2 各组D-二聚体、Fbg、TT、PT、APTT的变化 糖尿病两组的D-二聚体、Fbg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TT、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P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无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性。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比较D-二聚体、Fbg、APTT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TT、PT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易并发微血管病变的机制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微血栓形成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导致微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血小板特点是数量多而且体积大,在血管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报导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增大且增大的血小板具有更强的反应活性,血小板异常在血管病变中的作用,目前公认为血小板活化因子增多,使血小板粘附聚集在内膜,释放出血栓素A2。另外,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第Ⅷ因子,血小板第Ⅳ因子,PAI等,促进内皮细胞损伤和增生[1,2]。近年来有学者还提出检测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对诊断2型糖尿病高凝状态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Fbg作为凝血因子,可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血栓,Fbg作为血浆中最大的链状蛋白,可增加血浆和全血粘度。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所分解的一种特异的代谢产物,是体内存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的特异指标,是敏感的纤溶分子标志物之一[3]。本实验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Fbg、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有并发症组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表明糖尿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高凝状态参与了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APTT明显缩短尤其伴有微血管病变患者,这进一步证实其体内有高凝倾向[4,5]。因此,进一步深入认识糖尿病患者高凝状态并加强治疗,对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白秀平.糖尿病肾病中血小板的异常.国外医学·内科分册,2003,30(12):521-523.

    2 胡龙华,魏欣.糖尿病患者高凝状态血小板参数改变的原因分析.临床检验杂志,1996,14(5):279.

    3 刘杰远,陈振祥,白桦,等.糖尿病患者凝血,抗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2,17:171-173.

    4 龙兆丰,屈国云,徐敏,等.血浆D-二聚体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434-436.

    5 许曼音.糖尿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25.

    作者单位:300270 天津,天津大港医院检验科

    (编辑:海 涛), 百拇医药(李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