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家庭导致空巢心理
自己给自己过生日,不自觉地给儿女摆放上碗筷,翻看照片……儿女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一个个离巢拼搏,一天天变老守巢的父母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缓解心中的孤寂和落寞。
“空巢家庭”越来越多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在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至30%,除了日本,大多数老年人均与子女分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与子女同住的只有百分之十几。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全部家庭户中65岁以上独居者占11%。瑞典独居老年人达到40%,即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4人独居。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199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而2004年上升到25.8%。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2004年,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30%,天津市为36.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单身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3.8%上升到2004年的11%,即增加了两倍。另据有关部门对天津、杭州、无锡三城市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表明:10.9%的老人生活在单身家庭里,29.1%的老人生活在夫妇二人家庭里,即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老人总数40%以上。
, http://www.100md.com
“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扩展。”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勤表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准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专家们认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二十多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空巢家庭背后是情感空虚
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大致需经历五个阶段:诞生,新婚,生育,空巢和解体。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中,空巢期多在夫妻晚年,而今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离家的时间越来越早,比过去提前了五六年。三口之家,孩子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分离,使许多夫妻难以适应,容易引发夫妻的情感危机。“空巢综合征”的表现为:
, http://www.100md.com
——心理问题。空巢老人普遍都有一种“空巢感”。空巢感也就是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究其原因,一是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感到冷清、寂寞;二是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及至老年正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不由得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感;三是心情抑郁,行为退缩,这些老人可能由于本身性格方面的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缺乏独立自主、振奋精神、重新设计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疾病的医护问题。空巢家庭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生了病以后特别感到无助。单身老人病死在床上,待人们发现时已成一堆白骨的事例,近年来也屡见不鲜。就是那些相依为命的老夫妇家庭,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当一个老人生病时另一个尚可陪同就医;但当夫妇俩人都因病而躺在床上时,怎么办?
——生活的照料问题。单身老人对此忧虑最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精力的衰退,将来总有一天难以独立地照料自己,到了这一天怎么办?特别是生活中发生意外的时候,如何得到援助?
, http://www.100md.com
应对空巢心理危机有良策
减少子女离家后对家庭的心理冲击,避免空巢出现的情感危机,就要积极防治“空巢综合征”。
一要未雨绸缪,正视空巢。有些家庭对空巢心理准备不足,不愿面对,似在回避,误以为“空巢综合征”是一过渡性的,岂不知忽视带来的负作用会更大,只有积极正视,才能有效防止空巢带来的家庭情感危机。
二要重燃激情,找回感觉。中老年人具有怀旧、恋旧的心理特点,尘封的旧情终难忘。如王先生在空巢困扰下挣扎了很久,遵照心理治疗的要求,夫妻共同参与文娱活动,当夫妻俩卡拉OK重唱恋爱中的同一首歌时,他们唱的泪满脸心又醉,找回了当年含情脉脉的感觉。
三要对症下药,心病医心。预防“空巢综合征”,不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法,如赌博,不正当的娱乐活动等。西方国家缓解中年情感危机曾出现“夫妻互换”游戏都是饮鸩止渴、非常错误的。对于“空巢综合征”,由于症状病因不同,必须接受规范的心理治疗。
, 百拇医药
父母呼唤:常回家看看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还记得1998年的那台春节联欢晚会吗?一首平常得像聊天一样的歌曲却在那场晚会之后广为传唱。歌手陈红动情地回忆道,有位老人拉着她的手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的确,在这个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社会里,“常回家看看”正是老人们发出的最强烈的呼唤。
老人们大都可以过清贫的生活,但却不能忍受漫长的对在外孩子的思念,那是一种扯心扯肺“催人瘦”的思念呀,有几个老母亲能顶住这种牵肠挂肚的揪扯啊!父母最想摸到的并不是你寄去的汇款单,而是你的那一张被父母哺育的脸啊。只有当拉着你的手、摸着你的脸的时候,只有当切实地感觉到你自然的呼吸的时候,他们才感到踏实才能睡得香吃得甜,这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代替得了的。“子女首先在内心深处要孝”,中国的孝文化很重要,作子女的必须从内心深处诚恳地关心父母。子女们要充分地认识到空巢老人在生理上可能遭遇的危机,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有的放矢的为父母的身体健康做一些实事。有专家强调,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最好不要太远。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提倡“一碗汤”距离,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身在异地,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常回家看看,其实并不是要求子女们必须抛开自己的工作常常回家与父母相聚,空巢老人也不希望影响子女们的事业和前途。他们唯一的奢望只不过是,子女能多关心父母,能发自内心的做一些有益于身处空巢的父母的事情。, 百拇医药(王艳坤)
