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2006年第9期
编号:11008783
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年第9期
胸椎间盘突出,1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胸椎间盘切除术,2侧后方入路胸椎间盘切除术,3侧前方入路胸椎间盘切除术,4经胸腔镜胸椎间盘切除术,5经关节突入路手术切除胸椎间盘突出症
     胸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其发病率每年不足百万分之一〔1〕,在所有椎间盘突出症中约占025%~075%〔2〕,近年来,随着对本病成像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其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磁共振(MRl)检查应用的日益广泛,目前对于本病的诊断率临床报道有逐渐增高的趋势〔3〕。

    胸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而且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较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Eleraky等〔4〕报道3例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与心血管疾病相混淆,在临床上需要认真鉴别诊断。一旦发病,脊髓压迫症状多呈进行性发展,而且多伴有马尾神经损害,故致残率相对较高,诊断一经确立,多需要手术治疗〔5〕。而且手术本身存在很大的难度和风险。目前对于该病的诊断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该病的治疗上国内外研究也相对较多,鉴于胸段脊髓特有的解剖学特点,该节段的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尽可能减少对脊髓及神经根的牵拉刺激格外重要。现在将其在手术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个综述如下。

     1 后路椎板切除减压胸椎间盘切除术

    后路椎板切除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手术方法相对简单,只是去除病变节段的椎板,给脊髓更大的后方空间。这种方法可以使胸段脊髓向后退让,减轻脊髓压迫症状。虽然最早有人采用单纯的椎板切除来治疗本病,但是由于这种手术方法未能去除脊髓压迫的直接病因,因为脊髓两侧韧带的相对固定,所以脊髓向后移动的范围不会太大,加之胸段脊髓向后方退让的余地不大,术后效果不理想。后来有作者对此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良,试图从后路行胸椎间盘切除,切除椎板后向一侧牵拉脊髓和神经根,从后方暴露出突出的椎间盘,将其切除。但是这种方法在术中必须通过对脊髓的牵拉才能使椎间盘切除得以实施和完成,突出的椎间盘本身就可以导致病变节段椎管更加狭窄,这样的牵拉暴露常常导致脊髓压迫损害症状的进一步加重。Patterson等〔6〕报道临床上观察了40例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同时行椎间盘摘除术,术后有其中的14例患者出现了医源性截瘫,因此该术式被公认为具有高度的危险性,临床上很少将其作为主要的胸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术式〔7〕。目前此方法已经趋于淘汰。

     2 侧后方入路胸椎间盘切除术

    该术式切除的范围包括与突出椎间盘同序数及高一序数的一段肋骨,横突、下一椎体的椎弓根以及根据需要行半椎板切除,即敞开椎管的侧后壁进行减压,尤其适用于外侧型突出的椎间盘。但是对于中央型或者旁中央型的椎间盘来说,要行椎间盘切除也同样存在牵拉干扰脊髓的风险,临床上应该慎重。刘兴炎等〔8〕报道8例偏左、右侧胸椎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切除一侧椎板、关节突与椎弓根显露突出节段的硬膜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3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