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德国针灸疗效大型调查"
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秘书处主办、“中医药现代传承研究”课题组协办的传统医学传承与国际化高级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斯洛文尼亚、巴西等国的针灸学术界代表出席了论坛。论坛上,代表们围绕德国针灸疗效大型调查的情况以及相关的中医药传承与国际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世界针灸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胡卫国博士介绍了近几年德国政府和保险公司正在组织一项耗资数千万欧元的大型针灸临床试验,首批结果表明,“中医针灸对头痛、花粉热以及背痛等病症有长久和明显的疗效”。但在初步结论中也指出,“在一部分试验中,专家分别在病人的有效穴位和非有效穴位上进行针灸,结果发现两种情况对部分疼痛症的效果相当。”世界针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德国医师来华学习针灸中医协会主席米切尔·戈尔曼教授说,德国在针灸推广方面得到世界针联的帮助,近年来发展很快。5年前,医疗保险公司开始组织了一项名为“德国针灸研究”项目,主要是对照针灸与现代医学在治疗周期性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是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针灸临床研究计划。
, 百拇医药 2005年11月发表了第一份研究成果报告。但这个结果公布后,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提出:“现在从这个研究结果来看,针刺的部位不是很重要,学习针灸不是很重要”,有不少人附和这种看法。而在中国学习过针灸的医生,对针灸有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这个研究成果在总的结论方面是好的,针灸比西医的效果好。但选择假性针灸的作法是不对的,他们将治疗点选在经络上或经穴部位的旁开点,这些点本身就有治疗效果。
世界针联主席邓良月教授指出,德国的这项试验证实,无论是真针刺,还是“假针刺”,在腰痛、关节痛的效果都比西医好,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国外对针灸临床研究组织开展这样的大样本研究工作,其影响不可低估。近日,李连达院士提出建议,应主动与德国的有关专家联系,一起来设计试验,就可以证实这个问题。
世界针联司库、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李维衡强调,德国此项试验涉及到穴位与非穴位问题,中国医生与外国医生在技术方面的差异,应该很好地分析和总结。如果选用这几项慢性疼痛性疾病作为研究对象,本身就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在针灸研究界也有“小痛治大痛”的说法,不论在何处扎都有一定的疗效。这与选择特定穴位治疗所涉及的内容是不同的。
, 百拇医药
世界针联终身名誉主席王雪苔教授分析说,德国在针灸对照的设计上有问题。例如,针刺深度3~5毫米。中国虽然有浅刺这一派,但在中国大多数的针刺方法不是这样的,至少在不同的地方深度是不同的。此外,将背部膀胱经外5厘米作为对照组,在不同人体上的位置是不同的。在所有的病种里,慢性疼痛可在局部取穴,穴位与非穴位的差异是不易显现出来的。而针灸讲远取,不仅是为了止痛。
世界针联执委、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指出,国际上对针灸临床研究很重视,其研究结果影响到针灸能否被广泛应用及其相关的卫生政策问题。在德国、美国,把针灸的评价研究难度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按照临床流行病的方法,这是一种对简单干预进行研究的设计方法,对于单一因素的干预措施,可以得到证实。而针灸本身是一种复杂干预,在同一治疗过程中涉及3个因素:穴位、针刺方法、患者的状态。二是这个研究报告的出现,对目前的评价方法是一个挑战。中国作为针灸的发源地,今后应重视有关研究工作,世界针联可以组织国内外有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国际合作研究,加强学术交流。
, 百拇医药
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的有关负责人指出,德国开展的这项针灸研究项目既有正面的结果,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对德国的医疗保险、卫生政策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这个情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加强学术沟通,尽快扭转这项研究结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组织这样一个大规模的针灸临床研究项目,却未能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其结果非常令人遗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德方对中国针灸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二是试验设计方案不完善,有很多因素未考虑到,三是未能与中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科技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在中医药疗效的科学评价领域已经开展大量的研究,最近正在加紧制定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中医科技处处长杨龙会指出,在未建立起有效的针灸临床研究方法之前,有关的评价研究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客观地讲,目前国内在针灸适应症方面已大大缩小,我们都知道针灸不只是能解决疼痛的问题,因此,首先应重视对传统针灸的传承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如何进一步加强对针灸临床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针灸临床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希望大力加强国际合作,这样研究结果才能得到认可。, 百拇医药(于丽珊)