“空巢家庭”越来越多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在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至30%,除了日本,大多数老年人均与子女分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与子女同住的只有百分之十几。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初,全部家庭户中65岁以上独居者占11%。瑞典独居老年人达到40%,即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4人独居。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199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而2004年上升到25.8%。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2004年,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30%,天津市为36.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单身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3.8%上升到2004年的11%,即增加了两倍。另据有关部门对天津、杭州、无锡三城市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表明:10.9%的老人生活在单身家庭里,29.1%的老人生活在夫妇二人家庭里,即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老人总数40%以上。
, http://www.100md.com
“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扩展。”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勤表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准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专家们认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二十多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空巢家庭背后是情感空虚
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大致需经历五个阶段:诞生,新婚,生育,空巢和解体。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中,空巢期多在夫妻晚年,而今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离家的时间越来越早,比过去提前了五六年。三口之家,孩子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分离,使许多夫妻难以适应,容易引发夫妻的情感危机。“空巢综合征”的表现为:
, http://www.100md.com
——心理问题。空巢老人普遍都有一种“空巢感”。空巢感也就是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究其原因,一是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感到冷清、寂寞;二是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及至老年正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不由得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感;三是心情抑郁,行为退缩,这些老人可能由于本身性格方面的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缺乏独立自主、振奋精神、重新设计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疾病的医护问题。空巢家庭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生了病以后特别感到无助。单身老人病死在床上,待人们发现时已成一堆白骨的事例,近年来也屡见不鲜。就是那些相依为命的老夫妇家庭,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当一个老人生病时另一个尚可陪同就医;但当夫妇俩人都因病而躺在床上时,怎么办?
——生活的照料问题。单身老人对此忧虑最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精力的衰退,将来总有一天难以独立地照料自己,到了这一天怎么办?特别是生活中发生意外的时候,如何得到援助?
, http://www.100md.com
应对空巢心理危机有良策
减少子女离家后对家庭的心理冲击,避免空巢出现的情感危机,就要积极防治“空巢综合征”。
一要未雨绸缪,正视空巢。有些家庭对空巢心理准备不足,不愿面对,似在回避,误以为“空巢综合征”是一过渡性的,岂不知忽视带来的负作用会更大,只有积极正视,才能有效防止空巢带来的家庭情感危机。
二要重燃激情,找回感觉。中老年人具有怀旧、恋旧的心理特点,尘封的旧情终难忘。如王先生在空巢困扰下挣扎了很久,遵照心理治疗的要求,夫妻共同参与文娱活动,当夫妻俩卡拉OK重唱恋爱中的同一首歌时,他们唱的泪满脸心又醉,找回了当年含情脉脉的感觉。
三要对症下药,心病医心。预防“空巢综合征”,不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法,如赌博,不正当的娱乐活动等。西方国家缓解中年情感危机曾出现“夫妻互换”游戏都是饮鸩止渴、非常错误的。对于“空巢综合征”,由于症状病因不同,必须接受规范的心理治疗。
, 百拇医药
父母呼唤:常回家看看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
还记得1998年的那台春节联欢晚会吗?一首平常得像聊天一样的歌曲却在那场晚会之后广为传唱。歌手陈红动情地回忆道,有位老人拉着她的手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的确,在这个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社会里,“常回家看看”正是老人们发出的最强烈的呼唤。
老人们大都可以过清贫的生活,但却不能忍受漫长的对在外孩子的思念,那是一种扯心扯肺“催人瘦”的思念呀,有几个老母亲能顶住这种牵肠挂肚的揪扯啊!父母最想摸到的并不是你寄去的汇款单,而是你的那一张被父母哺育的脸啊。只有当拉着你的手、摸着你的脸的时候,只有当切实地感觉到你自然的呼吸的时候,他们才感到踏实才能睡得香吃得甜,这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代替得了的。“子女首先在内心深处要孝”,中国的孝文化很重要,作子女的必须从内心深处诚恳地关心父母。子女们要充分地认识到空巢老人在生理上可能遭遇的危机,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有的放矢的为父母的身体健康做一些实事。有专家强调,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最好不要太远。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提倡“一碗汤”距离,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而不会凉为标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身在异地,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常回家看看,其实并不是要求子女们必须抛开自己的工作常常回家与父母相聚,空巢老人也不希望影响子女们的事业和前途。他们唯一的奢望只不过是,子女能多关心父母,能发自内心的做一些有益于身处空巢的父母的事情。, 百拇医药(王艳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