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学校卫生》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007986
心理健康控制源、自我效能与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相关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学校卫生》 2006年第5期
精神卫生,,精神卫生;自我评价(心理学);相互影响分析;学生,【摘要】,【关键词】,1对象与方法,2结果,3讨论,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可能性与心理健康控制源和心理咨询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心理健康控制源量表和心理咨询自我效能问卷对武汉市大学生380名进行调查。 结果 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女生的求助意愿高于男生,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个体遇到心理困扰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可能性越高,内控的个体比外控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求助意愿;心理咨询自我效能与求助意愿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咨询自我效能和有心理困扰学生的求助意愿,特别是男性和贫困学生这2个群体。

     【关键词】 精神卫生;自我评价(心理学);相互影响分析;学生

    心理咨询是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专业途径。但是,有关研究表明,多数大学生在遭遇心理问题时,即使在能够获得专业帮助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1-2] 。许多个体在面对应激压力时并不寻求心理援助,特别是专业的心理援助,而自己又没有足够的内在资源独立应对困境,以致不少人最后出现心理崩溃,酿成恶果。如何帮助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提高求助意愿,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急迫的课题。为此,笔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控制源和心理咨询自我效能感对于向专业人员求助的影响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武汉市3类高校学生为对象,发放问卷380份,获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为85.3%。其中男生177名,女生147名;独生子女110名,非独生子女214名;文科学生233名,理科学生91名;家庭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67人,501~1000元的95人,1001~2000元的106人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8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