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管拔除致胆汁性腹膜炎5例临床分析
T型管拔除致胆汁性腹膜炎,1临床资料,2讨论,【参考文献】
按期拔除T型管,病人一般多能顺利恢复。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拔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病例屡见不鲜。本文收集本院近10年来出现的以上病例予以分析,以便从中吸取教训。1 临床资料
“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在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发病率为0.66%~0.9%[1]。1991~2001年间,本院共出现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5例,3例为胆总管结石病人,取石后2周拔管,2例为重症胰腺炎病人,术中T型管引流,术后分别于37天及45天拔管。本组年龄32~71岁,男3例,女2例,拔管后出现不同程度腹膜炎,均经腹穿及B超检查证实。5例中4例经窦道重新置入导尿管做负压引流后10~15天顺利拔除。1例因泛发性腹膜炎,重新置入导尿管做负压引流治疗12h临床症状无好转,再次手术探查,术中见腹腔内弥散大量胆汁,约1500ml,行T管再置及腹腔引流,3周后再次拔管治愈。
2 讨论
2.1 发生胆汁漏的原因
拔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很多,现讨论如下:
(1)患者自身原因:一般情况下,术后T管周围胶原纤维增生,14天窦道形成,拔管后不会出现胆汁漏,但由于患者体质差、年老体弱、高龄、肝硬化、低蛋白血症、腹水、上腹部炎症未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和大剂量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造成窦道形成缓慢,造成拔管时胆漏[2]。本组1例合并肝硬化、低蛋白血症,再手术发现窦道形成不完全。2例重症胰腺炎病人,术后长期禁食,低蛋白血症、发热、腹腔炎症重,并发胰瘘,拔管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经置导尿管做负压引流治疗后痊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2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