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巷深处重塑传统荣光
传统中医只分内外两科,一个内科医生能治疗包括内、妇、儿以及情志在内的多种病症。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医是真正的全科医生。孙思邈、张仲景、华佗……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名医几乎都在大江南北走街串巷,在大量救危扶困的临床实践中完成了中医理论思想构建。中医的生命力在民间,在百姓生活深处。现代中降囊桓龈颈浠侨嬉宋饕降恼锒现瘟颇J健T谖瘴鞣阶匀豢蒲?br>宝贵经验的同时,中医走进象牙塔,远离患者的喜怒哀乐日常生活,由此百弊杂生。现代社会环境下中医之根重归民间土壤,是振兴中医的关键。“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程,为此提供了一个创造性思路。
中医发展遭遇瓶颈,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许多地方,全市只有一家市立中医医院,却依然门诊量递减,入不敷出。生存问题成为中医医院普遍面临的压力,医院专家之间、各科室之间争抢患者,而创收能力甚至已取代科研成果,成为医院考核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在这种状况下,医务人员无心钻研临床课题,失去“悬壶济世”的责任心。这些因素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医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让患者对中医进一步失去信任。甚至一些中医院明文规定,发热病人用中医治疗,如果3日内不退烧,就一定要上西药。长期以来,吸纳接收现代医学元素一直是振兴中医的主流努力方向。建国后,全国卫生协会将个体医生按现代医学模式组织起来,建立基层医院和卫生合作社,这是中医现代化的开端。随后高端中西医结合展开,并培养出陈可冀等在中医现代化理论上很有建树的西学中专家。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患者掌握的医疗知识越来越多,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功利性。中医循序渐进的诊病思路和治疗特色很难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求。与此同时,目前全国大小中医院虽有近2500家,但基本上全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经没有真正传统的中医医院。查病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与化验;断病主要靠化验单的数据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具;抓药是中药、西药并用;验效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因此,现行中医医院已经难称为真正中医临床基地,也没有多少中医大夫真正能按中医思维看病。现代西医治疗体制从来没有能真正地与中医治疗理念完美融合。在貌似全面精细的分科背后,医生与患者日渐疏远,中医地位下降,作用衰微,已处于困境。
, 百拇医药
现代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管理制度,已不能允许中医医生像从前一样,走街串巷以游医郎中的形式出现。但在西医医院体制与登堂入室送医上门之间,我们其实有更折中的选择,那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医与社区医疗有着先天的血缘联系。中医的简、便、验、廉,超越生化检验设备的限制,以及在慢性疾病治疗调理方面的优势,完全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在严格的资质认证管理体制下,让医生与患者保持一种稳定且相对紧密的接触,深入了解患者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状态变化的细节,辨证施治综合治疗,在改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低、条件差的现状的同时,为中医现代化积累进行着全新的探索。
走回民间,重塑荣光,需要医务人员放低身段。中医振兴上靠人才培养,下靠提升疗效。角色回归,阵痛在所难免,“财力不足、设施不齐全、工资标准低”也不应成为“望而却步”的理由。“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治中医之弊,同样要拿出“大医精诚”的决心和勇气。卧薪尝胆,而后方能“用药无误”。
文/郑石如, 百拇医药
中医发展遭遇瓶颈,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许多地方,全市只有一家市立中医医院,却依然门诊量递减,入不敷出。生存问题成为中医医院普遍面临的压力,医院专家之间、各科室之间争抢患者,而创收能力甚至已取代科研成果,成为医院考核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在这种状况下,医务人员无心钻研临床课题,失去“悬壶济世”的责任心。这些因素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医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让患者对中医进一步失去信任。甚至一些中医院明文规定,发热病人用中医治疗,如果3日内不退烧,就一定要上西药。长期以来,吸纳接收现代医学元素一直是振兴中医的主流努力方向。建国后,全国卫生协会将个体医生按现代医学模式组织起来,建立基层医院和卫生合作社,这是中医现代化的开端。随后高端中西医结合展开,并培养出陈可冀等在中医现代化理论上很有建树的西学中专家。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患者掌握的医疗知识越来越多,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有功利性。中医循序渐进的诊病思路和治疗特色很难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求。与此同时,目前全国大小中医院虽有近2500家,但基本上全是中西医“结合”医院,已经没有真正传统的中医医院。查病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与化验;断病主要靠化验单的数据判定;处方主要按西医思维与理论来开具;抓药是中药、西药并用;验效主要靠西医仪器来检测。因此,现行中医医院已经难称为真正中医临床基地,也没有多少中医大夫真正能按中医思维看病。现代西医治疗体制从来没有能真正地与中医治疗理念完美融合。在貌似全面精细的分科背后,医生与患者日渐疏远,中医地位下降,作用衰微,已处于困境。
, 百拇医药
现代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管理制度,已不能允许中医医生像从前一样,走街串巷以游医郎中的形式出现。但在西医医院体制与登堂入室送医上门之间,我们其实有更折中的选择,那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医与社区医疗有着先天的血缘联系。中医的简、便、验、廉,超越生化检验设备的限制,以及在慢性疾病治疗调理方面的优势,完全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在严格的资质认证管理体制下,让医生与患者保持一种稳定且相对紧密的接触,深入了解患者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状态变化的细节,辨证施治综合治疗,在改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低、条件差的现状的同时,为中医现代化积累进行着全新的探索。
走回民间,重塑荣光,需要医务人员放低身段。中医振兴上靠人才培养,下靠提升疗效。角色回归,阵痛在所难免,“财力不足、设施不齐全、工资标准低”也不应成为“望而却步”的理由。“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治中医之弊,同样要拿出“大医精诚”的决心和勇气。卧薪尝胆,而后方能“用药无误”。
文/郑石如,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