世界针灸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胡卫国博士介绍了近几年德国政府和保险公司正在组织一项耗资数千万欧元的大型针灸临床试验,首批结果表明,“中医针灸对头痛、花粉热以及背痛等病症有长久和明显的疗效”。但在初步结论中也指出,“在一部分试验中,专家分别在病人的有效穴位和非有效穴位上进行针灸,结果发现两种情况对部分疼痛症的效果相当。”世界针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德国医师来华学习针灸中医协会主席米切尔·戈尔曼教授说,德国在针灸推广方面得到世界针联的帮助,近年来发展很快。5年前,医疗保险公司开始组织了一项名为“德国针灸研究”项目,主要是对照针灸与现代医学在治疗周期性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是目前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针灸临床研究计划。
, 百拇医药 2005年11月发表了第一份研究成果报告。但这个结果公布后,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提出:“现在从这个研究结果来看,针刺的部位不是很重要,学习针灸不是很重要”,有不少人附和这种看法。而在中国学习过针灸的医生,对针灸有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这个研究成果在总的结论方面是好的,针灸比西医的效果好。但选择假性针灸的作法是不对的,他们将治疗点选在经络上或经穴部位的旁开点,这些点本身就有治疗效果。
世界针联主席邓良月教授指出,德国的这项试验证实,无论是真针刺,还是“假针刺”,在腰痛、关节痛的效果都比西医好,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国外对针灸临床研究组织开展这样的大样本研究工作,其影响不可低估。近日,李连达院士提出建议,应主动与德国的有关专家联系,一起来设计试验,就可以证实这个问题。
世界针联司库、中国针灸学会会长李维衡强调,德国此项试验涉及到穴位与非穴位问题,中国医生与外国医生在技术方面的差异,应该很好地分析和总结。如果选用这几项慢性疼痛性疾病作为研究对象,本身就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在针灸研究界也有“小痛治大痛”的说法,不论在何处扎都有一定的疗效。这与选择特定穴位治疗所涉及的内容是不同的。
, 百拇医药
世界针联终身名誉主席王雪苔教授分析说,德国在针灸对照的设计上有问题。例如,针刺深度3~5毫米。中国虽然有浅刺这一派,但在中国大多数的针刺方法不是这样的,至少在不同的地方深度是不同的。此外,将背部膀胱经外5厘米作为对照组,在不同人体上的位置是不同的。在所有的病种里,慢性疼痛可在局部取穴,穴位与非穴位的差异是不易显现出来的。而针灸讲远取,不仅是为了止痛。
世界针联执委、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指出,国际上对针灸临床研究很重视,其研究结果影响到针灸能否被广泛应用及其相关的卫生政策问题。在德国、美国,把针灸的评价研究难度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按照临床流行病的方法,这是一种对简单干预进行研究的设计方法,对于单一因素的干预措施,可以得到证实。而针灸本身是一种复杂干预,在同一治疗过程中涉及3个因素:穴位、针刺方法、患者的状态。二是这个研究报告的出现,对目前的评价方法是一个挑战。中国作为针灸的发源地,今后应重视有关研究工作,世界针联可以组织国内外有关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国际合作研究,加强学术交流。
, 百拇医药
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的有关负责人指出,德国开展的这项针灸研究项目既有正面的结果,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对德国的医疗保险、卫生政策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这个情况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加强学术沟通,尽快扭转这项研究结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组织这样一个大规模的针灸临床研究项目,却未能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其结果非常令人遗憾。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德方对中国针灸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二是试验设计方案不完善,有很多因素未考虑到,三是未能与中方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科技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在中医药疗效的科学评价领域已经开展大量的研究,最近正在加紧制定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中医科技处处长杨龙会指出,在未建立起有效的针灸临床研究方法之前,有关的评价研究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客观地讲,目前国内在针灸适应症方面已大大缩小,我们都知道针灸不只是能解决疼痛的问题,因此,首先应重视对传统针灸的传承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如何进一步加强对针灸临床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针灸临床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希望大力加强国际合作,这样研究结果才能得到认可。, 百拇医药(于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