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有鲜明的互补性
中医学横观生命过程及其各种方式的相互作用,西医学纵观人体结构及其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二者形成鲜明的相反相成的互补关系。如果能够取长补短,凝聚和融合多学科的交叉,就会促进其理论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共同提高。
诊断互补
辨证是中医临床认识与诊断病证的重要方法。辨证的过程,就是通过疾病外在表现认清病变本质,分析并寻求病变的症结及治疗的关键所在。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过程。通过四诊收集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分辨出证候,并拟定治疗方法。证是证候的简称,是对疾病一定阶段病理生理变化反应状态的概括,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据。证候能准确地反映具有个体特征的疾病本质和病理特征,使论治能够针对病机、有的放矢。论治是研究和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辨证论治比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等对症治疗更为优越,体现了中医的长处。
西医辨病是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依据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等临床指标,结合病人临床症状表现,综合分析后做出对某一疾病的具体诊断。西方医学理论是建立在近代经典物理学基础之上,研究对象为组织解剖学所见之实体,其认识论基于牛顿机械还原论,研究方法侧重于线性分析、重复性实验和数理统计。因此形成了以清除组织病灶、抑制体内致病菌毒素为基本特征的对抗性临床医学技术。这是西医之长。
, 百拇医药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各有长短,在临床实践中,只有将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取得单纯用中医或西医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若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结合起来,就形成“双重诊断”。首先运用西医辨病,明确所患何病,这是诊断中的一条主线。在西医准确辨病后,再运用中医辨证明确所患是该疾病中的哪种证,从而把握疾病的总体状态,可以动态把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通过运用中西医共同诊断,就可以准确辨别疾病性质、病位,明确所患何病、何证,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互补
急症、重症、外科疾病以西医治疗为主。西医针对病变的组织结构进行“靶点”式治疗,对其组织病灶进行修理或清除,这就比中医的疗法更加直截了当,更能够表现其疗效。
对于慢性病、术后及放疗、化疗后体虚的病人,以中医调治为主。有些慢性病,西医虽然已经弄清了它的病理结构变化,但却没有办法使其结构恢复正常(如肝硬化、慢性肾小球肾炎)。还有一些西医至今尚未找到特异性病因的慢性病。对于这类疾病,中医强调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着重于功能调节,立足于恢复机体的正气,中医对这类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术后,或放疗、化疗的病人身体十分虚弱,为了及早康复,中西医都主张扶正进补。西医进补多是补充型的进补,即病人缺什么补什么。如缺蛋白质输氨基酸,缺铁者补铁,缺钙者补钙。中医进补则以调节机体的功能为主。这种补法并不是单纯的补充营养物质,而是以调节脾胃功能为主,让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 http://www.100md.com
用药互补
在临床用药上,西医所用,多数为化学合成品,而中医则以天然药物为主。西药应用方便,长于急救。中药的优点是处方加减灵活,长于调养。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药效较慢。西药成分比较简单,药效立竿见影。然而,西药在治疗疾病疗效显著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它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药物病和药源性疾病增加,特别是某些药物致畸、致癌,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对一些功能性的疾病,如城市病、“富贵病”、身心疾病、精神性疾病、忧郁症、疲劳症等亚健康状态更令西医难以对付。在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中医药可起到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的效果。中药制剂的滞后以及中医现代化尚处发展阶段,一些病症中药治疗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要以西医药来补其不足。对于一些慢性病及顽症西药治疗不易见效,可先用中药治疗,出现其它并发症或出现危重变化时再配合西医药疗法。
科研互补
, http://www.100md.com
在研究方式上,现代中医已经在其临床经验和黑箱调控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了动物实验、指标检测。同时也积极开展着方药、气功、针灸等的作用机制研究、证的量化研究以及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建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人类生存环境、健康观念、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变化,西方医学面对着一大批疑难病症而束手无策,同时因为药物病和药源性疾病增加,也认识到采取自然疗法、整体调节、个体化诊疗,多方面多途径治疗的优越性。
在研究途径上,现代中医并不满足于个案总结和随机诊疗,前瞻性研究、大样本、多中心观察已成为设计、衡量、评价的重要前提。现在人们已经把统计学方法应用到各种研究之中,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并用分子、基因生物学手段说明疗效机制。西方医学也日渐认识到疾病的偶然因素和个体差异。在研究手段上,中医学积极借鉴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进行其科学研究。从现代生理学到现代病理学,从影像技术到实验室检测,都已经在中医现代研究的众多方面和环节中起了巨大作用。西方医学在发展物化技术的同时,也同样重视临床思维,中医诊疗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学家、医学家、药学家,乃至医药企业都投身到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中,使中西医结合研究朝着多学科、多层次、高层次、综合性研究方向发展,从中吸取更多的知识,形成新的医学思维方式,从而产生新的医学成果和技术,给中西医结合学建立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使中西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的建立。这种研究手段上的优势互补,将会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水平带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百拇医药(张明雪 常艳鹏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诊断互补
