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737
加大投资陷入怪圈?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28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73期(总第2328期 2006.06.28)
     很多生产辛伐他汀的非专利药厂和原料药厂最近应该格外关注美国的市场动态。今年6月,辛伐他汀在美国的专利将到期,这使得3年前曾因该专利在欧洲失效而获得巨大利益的企业们本有理由相信,其未来在美国市场也有攫取可观份额的可能。

    但不幸的是,由于市场的膨胀,自2004年以来,原本具有高利润率的他汀类原料药已经渐渐失去昔日风光。这种影响同样存在于辛伐他汀市场,国内销售价格一路走低。可以预见,这种行情并不会因为美国市场的开放而出现较大变化。

    事实上,受到行业周期影响,以他汀类原料药为代表的特色原料药行业正在进入一个调整期。于是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出路。尤其自2005年以来,国内一批原料药企业开始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大量新基地的建设、新项目的上马被认为是产业竞争开始进一步升级的标志。

    “企业显然希望通过产品结构调整走出困境。但在近期,加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在整个产业利润滑坡的背景下,却使得产业的风险加大。”来自资本市场的一种观点如是认为。
, 百拇医药
    如果这种担忧成立,对于整个原料药行业,特别是希望获得资本市场支持的企业来说,便不得不承受这种企业预期与市场预期的错位。

    不同声音

    4月25日,G海正公布了其2006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2006年第一季度,G海正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22%;实现净利润2732.79万元,较上年减少19.67%。报告期内,公司每股收益为0.061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21%,比上年同期减少了0.61个百分点。

    G海正业绩下降的背后是国内他汀类原料药产量不断增大,价格持续走低的大背景。资料显示,2001年,国内4类他汀类原料药的生产总量约为18吨,而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已经猛增到288.5吨,仅3年时间,总产量增长了十多倍。

    作为业内的龙头,海正所面临的价格困境是整个行业当下处境的表征。而为了扭转目前的业绩,G海正将“选择优势品种进行攻关,尽快实现产业化生产,确保产品梯度、广度储备优势”作为企业未来的战略之一。
, 百拇医药
    为此,在未来3年内,海正药业公司将有多笔大额的固定资产投资发生,包括新一代抗肿瘤药生产项目、新一代驱虫药、第四代抗生素产品生产项目、基因重组药物项目以及医药出口制剂项目、他汀类产品技改项目等。以上投资按照计划累计将达到18.206亿元,其中2006年预计投资5.36亿元。由于所需资金巨大,公司将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包括国际资本运作,赴海外上市;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国内债务融资,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都已着手实施。

    “我们以做特色原料药为主,原料药业务目前占到公司80%的比例。按照国际知名医药公司开始实现‘原料药到制剂垂直体’的市场发展趋势看,公司现在的业务比例对未来发展极其不利,所以我们不得不重视对产业结构的调整。”G海正董秘张薇向记者表示。

    但是对于这样的投资,资本市场却存在着不同的考量。来自证券研究机构的分析则认为,由于海正药业近期项目建设投资巨大,并将陆续有大量的在建工程转固,给公司带来大笔的折旧,对该公司短期业绩可能造成较大影响。另外,目前该公司主营产品仍然存在价格下跌的压力,重要品种之间衔接的时间差问题在短期内也无法缓解。而这些因素将有可能影响到其2006年的业绩增长。
, 百拇医药
    发展需要

    事实上,存在这种趋势不止是海正。去年以来,行业内一些前景被看好的公司纷纷加入这一阵营。

    公开信息显示,华海药业2005年年初开始建设川南生产基地也已经有部分生产线陆续投产,预计今年年内可以正式生产的车间将达到10个左右。该基地总投资规模为5.3亿元。此外,总投资3亿元华海药业(汛桥)制剂新厂区于今年3月底也投入建设。这一制剂生产基地着眼于国际规范市场的制剂出口,未来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据浙江上虞当地媒体称,新和成上虞新园区正在建设之中。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8亿元,规划用地1000亩,计划在2010年建设完成,是新和成历年来最大的投资(研发)项目。届时,该公司年产值将达30亿元。京新药业今年在上虞的原料药项目基地的投入目标是1.6亿元,2006年初将形成年产甲磺酸加替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800吨的生产能力。
, 百拇医药
    其实,企业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的初衷来自对未来原料药市场竞争趋势的预期。

    “从公司的发展来说,如果不投的话,就没有发展后劲。而做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产业布局肯定要做投资。”张薇告诉记者,除了原料药项目,海正未来的投资将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制剂项目。“要减小行业价格波动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出路之一是发展制剂业务。比如去年我们作了一个尝试:一个车间通过了COS的认证。如果不做这方面的投入,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就是死路一条了。”

    华海药业证券办王小姐的说法与张薇一致。“我们也很谨慎,也考虑到风险。但是这一步肯定是要走的。如果不加大投入,将来规模上不去,竞争力就不足。现在尽管对资金和效益会有一定影响,但是那毕竟是暂时性的。”

    对此,平安证券研究员倪文昊指出,企业的做法实际上无可厚非。原料药作为医药行业6个子行业,它经常需要进行大笔的固定资产投入。一方面,原料药要逐级放大产能需要固定资产投入,另外,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必然会带来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大。此外,世界原料药向中国和印度的转移也在客观上加剧了这种趋势。
, 百拇医药
    矛盾怪圈

    问题是,尽管这些投资项目本身不存在重大瑕疵,并且有可期的前景,但为何难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同?

    “原来我们和QFII沟通的时候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毕竟从业绩上讲企业还是有压力的,企业要投资,而原有产品价格在下降,有些投资者就认为资本性的投入那么大,短期不能产生效应。”张薇认为,资本市场有如此顾虑是很正常的,这与各种投资者的期望值有关,有的投资者很重视近期收益,而有的则重视远期利益。

    倪文昊认为,这可能并不是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投资者之所以无法更乐观地看待这些企业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恐怕主要是因为他们还不能够看到公司的管理层对于未来所抱有的坚定信心,以及树立这种信心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信息公开程度尚显不足。

    但对此,企业也有自己的苦衷:原料药的销售渠道比较特殊,它的下游客户可能就那么几十个,增加信息透明无异于自杀,将市场机遇拱手让于竞争对手。
, http://www.100md.com
    于是一个怪圈产生了:一方面市场要求原料药企业增加透明度,一方面企业又对公开信息存在顾虑,而结果是市场低估了企业的价值,有可能影响到企业融资,既而最终又影响到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

    实际上,真的存在这样的怪圈吗?

    “目前海正可能还不存在这样困扰。即便是融资,资金筹集也有多种渠道,公司目前先以自筹为主。当然,我们会重视投资者的顾虑,通过把现有产品做好来满足投资者对于短期业绩的要求。”张薇称。

    王小姐则表示,他们无法左右投资者的看法,但是公司目前正常的生产和销售至少可以给他们一个信号,而今后基地投资建成后,定会对前期投入有所弥补。

    然而,对于很多希望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原料药企业,这一问题的答案似乎并不那么简单。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73期, 百拇医药(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