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东南国防医药》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024108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分类和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东南国防医药》 2006年第2期
血管瘤;脉管畸形;口腔颌面外科,,],血管瘤;脉管畸形;口腔颌面外科,1分类,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方法,5小结,参考文献
     [关键词] 血管瘤;脉管畸形;口腔颌面外科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系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由于以往的命名、分类比较混乱和多学科不恰当的治疗方法,对一些病例造成不同程度的过度治疗和引起难以纠正的并发症,近年来逐渐引起国内同行的重视。因此提高对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认识,了解其分类和临床特点,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分类

    以往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分为血管瘤和淋巴管瘤,血管瘤按形态学分类包括含毛细血管的单纯性血管瘤;含大量通道的海绵状血管瘤和含明显扩张动静脉交通支血管的蔓状血管瘤;淋巴管瘤分为毛细管型、海绵型和囊肿型三种类型。1982年Mulliken 和Glowacki[1]依据细胞学研究和临床相结合,将其划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类。1995年Waner 和Suen 对Mulliken 的分类提出了修改和补充,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统称为脉管疾病,其血管瘤为旧分类中的草莓状血管瘤,其它则归于脉管畸形。血管瘤瘤内富含增生活跃的血管内皮细胞,并有成血管现象和肥大细胞聚集,具有内皮细胞增殖的增生期、消退期。脉管畸形为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管或淋巴管的结构异常,除中线型微静脉畸形外,均不能自行退化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在临床上可进一步分成低流量型和高流量型两类。此分类是根据脉管畸形形成的机制及病变发生的部位等而定,得到我国学者赞同并应用[2,3]。

     2 临床表现

    在临床上,血管瘤呈草莓型,突起皮肤,高低不平,出生时或出生后1个月内多见。主要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皮肤,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粘膜少见。血管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可以自发性消退,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一般在出生后4周和4~5个月为增殖期,8~12个月左右停止生长,继之进入消退期,半数在5岁内消退,5~10岁以后进入退化完成期,局部皮肤恢复正常,个别病例可有皮肤松弛、瘢痕或萎缩。

    脉管畸形:

    中线型微静脉畸形(鲑鱼斑)位于中线部位且项部多见,也可位于额或眉间、人中。表现为淡粉红色斑点,可融合,界限清楚,可自行退化。

    微静脉畸形(葡萄酒色斑)多发生于头颈部,常沿三叉神经分布,病变与皮肤表面平,周界清,呈粉红、鲜红色,大小不一,指压褪色可恢复。可逐渐增大,但不能自行消退。

    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口面部如颊、颈、眼睑、唇、舌、口底、腮腺及颈部。一般在皮下或粘膜下,呈淡兰色或紫色,较深者皮肤、粘膜色泽正常,边界欠清,质地柔软,压之体积缩小并可恢复,体位试验阳性,有时可扪及静脉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96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