辨证是中医临床认识与诊断病证的重要方法。辨证的过程,就是通过疾病外在表现认清病变本质,分析并寻求病变的症结及治疗的关键所在。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思维方法和过程。通过四诊收集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临床资料,根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分辨出证候,并拟定治疗方法。证是证候的简称,是对疾病一定阶段病理生理变化反应状态的概括,是辨证的结果和论治的依据。证候能准确地反映具有个体特征的疾病本质和病理特征,使论治能够针对病机、有的放矢。论治是研究和处理疾病的思维和实践过程。辨证论治比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等对症治疗更为优越,体现了中医的长处。
西医辨病是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依据西医解剖、生理、病理等临床指标,结合病人临床症状表现,综合分析后做出对某一疾病的具体诊断。西方医学理论是建立在近代经典物理学基础之上,研究对象为组织解剖学所见之实体,其认识论基于牛顿机械还原论,研究方法侧重于线性分析、重复性实验和数理统计。因此形成了以清除组织病灶、抑制体内致病菌毒素为基本特征的对抗性临床医学技术。这是西医之长。
, 百拇医药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各有长短,在临床实践中,只有将辨证与辨病结合起来,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取得单纯用中医或西医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若把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结合起来,就形成“双重诊断”。首先运用西医辨病,明确所患何病,这是诊断中的一条主线。在西医准确辨病后,再运用中医辨证明确所患是该疾病中的哪种证,从而把握疾病的总体状态,可以动态把握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通过运用中西医共同诊断,就可以准确辨别疾病性质、病位,明确所患何病、何证,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互补
急症、重症、外科疾病以西医治疗为主。西医针对病变的组织结构进行“靶点”式治疗,对其组织病灶进行修理或清除,这就比中医的疗法更加直截了当,更能够表现其疗效。
对于慢性病、术后及放疗、化疗后体虚的病人,以中医调治为主。有些慢性病,西医虽然已经弄清了它的病理结构变化,但却没有办法使其结构恢复正常(如肝硬化、慢性肾小球肾炎)。还有一些西医至今尚未找到特异性病因的慢性病。对于这类疾病,中医强调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着重于功能调节,立足于恢复机体的正气,中医对这类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术后,或放疗、化疗的病人身体十分虚弱,为了及早康复,中西医都主张扶正进补。西医进补多是补充型的进补,即病人缺什么补什么。如缺蛋白质输氨基酸,缺铁者补铁,缺钙者补钙。中医进补则以调节机体的功能为主。这种补法并不是单纯的补充营养物质,而是以调节脾胃功能为主,让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 http://www.100md.com
用药互补
在临床用药上,西医所用,多数为化学合成品,而中医则以天然药物为主。西药应用方便,长于急救。中药的优点是处方加减灵活,长于调养。中药的成分比较复杂,药效较慢。西药成分比较简单,药效立竿见影。然而,西药在治疗疾病疗效显著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它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药物病和药源性疾病增加,特别是某些药物致畸、致癌,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对一些功能性的疾病,如城市病、“富贵病”、身心疾病、精神性疾病、忧郁症、疲劳症等亚健康状态更令西医难以对付。在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中,中医药可起到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的效果。中药制剂的滞后以及中医现代化尚处发展阶段,一些病症中药治疗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要以西医药来补其不足。对于一些慢性病及顽症西药治疗不易见效,可先用中药治疗,出现其它并发症或出现危重变化时再配合西医药疗法。
科研互补
, http://www.100md.com
在研究方式上,现代中医已经在其临床经验和黑箱调控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了动物实验、指标检测。同时也积极开展着方药、气功、针灸等的作用机制研究、证的量化研究以及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建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人类生存环境、健康观念、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变化,西方医学面对着一大批疑难病症而束手无策,同时因为药物病和药源性疾病增加,也认识到采取自然疗法、整体调节、个体化诊疗,多方面多途径治疗的优越性。
在研究途径上,现代中医并不满足于个案总结和随机诊疗,前瞻性研究、大样本、多中心观察已成为设计、衡量、评价的重要前提。现在人们已经把统计学方法应用到各种研究之中,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并用分子、基因生物学手段说明疗效机制。西方医学也日渐认识到疾病的偶然因素和个体差异。在研究手段上,中医学积极借鉴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进行其科学研究。从现代生理学到现代病理学,从影像技术到实验室检测,都已经在中医现代研究的众多方面和环节中起了巨大作用。西方医学在发展物化技术的同时,也同样重视临床思维,中医诊疗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鉴。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学家、医学家、药学家,乃至医药企业都投身到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中,使中西医结合研究朝着多学科、多层次、高层次、综合性研究方向发展,从中吸取更多的知识,形成新的医学思维方式,从而产生新的医学成果和技术,给中西医结合学建立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使中西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的建立。这种研究手段上的优势互补,将会把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水平带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百拇医药(张明雪 常艳鹏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