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431
鸡肋?花瓶?还是特色?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9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69期(总第2324期 2006.06.19)
     在走访一些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院长们总是自豪地告知笔者“我们中心设有家庭病床××张、建健康档案××份”等让人啧啧称赞的成绩。然而在与负责人或一线医务人员进一步详谈时,却发现这些特色服务背后隐藏着一丝无奈。

    “提供上门服务虽说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色之一,但服务成本却是院长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坦言。这位院长简单地算了一笔账:一名社区护士若负责家庭病床,来回路程加上在患者家中停留的时间,平均每家至少需要1小时,还不包括遇到特殊情况,因此通常一个上午大概只能跑3~4家;若这名护士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门诊,一个上午至少可以为10~20位患者提供服务。现在大部分上门服务的费用都不比门诊高多少,这对需要考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10人生计的院长而言,做还是不做,决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除了经济指数外,院长们还得为人员安排问题烦恼,如果不是特别热心的医务人员,是很难坚持每天穿梭在社区大街小巷的,因为拿到的工资几乎与呆在中心内毫无区别。由此,上门服务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鸡肋”。

    如果说只能收回部分成本的上门服务被部分社区卫生中心视为鸡肋的话,近乎义务式地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就更难刺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积极性了。谈到建健康档案的困难时,听到最多的就是居民不信任、不配合等等。然后那些历尽千辛万苦才做好的档案就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资料室,只有主管部门检查或媒体宣传时才再次拿出来——成为比“鸡肋”更不被重视的“花瓶”。

    难道所谓的特色服务仅仅是形式上的东西?不是,也不应该是!只要能仔细挖掘特色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不会白做工的。笔者曾走访过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该服务站附近有不少医院,但服务站每日的门诊量仍能保持在一个较理想的数字。面积不算大、设备比较简易的服务站里挤着不少患者,而服务站吸引患者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其家庭病床服务。据了解,该服务站负责家庭病床的医护人员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常给患者普及健康知识,并且介绍服务站的医疗特色。一位家住某三甲医院旁边的患者也告诉笔者,她选择该服务站正是看中了社区护士诚恳的服务态度及服务站较低的收费水平。

    当然,除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己的努力挖掘外,政府的扶持、补助也十分必要。就如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所说:“如果政府不给予扶持、补助的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的家庭病床越多,亏损也就越多。若亏损超过了中心能承受的范围,上门服务就只能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满足居民的需求,最终导致患者流失。”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25期, 百拇医药(李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