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192858
双重标准的“高明”
http://www.100md.com 2006年7月10日 《医药经济报》 2006年第78期(总第2333期 2006.07.10)
     ——就第三终端问题与“馅饼论者”商榷

    近段时间,一篇题为《馅饼还是陷阱?与“第三终端”的先驱或先烈们商榷》的文章在业界中引起关注。文章认为,“‘第三终端’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2006年是终端误区年”。作者称,成该文之前用了半年时间走访了SFDA官员、业界“教父”、商界名流,进行了“深度沟通、缜密探讨”,并以“经济学基本原理”为论据,似乎既有理论又有实际、言之凿凿不容置疑。我怀着敬仰之心认真拜读,却发现自己资质愚钝,对文中所持观点无法理解,特提出来与作者(以下尊称其为“馅饼论者”)商榷。

    其一,第三终端不存在,又何来进入的困难?文章一开始便认为第三终端是不存在的,但文章后半部分却概括了进入“第三终端”市场的“四大难题”,其中奥妙确非我辈所能领悟。就好比说先告诉我们这里没有一个房间,但又告诉我们要进入这个房间有多重困难。我在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否就在这里体现。

    其二,个案不能诠释规律,却为何又以个案诠释规律?文章提出“凡有原则,必有例外,凡有规律,必有个案,个案不足以诠释经济规律”,文中却偏偏用史克3年前在农村市场实施“扎根计划”的失败个案来诠释第三终端市场开拓不可能取得成功,而视杨森吗丁啉、吴太感康、蜀中藿香正气丸、九州通、湖南双鹤等一批成功案例若无睹。这不是以个案诠释规律又是什么?文章左一个经济规律,右一个营销原理,“馅饼论者”似乎深谙客观规律,可3年前的失败个案却成为文中指导今天和未来的法则,我很想请教“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这一普遍规律在这里为什么发挥不了作用?恕笔者低俗,我反倒想起“一朝被蛇咬,终身怕草绳”了。按此推论,我们不能看世界杯,因为曾有人因看世界杯暴病身亡了。
, http://www.100md.com
    其三,政策与市场趋势没有关系?文章认为提出开发第三终端市场是“误将政策远景等同于市场趋势”,按其逻辑似乎政策与市场是没有必然联系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过来可以制约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基本原理是不是过时了?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经济腾飞的事实是不是还不足以说明政策对经济趋势的引导?还望“馅饼论者”赐教。

    其四,国内中小企业只能做第三终端市场开拓的追随者?文章认为培育纵深市场是行业巨头与跨国公司的事情,中小医药企业的选择只能是谨慎跟随,似乎第三终端的开拓也只有等跨国公司和业界巨头取得成功后中小企业才能亦步亦趋。“九州通”是开发第三终端市场的先行者和成功者,我们与“馅饼论者”是有共识的,这一点从其走访丰科城(九州通的子公司)可以看出。但我却不明白“九州通们”的成功是效仿哪家行业巨头或跨国公司的做法,也请“馅饼论者”不吝赐教。

    “馅饼论者”历经半年“深度沟通、缜密探讨”,得出的结论令常人费解:他否定第三终端的存在,却提出进入的困难;他主张不能用个案诠释规律,自己却诠释之……实在高深莫测。难怪其有业界“救世主”般的自信,发出“中国医药营销理论界对经济学基本原理、市场营销基本常识的缺乏”的嗟叹。诚所谓“曲高和寡”,好不孤独!若按其双重标准的方法推断,“馅饼论者”既是第三终端的反对者,又是第三终端的支持者;其理论既高明又谬误。他究竟在说什么?我糊涂了!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三终端周刊第28期, 百拇医药(一愚)