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药业 > 分析研究
编号:11124504
我国中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现状与思考(3)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7日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中药新药的创新性科技含量尚不高,多数新药的创新点是药味和剂量的稍加变化,或者是制备工艺改变不大的剂型改进,在中药的高效和质控方面缺少重大创新性突破;另外,中药新药的开发目标基本以国内市场定位,所以在已开发的中药新药中几乎难以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介于我国中药新药研制周期相对较短、开发资金相对较少,而目前的销售方式和医保体制有利于新药赢利,加之新药上市后,质量难于监控保障,所以不少企业情愿将有限的资金重点投入新药的市场开拓与研制,而较为忽视新药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保障体系的改善。

    目前我国“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将中药复方药物的研制和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作为重点研究开发领域,通过对中药复方的主要药效物质及其作用原理的研究,分别从中药材、制备工艺、剂型、质量控制、药效学及安全性评价、临床研究等进行规范系统研究,还包括中药复方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的研究与实践。这些探索将为中药复方创新药物的研制提供经验与借鉴。

     2 加强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研究的思考
, 百拇医药
    中医药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必须依托于中医药学术发展与科技进步,加强中医药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中医药理论的突破口,笔者认为首先着手对中药药效物质开展深入系统的综合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体系与现代科学体系的沟通和融洽。

    确切的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疗效的基础必然有相应的药效物质通过一定途径、环节、靶标对疾病和机体进行干预、调整,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是中药现代化最为关键的环节,中药及其复方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的阐明将对中药基本理论本质的揭示,对中药质量控制,对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制,对中药产业化与国际化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2.1 建立健全中药物质研究的技术体系

    要突破中药及其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搞清中药复方的科学基础,首先应建立适合于中药这一复杂体系研究的现代方法与技术。这些方法与技术的建立,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生物学、化学、药学等众多学科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借鉴其先进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近10年来,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迅猛进展,生命过程的一些细节及其调控机制已被发现,许多与药物(药效物质)作用相关联的受体已被分离、纯化;人类基因组学、疾病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进展,一些相关基因的功能及其相关的调控物质亦逐渐被相继阐明;现代医学和药学的发展对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许多有效药物的作用途径、靶标都越来越明晰,这些相关学科的突破性进展为我们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和作用原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
, 百拇医药
    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新进展、方法与技术,建立和完善快速、高效的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中药中易挥发性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对强极性、离子性成分利用反相离子对色谱(HPLC/PDA)、液相色谱/质谱/质谱(HPLC/MS/MS)等进行分析;对于大分子化合物可利用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联用技术来进行分析。借助HPLC、GC、CE与MS、NMR(磁共振)、UV(紫外)等联用,尽可能获取化学物质信息,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提炼出中药化学物质识别和定量信息。除以上介绍的常规联用技术,还可以利用软电离质谱、多核多维核磁共振、等离子体光谱等高灵敏、多维、多模式的现代技术,建立起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组成、形态、结构、构象等多种信息检测与鉴定方法。

    2.2 建立健全中药药理研究的技术体系

    中药及其复方是由庞杂的成千上万种化合物构成,究竟哪一些是真正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及保健能起调整、干预等药效作用?而哪一些是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副作用甚至毒性呢?这是我们需重点解决的另一个方法学问题,需要我们建立和完善适合中药药理学研究(包括药效学、药动学等)及安全性评价的方法与技术。对于中药这一复杂体系中物质众多,由数味乃至10味以上中药所组成的复方就更为复杂,若仅仅是依赖现代药物筛选的思路、方法与技术是难于完成药效物质,毒物及非活性物质的鉴别,在目前情况下由于中医证候、脏象的实质尚不清楚,要建立起大量与中医临床“病、证、症”相关性密切的疾病实验动物模型(或模式生物)是相当困难的,除应努力探索外,当务之急是利用现代医药学、生命科学在认识人体、生命与疾病的科技成就,利用多学科方法技术,分别建立起从分子、细胞、器官、整体和群体水平上评价中药和复方主要药效学的系统方法与技术。为有效拓展药效物质的研究,首先可先利用和完善分子、细胞水平的评价方法与技术,因为分子、细胞水平的研究易于大量、快速地进行初步评价。由于生物效应的评价目前进展很快,如可运用超微传感技术、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放射性配基分析和放射自显影、荧光免疫探针以及分子雷达等,建立原位、微区、瞬时、单细胞、细胞群、活体在线监测等研究方法和技术;利用基因芯片、微陈列、2-DE等研究中药及复方对基因及蛋白表达谱,分析不同有效成分、组分对其相关基因群和蛋白群表达与调控的影响,逐步揭示常用中药及其典型复方的作用部位、途径。总之,要解决好揭示中药与复方的主要药效物质,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多学科的相关方法与技术,从不同层次逐步建立和完善能开展时间分辨,空间分辨和分子分辨的药效评价系统。,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